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华 孙慧明 孔冉冉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学术英语(EAP)肇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国外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语域研究,它区别于通用英语,是“为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设置的”,是“基于需求分析开设的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1],大致经过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EAP 研究、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域下的EAP 研究和对该领域自身理论范式的探讨[2]。国内EAP 教学研究在20 世纪70 年代初见端倪,经历了国外成果引介、本土高校应用和教育主管部门推广的历程。
教育部教高〔2007〕1 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引发了学界对EAP 教学的争鸣。文秋芳[3]将这些争议概况为3 种观点:一是以蔡基刚为代表的学者认为EAP 应占主导地位,通用英语教学应边缘化并逐渐被替代,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二是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通用英语是主导性的,EAP 只能在某些大学实行,通用英语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文秋芳为代表的学者则持折中立场,认为EAP 和通用英语可以互补并存。尽管学界对EAP 的定位仍有争议,但对EAP 的关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蔡基刚[4]认为,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EAP 能力目标的最佳途径是EAP 教学。2012 年,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EAP教学在上海各高校开始大规模开展。2015 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正式把EAP 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EAP 包含适合所有专业学生提升学术能力的通用EAP 和适合具体专业特点的ESP,这是两个层次的EAP 教学,并无先后难易之别,但都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在中医院校,这两个层次主要体现为满足学术能力需求的英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和提升专业英语水平的中医英语教学。20 世纪初以来,一些医学院校和中医院校进行了EAP 教学改革实践。胡丽萍[5]、王曦等[6]、熊淋宵等[7]研究了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双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指出了公共英语转向医学英语教学的迫切性。李萍凤[8]认为由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转变是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谭晓风[9]对中医院校EAP 课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医EAP 具有以中医学术国际化为导向、以专业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在中医院校开展EAP 教学,就是在对医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构教学模式的过程[10]。
2016 年,笔者对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研究生、八年制和外向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英语需求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指向、以输出为驱动的EAP 改革设想。需求导向是改革原则,是指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差异,开设不同层次的EAP 课程;应用指向是改革目标,是指着力解决英语学习与专业脱节的问题,体现英语服务专业学习的工具性特征;输出驱动是实现途径,是指以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为教学理念,依托学科内容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
中医英语是中医知识与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是涉及中医学、英语语言学、翻译学、中医医史、中医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的交叉学科[11],是对资源、学科和综合能力的整合,能提升学生在将来相关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12]。
2015 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第1 次把EAP 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为中医院校EAP 教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EAP 教学的前提,一是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二是学生具有EAP 的需求。因此,笔者对具备较好语言能力的2017 级中医学八年制和护理、针推外向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0.0%以上的学生(293 名)认为有必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EAP 课程,92.1%的同学选择学习EAP 的目的是“中医国际传播”,基于需求分析,笔者为以上3 个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中医英语必修课程。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以上293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291 份有效问卷中,96.4%的同学认为中医英语课程符合他们的专业需求,能够或基本能够达到“中医国际传播”的需求目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对以上3 个专业2016 级、2017 级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2017 级学生平均分略高,这表明,EAP 教学同样能提升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进一步验证了EAP 教学的可行性。
2010 年以来,笔者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了EAP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课程。2017 年,笔者对研究生英语需求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撰写英文学术论文”(73.2%),仅有1/5 的学生选择“中医国际传播”和“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针对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笔者为2018 级研究生开设了英文医学论文写作课程。
课程结束后,对2018 级872 名研究生的有效问卷调查表明,93.34%的同学认为英文医学论文写作符合“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需求,90.86%的同学认为这一课程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英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鉴于医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时间缩短的现状,笔者录制了课程视频,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视频课程分为50 个知识点录制,每个知识点解决1 个问题,学生可反复观看,教师端进行后台监控和线上答疑;线下以讲解课程难点和串讲主要内容为主。对于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术型研究生,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视频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2019 级研究生中进行了尝试,笔者随机对2019 级74 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00.00%的同学认为这一课程符合他们的需求,98.65%的同学认为这一课程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利于提升自身学术能力。
与双语教学不同,EAP 教学是依托专业内容的语言教学,是以内容为媒介教授专业相关的语言和技能的学科[13]。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并受到重视,其理论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来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14]。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 认为,基于学科内容的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于学术内容学习语言、参与活动、提高学术能力和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15]。
基于语言教学理念和本科生、研究生对EAP 的特定需求,笔者把医学生EAP 教学定位为输出驱动的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分别设计了项目教学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和学术能力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整合[16]。
项目教学法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内容输出为驱动、以小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根据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合作学习法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陈述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点评,用英语语言再现某一主题内容。这一模式,能有效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难题[17],是整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有效学习机制,具有“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整合学科内容和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等核心特征[18]。以《中医历史》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中医名家、经典作品、历史事件或时间顺序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后做成PPT 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或质询,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讲授。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规培研究生和非规培研究生各有侧重,规培研究生以线上课程为主,辅以线下教学,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提问或者教师线下教学时得以解决;非规培研究生以线下教学为主,辅以线上教学,学生课下通过视频预习了解课堂讲授内容,教师课上以体裁教学法开展教学。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的用于语言教学,逐渐形成以体裁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es)。体裁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了解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让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19]。体裁教学法的研究主要分为3 个学派,即ESP/EAP 学派、新修辞学派和澳大利亚学派[20]。ESP/EAP 学派是通过对特定体裁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结构及其体裁特征,对医学论文写作具有指导意义。有些中医院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通过研究证实了体裁教学法在EAP 教学中的有效性[21]。
不同于其他领域,医学研究者发表论文时遵循一套成熟的IMRaD 写作规范,即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4 部分,这一规范就是英文医学论文的体裁,其特点是内容结构化、语言格式化。依据体裁教学法理念,学生以阅读为主要手段了解医学论文IMRaD 体裁,认识语篇的语言构建和社会意义构建过程,以输出为驱动从而创作同类体裁论文。
笔者认为,基于体裁分析的医学论文写作教学包括文献阅读、体裁分析、模拟输出、讲解评价等4 个方面。
文献阅读是材料输入过程,即选取IMRaD 体裁特征明显的论文供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英文医学论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意义构建。体裁分析,是学生找出作者为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采取了哪些语言策略,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部分是如何体现的,包含哪些常用表达和词汇等。模拟输出要求学生在文献阅读和体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选题,模仿范文结构和句式表达进行写作训练;这种训练具有阶段性特征,如讲完“引言”部分后,根据小组选题,分别撰写研究背景、已有成果及评价、本研究内容和意义等,然后进行成员间交叉修改,讲完“方法”后,重复相同做法。讲解评价分为阶段性讲评和终结性讲评,阶段性讲评是指学生完成某一部分内容后教师进行的阶段性点评,终结性讲评是学生完成1 篇论文后教师进行的最终点评。
笔者对2019 级74 名同学的随机问卷调查表明,97.3%的同学认可体裁教学模式,97.2%的同学认为小组讨论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97.3%的同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完成各部分写作任务。这表明,基于医学论文IMRaD 体裁特征的体裁教学法能够满足研究生撰写英文医学论文的需求。
中医院校EAP 课程体系双层构建的设想与实践是基于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和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需求开展的,两者都以应用为指向,医学生EAP 教学是输出驱动的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这种基于特定需求构建的EAP 课程体系,着眼于整体,落地于需求,解决了长期以来英语学习和专业脱节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有助于提升学术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