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教授运用桂枝治疗皮肤病经验*

2021-01-04 13:16:04徐胜东姜云平段田野
中医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温通风团温阳

徐胜东,王 坤,姜云平,段田野

(1.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 焦作 454001; 2.济源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济源 459000)

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对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临证尤其善用温法。刘教授临证善用温法治疗皮肤病,温法中善用桂枝。从桂枝的中药学功效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结合具体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银屑病、脱发等,体会刘教授运用桂枝的巧妙及其临床独特经验,进一步理解刘教授运用温法治疗皮肤病的思路。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总结刘教授运用温药桂枝治疗皮肤病经验,以飨同道。

1 桂枝的中药属性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是风寒解表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著对桂枝的功效著述较多,如《医学启源》载其“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本草备要》谓其“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现代中医学家认为其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作用。张仲景尤为喜好使用桂枝,据统计在《伤寒论》中桂枝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甘草[1]。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很多经典桂枝类方如桂枝汤、桂枝干姜汤等,亦有很多桂枝药对如桂枝-芍药、桂枝-干姜等,对现代中医临床影响深远。现代药理学研究[2]表明:桂枝中含有的有机酸、香豆素等物质具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解痉镇痛、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2 桂枝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运用

刘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主要为三主证——营卫不和证、血虚风恋证和风湿热蕴肤证。营卫不和证主证仅为风团反复发作,除风团和瘙痒外无其他不适,舌脉正常;主方用桂枝汤加减,其中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驱在表风邪,与芍药等量配伍,营卫同治,散中有收,调营卫、平阴阳。血虚风恋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主证为风团瘙痒,合并面色无华、月经量少、心悸乏力等血虚表现;主方用荆防四物汤。风湿热蕴肤证多见于青壮年,主证为风团瘙痒,兼舌红、苔黄腻、脉滑;主方用祛风清热除湿药。血虚风恋证和风湿热蕴肤证虽然主方无桂枝,但是两证均可以合并卫阳不足的兼证,表现为主证兼有畏寒、易感冒、风团夜间或遇冷发生等,故主方加用桂枝散寒温阳。

现代药理学研究[3-4]证实: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具体机制与抑制透明质酸酶的作用和抑制补体活性作用有关。这也与陆艾阳子等[5]研究结果相符合。笔者始终坚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然不可忽视中药现代药理学作用的发挥,因为这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刘教授打破教材辨证思维,辨证准确,运用桂枝时机恰当,不仅使桂枝的中药功效得以发挥,还同时发挥桂枝抗过敏的现代药理属性,故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笔者在总结刘教授验方时,发现桂枝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运用存在常用药对,如: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桂枝配附子温阳兼通阳,桂枝配炙甘草辛甘化阳。其中桂枝—附子始见于《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研究[6]显示:桂枝—附子为金匮肾气汤发挥温补肾阳药效的主要物质,机制可能促甲状腺激素与其能升高HPT轴中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有关。

3 桂枝在湿疹中的运用

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刘教授临证坚持季节—皮损部位—经络—脏腑四位一体的辨证思路[7]。对于顽固性湿疹,刘教授认为温法必不可少,桂枝的使用自然必不可少。若丘疱疹较多,水湿在表,“郁而发之”,则给予辛散之药,桂枝首当其冲;若皮疹多冬季发作或加重,温法为先,温药中桂枝既可辛散水湿,又可温阳;若皮损在手足部,健脾除湿或培土健脾疗效均不佳,应注意加用温通之品桂枝,正所谓“阳光一出,阴霾四散”;若为干性湿疹,也就是西医学的“乏脂性湿疹”,治疗多以滋阴润肤、祛风止痒为法,却忽略了患者多有畏寒怕冷、四末不温等阳虚之象,此时结合舌脉,有舌淡苔白者以辛通温润为法,有舌红苔黄腻者以外通阳化气、内清热除湿为法,用药必选桂枝,温阳通脉,脉通则肤润,且温药的使用与干燥肌肤并不矛盾,这与桂枝具有利水湿、扩血管的作用相关[8]。湿疹的西医治疗中,抗炎、抗过敏是关键。研究[9]显示:桂枝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影响炎症介质生成、抗氧化,发挥抗炎作用。

笔者认为,湿疹的辨证论治是关键,运用桂枝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时不能西医思维化,也不能脱离中药性味,否则易导致阴阳失衡;应该注意辛温与苦寒的态势,遣方组药,令阴阳平和。笔者发现,对于阳虚型湿疹,桂枝-苍术这一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几乎方方均有。研究[10]显示: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苍术更多时候只关注了其健脾除湿作用,却忽略了其温阳散寒之功效。桂枝助苍术能更好地健脾除湿,苍术助桂枝温阳散寒,两者相互协作,疗效肯定。

4 桂枝在脱发中的运用

斑秃特别是复发性斑秃的临床治疗效果很差。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斑秃,而刘教授认为“发为肾之外候”,又“肝肾同源”,故补肝肾思路正确;但是需要深入研究个体化的证候差异,注意肝郁血瘀、气血两虚、血热生风等病因病机。其中肝郁血瘀证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温阳化瘀、养血生发,温阳药可用巴戟天、菟丝子,阳气充足则瘀血得化;同时不忘使用桂枝温通血脉,则生发有源。现代药理学研究[9]显示:桂枝中含有的桂皮醛可通过抑制血栓素 A2的形成,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血作用。这一研究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桂枝具有温通血脉的作用相一致。基于上述内容,思考脂溢性脱发的辨证论治,对于头发脱落、头发稀疏、头皮油脂旺盛、头皮瘙痒并伴精神压力大、心烦易怒者,也可以从肝郁血瘀论治。肝郁不能调达、血行不畅需活血温通,桂枝必不可少。

笔者发现,刘教授治疗斑秃脱发基本保持“养—通—舒”的组方规律,养血补肾是根本,通阳通脉是基础,疏肝解郁、疏通发根是方法,没有“通”就无法“舒”,则“养”就无意义,这一组方规律确立了桂枝在脱发方中的地位。

5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24岁,2017年5月8日初诊。主诉:全身出风团伴瘙痒1个月余。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风团可消退,但反复发作。现症:就诊时风团未发,舌淡暗而胖,苔薄白、腻,右脉弱。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证为卫阳不足、肌肤有湿。治宜温阳益气,祛风除湿。处方:生黄芪20 g,桂枝15 g,制附子9 g(先煎),防风15 g,苍术15 g,茯苓30 g,陈皮9 g,白鲜皮30 g,地肤子30 g,生姜3片,大枣15 g,炙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服用2个月余,风团未出,数月回访未再复发。

按 本例患者是典型的卫阳不足兼有水湿。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发挥桂枝温阳通阳的功效;阳气不能布散,故配合附子,温补肾阳,相得益彰。此处桂枝的西医抗过敏作用不可小觑。合理辨证,正确选药,中西医相参,则疗效可靠。

例2 患者,女,60岁,2018年6月8日初诊。主诉:双脚皮肤脱屑、增厚、干裂伴瘙痒5年余。患者5年前双脚脱屑、瘙痒,后皮肤粗糙、增厚、皲裂伴疼痛,曾于某医院按真菌感染治疗(用药不详),治疗后虽有减轻,但易反复。现症:双脚心脱屑、瘙痒,皲裂后疼痛,皮肤增厚,纳眠,二便可,有头晕、耳鸣,面白,舌偏淡而胖,苔白腻、厚,脉细弦。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西医诊断:角化性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辨证为阳虚肝郁、脾湿血燥。治宜疏肝温阳,健脾养血。处方:生黄芪18 g,桂枝12 g,炒白术12 g,茯苓20 g,陈皮9 g,柴胡12 g,鸡血藤20 g,当归15 g,炒吴茱萸5 g,乌梢蛇15 g,炙甘草6 g,白鲜皮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个月余,患者双足仅剩少许脱屑,痒止,舌淡红而胖,苔厚腻、淡黄,脉细弦。处方:桂枝10 g,生白术15 g,川厚朴10 g,生薏苡仁20 g,当归15 g,川牛膝10 g,黄柏9 g,白鲜皮15 g,柴胡10 g,鸡内金10 g,神曲15 g,鸡血藤20 g。继服2周,病愈。6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 对于手足部湿疹,刘教授坚持健脾除湿不忘温通的治疗原则。健脾则水液运化正常;若只除湿而不温阳通阳,则水湿不易清除。本方在使用健脾除湿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桂枝温阳通阳,效果显著。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桂枝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可能是发挥疗效的现代药理基础。笔者认为:运用中药时应将中西医理论相互融合,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剂,从而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

例3 患者,女,33岁,2018年10月9日初诊。主诉:斑片状脱发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出现斑片状脱发,伴全头毛发明显稀少,并见较多大小不等的斑片状脱发区。现症:头皮痒,纳眠可,月经可,舌淡,苔薄白,脉左细弦沉,右细弱。西医诊断:重型斑秃。中医诊断:油风,辨证为肝郁血虚。治宜疏肝养血,温通血脉。处方:当归15 g,白芍15 g,柴胡15 g,川芎12 g,红花9 g,桑葚15 g,枸杞子15 g,白鲜皮20,炒酸枣仁20 g,大枣18 g,甘草6 g,桂枝12 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随症加减,服药半年,脱发已愈,恢复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弱。随访1年,未复发。

按 对于斑秃,刘教授的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滋养发根、祛邪扶正、生发有源。本例患者发病时间短,依从性好,坚持中医药治疗,加之辨证准确,用药有专攻,疏肝养血,祛湿通脉,故获肯定疗效。刘教授治疗斑秃用桂枝是从瘀论治脱发的体现,发根血瘀的存在是脱发的病机所在,瘀则不通,不通则营养不能通达,易生热、腐等,犹如树根部腐烂物堆积,发根不健不稳,遇肝风内动、湿热蕴肤、外邪侵袭等,易导致脱发,而桂枝的运用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进行温通,通则不生热、不生腐,发根稳健,枝繁叶茂。其间虽根据证型变化多次调整个别药物,但桂枝始终在用,均以12~15 g的较大剂量。

6 小 结

刘教授善用桂枝治疗常见皮肤病,笔者从慢性荨麻疹、湿疹及脱发叙述其运用桂枝的经验及思路。刘教授善用温法治疗皮肤病,温药的选择很有讲究,不是单纯温阳即可,而是更注重温通的作用,因桂枝的功效与之切合,成为首选药之一。笔者发现,刘教授除了针对上述3种疾病外,还在白癜风、结节性痒疹等治疗中使用桂枝[11],其温阳方中必有桂枝,主要思路就是桂枝的温阳通脉作用与疏肝、健脾、调和营卫等密切配合。在采用温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刘教授极少用桂枝,多单用附子温阳,因桂枝善于温通,不同于附子的温肾阳,桂枝乃引经皮肤,而银屑病多血热、血燥,可助长皮损局部热象。因此,理解刘教授运用桂枝的经验,辨证方向,即可灵活运用桂枝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猜你喜欢
温通风团温阳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医药前沿(2020年14期)2020-09-05 07:07:24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6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25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