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2020年11月3日,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1],其中在“任务”篇明确提出要夯实课程体系: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来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路径。湖南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据新文科人才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群;基于OBE理念,深入开展能力导向教育,根据融媒体时代传媒领域和电视节目主持岗位的任职要求,校企合作深入合作开发课程,优选课程内容;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积极推进新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推动教学现代化;积极回应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探索“三全育人”模式,深化育人效果,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系列研究与改革,旨在通过提高课程的高新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纵深探索新文科传媒人才的培养途径,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和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改革提供范式。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达到新文科人才培养注重价值引领的要求,如何让同学们形成“发出好声音形成正能量”的自觉性。首先从中国播音主持发展史中汲取力量。从1940年至今的60年发展史,从延安人民广播的第一声呼号到现在百花齐放的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始终以为党和政府发声,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其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张颂先生在《播音语言通论》[2]第一章“土壤是中国的”指出:汉语是中国的,广播电视是中国的,我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中国的。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问题上,任何的媚俗与崇洋,都会严重地危及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不可等闲视之。《电视节目主持》是一门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给以正确引导。
在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在“观—说—思—辨—创”中践行课程育人,从多角度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素养。通过品评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认识电视节目主持与时代、人生的关系;通过对中外电视节目主持人特点的比较分析,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政治使命感;通过创新实战深入基层,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积极鲜明的传播观,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整合传统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对教学质量和毕业反馈的科学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全方位升级教学模式。
首先解构传统模式,形成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后全媒体实践“三阶段”教学模式,在各阶段设立评析讨论环节,课堂内现场连线不同领域的专家和行业精英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体悟不同学科对同一个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认知差异和融合创新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判断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与思维。其次结合业界发展与女性特色,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每周一次的节目主持实践作业为重点,要求学生主动选题,撰写节目方案,勾勒节目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想法具象化,将无序的知识点有序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再次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已有的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拓展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能,并通过在“学习通”等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丰富学生创新资源。最后深化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元评价系统,在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基础上,加大过程评价的比重和丰富评价方式,特设激励分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全方位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应用型文科专业,《电视节目主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技能和采编、策划、独立制作节目的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进一步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一方面要打造复合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除了加大校内师资的实岗锻炼力度,还要建立一只由媒体资深主持人组成的“媒体实践导师团”,从而加强实践训练的指导力量;另一方面要做好实践教学的保障建设,在校内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将虚拟电视演播厅、导播间、配音间、化妆间与非编机房等实训室设备及时更新迭代,保证实践训练不落伍。还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行业合作,培养应用型新文科人才,不断探索开放融合育人新模式。首先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项目和项目工作室合作机制,共同培养紧跟行业前沿发展的全媒体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行业体验感,实现学校与业界零距离;其次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以小班课为平台,以“项目工作室”为载体,突出实战演练,重点做好每个单元的主题实践设计,锻炼以电视节目主持为核心能力,以采编播为辅的综合专业能力,注重特色表达与个性培养,注重团队协助,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线上与线下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实践经验交流,赋能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应用能力发展。
徐显明[3]认为“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在他看来,要注重学科间的互融共通,解决实际问题。《电视节目主持》课程自带交叉基因,涉及到主持艺术、新闻学、传播学、影视编导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在培养“专、精、特、新”的基础上,探索培养“通”的能力,实现“知通、智通、能通”,从而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文科人才要求。
“知通”在建设一流课程基础上,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通课程群建设,推动建设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开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鉴赏课程,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开设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更加了解电视节目主持的定位,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影摄像、新媒体节目策划、影视编辑等课程,可以从传播链条中明晰电视节目主持的功能以及采、编、播等工作的要求。“智通”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是将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简单相加,不是将此课程的割裂运用,而是在赏析、评析、调检的教学环节中去独立思考、融会贯通、自我调整,确保知识的灵活运用。“能通”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掌握以节目主持能力为主,拍摄、编导与策划能力为辅的综合专业能力,具备较好的表达力、组织力、思维力、创新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注重理论知识创新,提高问题意识,坚持学以致用。
新文科建设的序幕已经开启,以一流课程《电视节目主持》的改革与实践为切入口进行学科与专业建设探索仅为投石问路。如何进一步建立全媒体实践格局,将产学研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呈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实现与媒体从业要求零差距。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探寻“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能力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培养“创造价值”的创新观。如何进一步推动课程群的设置,实现课程、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艺术学与新闻学等跨学科视野下开展多维度训练,具备大文科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湖南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守正创新,与学科同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为建设中国学科和建立健全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体系贡献吾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