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外联合培养课程的实践路径探析
——以《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

2021-01-04 10:17黄惠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易 杨 黄惠娟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广东·佛山 528225)

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学校历来重视思政教育,已经形成“思政第一课引领,优势学科带动、社会实践培育、网络思政覆盖、师德师风强化”五方协同的大思政格局,未来还将构建一流思政工作体系,这一大好环境对研究专业课程思政化提供了良好契机。

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中外联合培养课程在中外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国际联合办学项目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特色课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有利于家国情怀的个性与国际化视野的共性平衡发展。

1 《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新时代国际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融入课程思政

国际联合办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华南师大的中外联合培养,以本土学生为主体,在能双重选择的前提下,大部分学生在国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会选择去往国外感受异国文化与不同的教育模式,甚至可能毕业后直接留在国外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思想意识,具备坚实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感恩意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然而是非观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和不同文化的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道德品质、信念教育和人文关怀等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嵌入专业课程中,最终实现培养“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具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1.2 现行课程内容决定了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鲜有体现课程思政因素。现有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材和专著论文中,课程思政元素并不多见,从建设成果看,与医学类、哲学类课程相比,研究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思政建设方面成果较少。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知识体系虽然基于我国客观现实基础之上,其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都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相一致,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但也需要承认的是,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全球新能源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相协调,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过程中,综合研究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社会进步,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与国家安全的问题,因此课程中需要深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3 专业教师素质决定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开设学院具有“多学科融合、群体实力强、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的师资队伍,为课程的开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支撑,能够根据课程教学实际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教师要不断增强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关系的认识,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抓取各种教育契机和素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2 《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重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各环节嵌入课程思政

充分提炼《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挖掘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嵌入专业课程大纲、教学、考核等各个环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得到拓展,形成“大思政”格局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并驾齐驱的教育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教育的融合。

2.2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规律和《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优良资源开展课程思政,重视学生的参与。

按照目前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结构,主要讲授新能源的分类和利用开发,讲授过程偏理论性与实用性。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的讲授,不应只停留在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解决现实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安全等问题,而是要将新能源开发和保护的观念放到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

2.3 课堂内外联动,多形式渗透课程思政

在课堂上活化教学方式,避免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善用启发、探究等方式唤醒中外联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除介绍中国新能源的基本结构、发展现状等基本知识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当引入互联网平台上与新能源发展有关的短视频等,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途径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从培养德才兼修人才的角度着眼,在学生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思政内容的教学,将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品格塑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在与社会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感受课程魅力,发现课程价值。寻找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代表人物,拓展课程内涵,讲故事,学先辈,弘扬积极创新、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堂内外的各项活动,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2.4 强化反馈机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当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应注意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为弥补当前班级授课制较难兼顾每个学生的情况,可组建学习团队,结合课程实际分成若干人数适宜的小组,并以此为单位促进教学的开展。日常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学习的反馈,取长补短,养成善思辨的习惯,体会学习乐趣。

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育人效果,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价值提升的重要引路人。教师要转变教育心态,课堂角色要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理想与实际的结合点。在指导学生参加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与学术比赛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思维,在此过程中把责任感、尊重和批判性思维等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可在与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年轻思维的活力,实现教学相长。

3 对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启示

3.1 培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更是专业课教师的责任,缺乏思政育人意识很难在专业教学中凝练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要在《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的精神,培育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

3.2 培育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起来,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为学生构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深刻理解新能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3 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新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多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互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避免简单说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做到合情合理,有机融合,不生搬硬套,不无病呻吟,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