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培初温通痰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2021-01-04 09:40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200434邱文超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莪术肉桂三焦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200434) 邱文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变可累及全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诊断DN的主要依据。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特点,Mogensen分期将DN分为5期。Ⅰ期:急性肾小球高滤过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 μg/min或<30 mg/24 h);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UAE正常,或呈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UAE 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表现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Ⅳ期: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进展性显性白蛋白尿,部分可进展为肾病综合征;Ⅴ期:肾衰竭期。[2]

目前西医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除了调整饮食外,前期多采用控糖、控压、降脂的方式以控制疾病发展。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 1 受体激动剂(GLP- 1 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可预防及改善尿蛋白,但均存在一定副作用[3- 4]。至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则选用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改善DN早中期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彭培初,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一批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相关临床、教学、研究工作近60年,在诊治肾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有独特见解,在消肿、改善肾功能,特别是在降低尿蛋白方面,疗效显著。现将彭老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进展引起的,该病在古医籍中并无记载,因其临床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故可归属于中医“消瘅”“尿浊”“水肿”等范畴。《诸病源候论·卷之五·消渴病诸候》中记载:“消渴其久病变……或成水疾。”指出消渴日久,迁延不愈,演变成水疾,即为DN并发水肿之证。而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到:“肾消者……小便浊而有脂。”《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八·消渴门》亦云:“消渴……久则渗漏脂膏,脱耗精液,下流胞中,与水液混浊,随小便利下膏凝。”以上均表明,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患者逐渐出现蛋白尿。

彭老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脾、肾,以肾为主;在病机上,肾与三焦在本病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本虚标实证,肾阳虚为本,三焦壅滞、痰瘀内停为标。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日久的变证,其发病与肺、脾、肾相关。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损,或思虑过度,忧思伤脾,或多病体虚,脾胃虚弱等,均可诱发本病。脾气虚损,运化失司,脾不散精,精气下泄而成蛋白尿。日久母病及子,脾虚则肺弱,肺为水之上源,主输布津液,肺虚不布津,则水液内停,发为水肿。久病及肾,消渴日久,累及肾脏,耗伤阳气,肾主藏精,肾阳虚衰,肾精不固,故精微物质外泄而形成蛋白尿。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卷六十八理集·杂证谟·三消干渴》中指出:“下消者……为淋为浊,如膏如脂……其病在肾。”而肾阳不足,肾失开阖,引起水液输布及排泄障碍,故成水肿。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成痰,且久病必虚,气虚则水停、血液运行不畅,日久化为痰饮与瘀血。两者又互为因果,痰浊日久,阻碍气机,气血运行受阻,壅滞脉络,进一步加重血瘀,而瘀血内停,津液运行不畅,停于体内,渐成痰饮。此外,肾与三焦关系密切,在水液调节及气血运行方面相辅相成。《素问·逆调论》载:“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灵兰秘典论》又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水液在体内,通过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并依赖三焦通调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使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排泄;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来源于肾中阳气,阳气又可通过三焦敷布全身,从而温养五脏六腑。故肾阳虚衰、三焦壅滞,则温煦推动无力,运行通道不畅,气血不行,津液留滞,导致瘀血内阻,聚湿成痰,进一步加重水液代谢紊乱。

遣方用药

本病虚实夹杂。在治疗上,彭老以温阳化浊、疏通三焦为治则,自拟温通痰瘀方。药物组成为熟附片、肉桂、当归、川芎、三棱、莪术、黄芩、黄连、制大黄、焦栀子、天麻。方中以附子为君,大补元阳。《汤液本草》有云:“附子,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本草正义》中记载:“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附子可补肾火、助阳气,并走窜三焦,使阳气敷布三焦诸脏。肉桂、当归、川芎、三棱、莪术为臣,活血化瘀、温阳通络。肉桂为治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要药。《药类法象》载其“补下焦相火不足”,《本草求真》同样提到其可“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故肉桂可助附子补益阳气,还可引火归元,将阳气引至下焦。《本草经疏》载:“附子……得肉桂则补命门。”当归、川芎、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且四药皆温。其中三棱、莪术为化瘀血之要药,与其性善走的附子以及温经通脉的肉桂合用,可温通疏导三焦。佐以黄芩、黄连、制大黄、焦栀子,以清热泄浊(痰瘀)。黄芩主清上焦肺经之热,黄连可泻中焦心肺之热,大黄泻火导滞,消下焦之火。上三药与焦栀子合用,疏泄三焦之热,又可反佐附子、肉桂大热之性,防止火气内盛,引发热证。选用制大黄,为去其峻下之力,采其泄浊之功。另予天麻助阳通络。《日华子本草》中有言,天麻可“助阳气”“通血脉”,在方中起到输布阳气、畅通血脉的作用。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温通与疏泄并存,共奏温肾化浊通络之效,临床上可消水肿、降肌酐,并有效减少尿蛋白。随症加减:如口干,加知母、南沙参、北沙参清热养阴生津;水肿甚,加用苍术、白术、猪苓、茯苓、葫芦壳、虫笋淡渗利湿消肿;尿蛋白甚,加柴胡、连翘、佛手、八月札、半枝莲、水线草、蜀羊泉清热解毒、疏调三焦。临床上,运用该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Ⅰ~Ⅲ期症状,降低尿蛋白及肌酐;对Ⅳ~Ⅴ期患者,可延缓疾病进展。

验案举例

刘某,男,73岁,2019年12月16日初诊。发现尿蛋白及肌酐升高2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糖尿病病史25年,长期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控糖。2017年外院就诊时发现蛋白尿,伴尿肌酐升高(具体不详),长期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3个月前因血糖控制欠佳,伴体重减轻15 kg于外院就诊,尿蛋白及肌酐仍偏高(具体不详)。调整控糖方案为诺和锐30R早晚各10 IU皮下注射,继续口服肾炎康复片。因患者饮食控制欠佳,血糖时有波动来诊。刻下:患者尿中泡沫较多,时有腰酸怕冷,乏力,口干,双下肢无浮肿,胃纳可,小便调,大便两日一行,夜寐安。舌暗淡,苔薄腻,脉沉细。辅助检查:肌酐133.3 μmol/L(参考值41~81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3.84 mL/min,尿糖(+++),尿白蛋白201 mg/L,24h尿蛋白160 mg。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断:尿浊(肾虚血瘀证)。治拟:温肾化痰、消瘀通络。处方:熟附片15 g,肉桂9 g,当归9 g,川芎9 g,三棱30 g,莪术30 g,黄芩9 g,黄连9 g,制大黄 30 g,焦栀子15 g,天麻9 g,柴胡9 g,连翘9 g,佛手9 g,知母9 g,水线草15 g,半枝莲15 g,蜀羊泉15 g,14剂。嘱患者糖尿病饮食。

2019年12月30日二诊。药后泡沫尿较前稍减少,腰酸怕冷、乏力均有所改善,口干,大便欠畅,三日一行,舌脉同前。上方改制大黄为40 g,14剂。

2020年1月13日三诊。泡沫尿减少,无腰酸怕冷,稍乏力,口干仍有,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肌酐64.6 μmol/L,尿糖(-),尿白蛋白52.5 mg/L,24h尿蛋白134 mg。上方加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7剂。

2020年1月20日四诊。泡沫尿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可,无明显不适,复查肌酐59.2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56.82 mL/min,尿糖(-),尿白蛋白42.4 mg/L。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4剂。后续均在原方基础上略有加减,继续服用3个月后,复查肌酐59.2 μmol/L,尿糖(-),尿白蛋白18.2 mg/L。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脾肾渐亏,且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及甜食,使脾胃功能受损,脾气更虚,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生,日久化生痰浊;肾虚,肾失封藏,肾关不固,精微物质下泄;“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消渴日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血瘀。辨证属肾虚血瘀。处方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黄芩、黄连、制大黄、栀子清热泄浊,并制约热药燥性;配以柴胡、连翘、佛手、水线草、半枝莲、蜀羊泉清热解毒、疏调三焦;当归、川芎、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通络;天麻助阳通络;知母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二诊大便不畅,增加了制大黄的用量,以加强泄浊功效。三诊时舌苔已清,口干仍有,加用南北沙参以加强养阴生津。本病彭老治疗上紧扣DN虚、痰、瘀的关键性病机,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诸药合之,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悉证自除。

综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5]。彭培初教授通过临床观察,从温通痰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所取得的疗效进行思考,认为温通法在治疗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疾病中,具有独特作用。未来可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温通痰瘀方对DN治疗作用的病理研究,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理病理相结合,使温通法在微血管疾病中得到更加广泛及有效的运用。

猜你喜欢
莪术肉桂三焦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肉桂家系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