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2021-01-04 01:38曾晓雯王雳吴志阳叶靖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吴茱萸高血压病病患者

曾晓雯 王雳 吴志阳 叶靖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基础性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2亿,据2015年的普查结果,患病率高达27.9% ,但控制率仅有16.8%[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口服降压药物为主,但单纯口服降压药这种治疗手段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如不合理用药、口服药物依从性低、药物敏感性差异、不良反应多、肝肾损害及耐药情况等。穴位贴敷疗法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选取合适的药物在患者体表对应腧穴上进行贴敷,以达到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通过穴位贴敷进入人体,不仅能有效避免常规口服西药伴随的肝肾损害,还具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不断推广及探究。

1 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前,诸多学者在运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张冬云等[2]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在统一口服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观察组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在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疗效。江钰等[3]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观察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 。唐善慈[4]在运用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中发现,观察组(97.5%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2.5% )。李味味等[5]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622例受试者,运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法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在降压总有效率、减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作用机制

2.1 穴位贴敷疗法作用机制

2.1.1 药物经皮渗透吸收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中药贴敷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经皮渗透进入血液循环,以发挥药物药理作用。赵鑫等[6]研究发现,药物可经角质层进入真皮层再进入血液循环,或者直接经汗腺、毛囊入血液循环以发挥药效。王森等[7]运用吴茱萸粉末醋调敷于日本大耳兔足心,观察发现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可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且停药后24 h内仍能维持血药浓度,为吴茱萸穴位贴敷给药提供实验依据。

2.1.2 穴位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脏腑功能的外在反应点,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8]。经络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而穴位则是通路的阀门。药敷穴位,使药物直接渗入经脉,一方面激发经气,行通郁散瘀、行气活血之功[9];另一方面,使药力直趋病所,发挥药效,共同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2]。同时,郭秀彩等[10]研究表明,穴位在药物储存、渗透吸收方面均优于非穴位,穴位皮肤对于药物吸收、释放速度、药物浓度与药效产生及长期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2.2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

高血压病常以头晕为主症,归属中医眩晕病、头痛病、内风病范畴。其发病以人体体质阴阳偏盛偏衰、气血失调为本,风、火、痰夹杂为标。高血压病证型以肝阳上亢证、痰饮内停证及肾阴亏虚证为主。其发病机制一为肝阳上亢,阳升风动,肝郁夹火,肝火上炎,上冲脑窍而发病。二为脾胃虚弱,痰饮内生,久而化热,气血痰火上攻脑窍,或肝风、肝阳夹痰浊之邪上冲清窍而发病。三则因肾阴虚损,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而上扰头窍;或久病体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脑窍无所养而发病[11]。因此,高血压病与肝关系密切,同时与肾、脾、心相关,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藏象学说,任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致肝阴阳失调而发病[12]。中医认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可调节人体阴阳盛衰、经气运行及脏腑功能,有益于高血压病的控制和治疗[13-14]。

3 常用药物

3.1 单味中药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等属性,在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选择中,用药性以温、微寒、平为主,味以辛、甘、苦为多,归经以肝、肾、脾经为常见。单药贴敷主要分三类:一为辛散发泡药,如吴茱萸、细辛、白芥子等;二为以平肝息风、补益肝肾药,如川芎、天麻、牛膝、钩藤等;三为冰片等芳香开窍药[15]。在穴位贴敷的单药应用中,以吴茱萸为最多。张桂悦等[16]纳入9组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共733例受试者,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基础降压药物降压总体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中药组方

中医穴位贴敷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罗发生等[17]对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的治疗组,及30例未辨证分型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与对证方药进行贴敷,肝阳上亢证予贴敷1号(天麻、菊花、牛膝、水蛭、磁石);痰湿阻滞证予贴敷2号(白芥子、半夏、莱菔子、白术、牡蛎);气虚血瘀证予贴敷3号(党参、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诸药磨粉调醋贴敷神阙、双涌泉穴,对照组予麦麸。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34% 。焦宁[18]运用三子养阴方穴位贴敷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取得良效;刘秀珠[19]运用天麻钩藤饮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证实天麻钩藤饮穴位贴敷可辅助降低患者收缩压,利于平稳降压。

3.3 介质选择

中药组方行穴位贴敷治疗时需借助介质进行促透,常添加介质做成膏剂、糊剂、饼剂等剂型,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有醋、酒、蜂蜜、姜汁等,不同介质对于药物的作用存在差异。醋,酸苦温,入肝经,有化瘀散结止痛之功,同时,能促进药物溶解,提效减毒,缓和药性[20]。据《本草纲目》记载,酒能“行药势”,促进药物成分析出及药效发挥[21]。蜂蜜有润燥补中之效,同时蜂蜜可增加苷元的溶解度,促进吸收,增强药效[22]。

4 常用穴位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穴位以涌泉、神阙、曲池、太冲、三阴交及内关为多见[15]。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脉气起点,位于足底,也是人体阴阳二经相接续处,具有调整阴阳,强心肾互交,促水火既济,安神止眩之功[23]。神阙穴属任脉,位于脐中,主治百病,内连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膜,药敷神阙,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及调平阴阳。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平肝潜阳、定眩降压之功,临床降压确切[24]。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刺激太冲穴具有调肝阴肝阳之功[25]。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可同调肝脾肾,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内关穴清心胸,利三焦,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能有效降压[26]。

5 时间选择

5.1 穴位贴敷时间

在穴位贴敷的时间选择上,推崇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贴敷时间。子午流注理论是运用人体时间节律的一种时间治疗学。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进行穴位贴敷的选择,就是辨证循经,按时取穴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体十二经脉与日十二个时辰相对应,天人感应,人体经脉气血可随时辰变化,存在盛衰起伏。高血压病的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酉时(17:00-19:00)为肾所主时,丑时(01:00-03:00)为肝所主时,此二时辰肝肾二经气血旺盛,故于此二时予贴敷治疗收效甚益。黄燕芳等[14]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17:00-次日03:00)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穴位贴敷,发现择时治疗组收缩压降压效果优于未择时贴敷组。常丽等[27]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发现治疗组(贴敷时间为酉时17:00-19:0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贴敷时间为9:00-17:00),结果表明选取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的时辰酉时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时长一般以6 h为宜。郑蓉[28]对150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效贴敷时间的试验,分为贴敷时间4、6、8、10 h的治疗组及无贴敷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穴位贴敷4 h疗效欠佳,穴位贴敷6、8、10 h降压治疗效果显著,但组间无显著差异。且10 h组敷贴脱落率增高。

5.2 药物调配时间

穴位贴敷药物应当日调配,常温密封保存。梅莹等[29]在穴位贴敷药物调配时间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察中发现,药物调配 10 h 内和 10~24 h 的治疗效果优于 >24~96 h,且 10 h内使用与10~24 h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6 注意事项

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期间,常规予健康教育,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适当运动、合理作息等。穴位贴敷时,以贴敷部位局部皮肤发红、起小水泡为度。如所起水泡较大,可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必要时涂擦烧伤膏,用无菌纱布包扎。出现些许皮肤瘙痒,属正常现象,无须特殊处理,一般可自行消退。如出现严重瘙痒者,可予炉甘石洗剂涂擦,必要时予口服抗过敏药。若存在贴敷局部皮肤破溃、出血者,则不宜进行穴位贴敷治疗[30]。

7 不足和展望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能通过经皮渗透及刺激穴位的作用,发挥药物药理及经络的双重治疗效果。与传统口服降压药物的给药方式相比,穴位贴敷免除了药物肠胃灭活及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效;同时,因用药量少,避免了降压药所伴随的肝肾损害,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病后期,多药物耐药患者的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高血压病病机复杂性及但如今仍存以下问题:(1)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仍不完善。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中药穴位贴敷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其内在关联机制仍未完全明确。(2)选方用穴尚无统一规范。穴位选择上存在对穴位效应认识不足,选穴差异及选穴过多问题;而方药选择存在剂型单一、盲目选方、自选方效果差的问题。(3)对于中药穴位贴敷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可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规范化选方用穴标准及贴敷治疗安全性问题,可促进穴位贴敷疗法更有效、安全、广泛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吴茱萸高血压病病患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