杨 欣 赵大梅 杨艳芹 吴秀玮 王建玉
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癌因致死的第二大病变,结肠镜是当前筛查结直肠肿瘤最主要技术手段,可有效清除早期癌症病变损伤[1-2],据统计[3],老年患者是结肠镜检查主要群体,约占67%,并逐渐上升。但报道指出[4-5],国外老年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合格率为25%,我国老年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合格率达34.6%。肠道准备不合格或质量欠佳不仅掩盖病变部位、延长结肠镜检查时间、增加操作次数,降低息肉检出率,加之老年患者自身普遍基础疾病多、胃肠功能衰弱、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更会严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与身心痛苦[6]。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结肠镜检查前准备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378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首次在我院接受结肠镜诊疗及结肠镜检查;符合本研究相关适应证;无认知障碍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结肠镜检查禁忌证;既往胃肠外科手术史、胃肠道疾病史(如肿瘤、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资料不齐全;肠道准备检查配合度不高或依从性低。患者中男198例,女180例。年龄60~81岁,平均(72.13±7.05)岁;初步诊断或就诊原因:腹泻待查153例,腹痛待查82例,便血待查75例,健康体检68例。既往吸烟史94例,饮酒史96例。
采取问卷的形式收集全部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是否便秘、行走困难、检查前1 d饮食类型、宣教次数、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全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方法根据《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标准进行[7],向患者讲解问卷调查资料及肠道准备状况评估内容填写要求,请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78例,收回378例,有效回收率100%。
(1)肠道准备质量评估标准[8]。选取波士顿评分标准(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及合格率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将患者结直肠分为3段,依次对3段结直肠清洁程度评分,累积最终评分,各段结肠采用4级评分标准,总分范围0~12分,得分高低与结肠质量水平呈正相关。其中肠道准备质量优为总分10~12分;肠道准备质量佳为总分8~9分;肠道准备良好为总分6~7分;肠道准备不佳为总分<6分。肠道准备合格率=(质量优患者+质量佳患者+质量良好患者)/总例数×100%。(2)行走能力评估标准[9]。选取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标准(FAC)对患者步行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是否独立行走或他人协助情况,将步行功能状态分为0~5级别,其中0~3级表明患者步行功能较差、行走困难,4~5级表明步行功能基本正常。
378例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BBPS评分平均(6.72±1.09)分,其中肠道准备不合格例数64例,发生率16.93%。
结果显示,影响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不合格的因素为年龄、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是否便秘、行走困难、检查前1 d饮食类型、宣教次数。见表1。
表1 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合格的单因素分析(例)
结果显示,年龄≥75岁、腹部手术史、行走困难、检查前1 d饮食类型、宣教次数≥2次是老年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是否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合格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诊断、治疗结肠病变的重要方法。高质量、高诊断准确性、高治疗安全性结肠镜检查有赖于肠道清洁质量,但有调查显示[10],约三分之一行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不足,导致出现诊疗相关穿孔、心血管、胃肠道出血及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国外有关肠道准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大,认为年龄高、排便次数少、依从性低患者易发生肠道准备不合格,但国内针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影响因素调查仍很少[11]。因此,本研究探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状况,以提高肠道准备合格率,减轻患者痛苦。
年龄≥75岁是导致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的主要危险因素。叶彬等研究认为[12],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功能减弱、胃肠排空能力降低,导致肠道准备不良,同时,本研究认为,高龄患者常伴随糖尿病、脑卒中等基础疾病,而高血糖可促使细胞氧化及凋亡、损害肠道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胃、肠道蠕动、传输功能衰弱,易延长肠道清洁剂停留时间,引发慢性便秘,加上老年自身活动能力弱、代谢慢,如:肠憩室,不完全性肠梗阻等,致使粪渣积储、排出困难。另外,年龄增大其理解、认知能力也偏低,肠道准备相关知识掌握度低,阻碍肠道蠕动、清空肠内容物,加大检查过程操作难度。黄萍等指出[13],患者年龄每增大1岁,肠道准备不充分风险加大0.95倍。因此,对于高龄体弱患者检查前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预先评估肠道准备过程潜在不良反应,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提升患者检查耐受性。
存在腹部手术史老年患者一定程度影响肠道准备质量。这与李玉燕等[14]结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更易发生肠道准备不合格结论相符,原因可能为一方面腹部手术后肠粘连会影响肠道排空,降低肠道清洁率,并且增加进镜难度,从而影响肠镜检查结果,另一方面任何腹部手术极易导致大网膜、肠系膜或肠壁粘连,造成肠腔内不同程度狭窄,粪渣潴留严重,导致检查前肠道清洁不理想。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加强腹部手术史老年患者饮食、活动、肠道准备评估及个体化干预,及时改进缓泻剂用法、饮食管理等,以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文献表明[15],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状态与肠道准备质量密切相关,这与本研究得出行走困难是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行走困难患者无法实现肠道准备服药期间适当走动要求,肠道蠕动弱,药物传输和粪便排泄受阻,另外,由于电解质服用后常需多次排便,此过程反复走动会诱发行走困难老年患者恐惧,降低服药依从性。梁蓉[16]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简单评估结肠镜检查患者行走功能,也发现行走困难者肠道准备充分率约为49%,远低于行走功能正常者的82%。因此,建议医护人员针对肠道功能不足、蠕动慢等特征,适当延长30~120 min准备时间,并辅以按摩腹部等。
检查前1 d饮食类型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因素。这一结论与郑瑶珍等[17]研究结果相似。检查前24 h,进食低渣或全流质饮食利于患者肠道排空,改善肠道准备质量,此外,检查前1 d素食为主饮食患者相较于荤食为主者准备效果更好,原因在于素食饮食相较于肉类摄入,更易促进胃肠动力,加速排便速度,有效减少肠道内容物产生与宿便残留,减少便秘,提升肠道准备质量。因此,建议护理人员以成品匀浆膳混悬液替代普食及传统半流食,确保既能满足所需营养与能量,还包含少量可溶性膳食纤维,有效减少肠道内容物产生。
宣教次数≥2次可提升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由于文献指出肠道准备质量一定程度受老年患者服用降糖药、抗高血压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影响,必要时还会开具清肠药物,而绝大多数患者对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检查前未按要求进食、服药等[18],加上医务人员资源紧张,宣教次数或健康指导不到位,例如患者检查前饮水目的、饮水量、饮水温度、饮水速度等,末次是否排出极少粪渣等对肠道准备影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而相较于宣教次数0~1次患者,宣教次数≥2次通过反复讲解肠道准备相关知识,如:静脉能量补充、服药依从性、心理沟通等,提升检查耐受性,明显降低肠道不良反应,提升肠道准备质量。因此,应加强检查前准备过程相关知识宣教,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适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因素诸多,医护人员应根据上述独立因素提前采取对应措施,以提升合格率及质量,减少检查次数,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