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宏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这一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人员流动比较大、工作压力比较大、计算机设备成就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等,这使得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全面整合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能够顺利操作计算机,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与其它课程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实践性强于理论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操作任务,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和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公共课程,也分别开设了许多不同的专业。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比如广告、广播电视学、会计等,这类专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这类专业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地优化,而且网络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变革教学模式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建设教学资源库。要想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将这一方法有效应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这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在这一环境下能够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而且还能够不断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和应用技能的兴趣,为教师的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新的方向。
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培养管理,技术以及服务方面的人才,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有利于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大一学生,从实际水平来看,学生的专业范围方面具有范围广和差异性比较大的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与此同时,各大高职院校也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担,因此,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撑也是高职院校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据调查研究显示,要想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那么就要求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教材内容和职业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方式有利于实现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目的。
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七个内容,分别是PPT、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字体处理设备、word、excel。教师应该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各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处理和完善,以此来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和各个专业的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线为基础,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入分层教学法,使得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进步。除此之外,还应该将上述7个内容分成不同的项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分配给他们不同的项目,以此来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项目的内容比较繁杂,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在实施任务的时候,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了解各专业学生的岗位特点以及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项目推进模式。一般来说,教师会将任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任务,这一层次的任务比较低,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操作,比如对于文本处理软件来说,主要包括4个重要内容,分别是图文编排、表格应用、文本编辑以及高级应用,因此需要通过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小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关注细节,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势;第二个层次是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操作任务,这个层次的任务具有综合性特征,降低教学的难度。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第一层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开展第二个层次的任务。比如PPT软件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PPT设计、编排以及放映等,因此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提交给教师,得到有效的反馈,对于PPT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指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第三个层次是进阶提升任务。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任务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类学生应该跳过学习基础知识的部分,直接学习专业知识。在所有的任务中都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这一模式还能够科学合理的考查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在第三个层次任务中,主要包括一些计算机测试题目,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提升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当学生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就代表着学生掌握了这一操作技能。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最后进行数据资源库分析,以此来保障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一般来说,许多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引入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中国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的,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除此之外,如果可以将第二层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效结合起来,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一一对应起来,设计相应的任务,搜集相关见证了素材。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此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拓展和更新资源库的内容,以此来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可操作性。从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还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