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贻新 周军怀
小柴胡汤初见于《伤寒杂病论》中少阳证代表方剂,药简效佳,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周军怀教授通过其长期的临床实践,灵活应用本方治疗感冒、膈肌痉挛、寒热往来等病症,效果明显,本人有幸师承周军怀教授,选取跟师典型案例,不避鄙陋,特举验案三例,以飨同寅。
患者,女,55岁,雨水节气发病,2020-02-27初诊。主诉现低热、怕冷,10 d。现病史:患者体温常在37.7 ℃左右波动,未超过38 ℃,惧寒,口干,无咳嗽,食纳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输液三日未见好转,畏寒加剧。否认既往疾病史与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心肺腹(-),血常规胸片正常,咽拭子二次检测排除新冠肺炎。中医诊断:感冒。证候诊断:风寒化热,表寒未去,表里同病。治法:解表清里。处方见小柴胡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柴胡30 g,法半夏 15 g,人参 10 g,黄芩 15 g,生姜 15 g,大枣 15 g,青蒿 10 g,甘草 6 g,知母 10 g,淡竹叶 15 g,石膏 10 g。3 付,水煎服,1付/d,半付/次。二诊:2020-02-29,服药半小时内起效,寒热皆去,继服三剂而痊愈。
感冒常见于流行感冒与经行感冒,前者多由时邪疫毒侵体引起,风热为主,多件寒热错杂之症候;后者属本虚标实,多因患者气血损耗,致使外邪乘虚入体[1]。概曰二者治疗皆应从表而解,因势利导。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2]。笔者应用心得:方药组成需辨识,柴胡饮片现代有柴胡根、柴胡苗、醋柴胡等选择,柴胡根主用于北方寒冷区域,柴胡苗多用于南方湿热区域;古代之“人参”有上党人参与辽东人参之差,据考证,小柴胡汤中人参为上党人参,主要功效为益气生津;大枣一般5~6枚,若无可用小红枣10~15枚代替。感冒属祖国医学中“时行感冒”范畴,多为时邪疫毒侵袭所致,太阳未解,传入少阳,邪侵于里则发热,出于表则恶寒,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致使正气亏损,邪气乘虚而入。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小柴胡汤为少阳证代表方剂,功效主要为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从方剂中可知:其中柴胡及黄芩主祛表里之邪,生姜及法半夏止呕调胃,解肌发汗,大枣、人参健脾益气,甘草、知母清热止咳,降气化痰,青蒿、淡竹叶辅之祛湿清热解毒。诸药合调,患体上升下降,内外表里宣通,从而清热祛风解毒,疗效明显[3-4]。此外,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应遵循《伤寒杂病论》中煎服法相关记载:“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服用小柴胡汤需“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既感冒症状缓解或治愈后,便停止服用,不需完全服完剩余汤剂,进行日常调养即可。
患者,男,40岁,芒种节气发病,2019-06-10初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嗳气,未予以重视,3年前胃镜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多处就医未见明显疗效。平素以嗳气,呃逆,咽痛,上腹部胀满不适,下肢凉,怕冷为主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紧,大小便正常。电子胃镜提示为贲门炎。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为胃痞病。证型主要表现肝郁气滞证。治则在于疏肝解郁,和胃消痞。处方为木香顺气丸加减,木香 15 g,厚朴 20 g,陈皮 20 g,茯苓 15 g 枳实 50 g,法夏 15 g,蒲公英 20 g,人参 10 g,柿蒂 20 g,海螵蛸 10 g,夏枯草 15 g,木蝴蝶 15 g,北柴胡 6 g,六神曲30 g,淡附片15 g。9付,水煎服,1付,早晚分服;2019-06-24二诊,呃逆好转,咽痛仍较明显,下肢凉改善,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患者症状减轻,继续上方,辅之黄芩清热泻火,9付,水煎服,1付/d,早晚分服。2019-07-08三诊,患者上腹胀满、嗳气、咽痛,较前减轻,守前方服用18付。2019-08-01四诊,患者咽痛减轻,餐后明显,自觉心口上堵,前方去茯苓、柴胡、淡附片,上加用三棱,莪术,桂枝,白芍,9付,水煎服,1付/d,早晚分服。2019-08-19五诊,患者偶有咽痛,偶有呃逆,心口上堵减轻,守前方服用18付。2019-09-11六诊,坐位时、左右摆动时或挺胸时上腹堵,活动或平卧时减轻,伴随症候为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患者服用中药3个月,病情反复,变换思路,上腹堵亦属胸胁胀满,为小柴胡汤证主症之一,但见一证便是,予小柴胡汤宣通内外,和畅枢机,处方见北柴胡15 g,姜半夏15 g,法半夏 15 g,人参 15 g,干姜 5 g,大枣 15 g,黄芩片15 g,枳实 12 g,白芍 15 g。6 付,水煎服,日 1 付,早晚分服。2019-09-17七诊,上症好转,偶有轻微呃逆,守前方9付。2019-09-27八诊,基本好转,续用上方9剂。
膈肌痉挛属临床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俗称“呃逆”,又称胃神经症,在吸气时由于声门急促闭合产生呃声,一般是由膈神经与迷走神经被刺激导致的异常收缩运动[5]。其中逆呃为主要临床症状,逆呃的引起原因比较多,刺激性食物与冷空气都会导致膈神经的兴奋,进一步导致膈肌痉挛,临床表现轻症间断打嗝,重症呕逆或持续性呃逆,常伴有腹痛、腹胀及便秘等反应[6]。此外,较为顽固的膈肌痉挛很大程度会导致器质性病理的改变,常见于肠梗阻、胃癌、食管癌等,多由肿瘤导致迷走神经与膈肌神经反射。一般情况下,去除诱因后,膈肌痉挛症状会自行缓解。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持续时间较长的膈肌痉挛。西医以注射给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效果欠佳,尤其是顽固性呃逆,效果甚微。膈肌痉挛于祖国医学中并无所见,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表现可归为“呃逆”范畴,临床多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呃逆在宋之前多称“哕”,元开始称“呃”,明末后统称为呃逆[7]。呃逆病机首见于《内经》,气逆于胃为该病病机;同时亦指出病因及治疗方法,呃逆多认为病位主要在膈,发生与胃之和降、肺之肃降、肾之摄纳、肝之条达等密切相关,但总的来说由客邪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致膈膜挛急所致[8]。此病大多轻微而自愈,但若持续不断,时间过长则为顽固,患者常伴腹肌疼痛,夜不能寐,进食影响[9]。笔者心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木香顺气丸加减口服对膈肌痉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并不显著,症状易反复,笔者认为木香顺气丸虽临床广泛用于湿浊中阻、胃脾不和所致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嗳气纳呆等疾病,但属广泛用药,并未辨证施治。因此,改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改用小柴胡汤后疗效显著。笔者认为:膈肌痉挛患者病位在膈,病机为气逆于胃,与肝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如《景岳全书·杂症谟》中有言:“凡杂症之呕,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因食滞而逆者,有因气滞而逆者等,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笔者认为,该患舌淡暗,苔薄白,脉弦,属肝气不畅,犯克脾胃,故治法应疏肝解郁,和胃消痞。小柴胡汤重在调理气机,疏肝、和胃、降逆,治之使肝之郁痹得以解,胃气降顺,膈不再受邪动,逆气不得上出喉间,膈利呃止。
患者,男,88岁,惊蛰节气发病,2020-03-14就诊。寒热往来1月,患者于2月中旬开始无明显诱因自觉忽冷忽热,多汗,怕冷,怕风,曾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查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右肺少许慢性炎症,肺尖区纤维灶。2月23日在本院门诊一直口服小柴胡汤治疗,效果不佳,遂寻求老师诊治,舌淡,苔厚白,脉弦细,二便尚可。否认既往疾病史及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心肺腹(-),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右肺少许慢性炎症,肺尖区纤维灶。中医诊断为虚病,寒热错杂。治疗在于调和阴阳,益气固表;处方见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柴胡 15 g,法半夏 10 g,人参 12 g,黄芩 10 g,生姜 6 g,大枣 15 g,芦根 10 g,甘草 6 g,桂枝 10 g,白芍 10 g,黄芪60 g,白术 15 g,防风 15 g,肉桂 9 g。6 付,水煎服,1 付 /d,早晚分服。2020-03-20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偶有时冷时热,较前明显减轻,多汗。待各项症状有所减轻,继续上方6付。
寒热往来是一种恶寒与发热交替的热型,自热而不知寒,自寒而不知热,《类证活人书》:“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属伤寒少阳病之特有热型,属邪正相争,是人体正气与病邪相搏的结果[10]。病机为邪入半表半里,湿热郁阻,枢机不利。由于邪气于表里之间,中医称其为少阳病,《伤寒论》中有言:“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因病非表非里,最易与太阳、阳明形成合病、并病[11]。治疗主方采用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此病案中,患者初诊后一直口服小柴胡汤,但效果不佳,故增加芦根10 g生津止呕,桂枝10 g助阳行气,白芍10 g疏肝解郁,黄芪60 g补气固表,白术15 g健脾益气,防风15 g发散风寒,肉桂9 g补火助阳。两方互补,使药效得到巩固加强,从而宣通表里,调节气血。笔者心得:往来寒热作为少阳病之热证表现,亦为少阳病最常见、突出的症状,笔者认为,对于“往来”二字的理解最为重要,不能拘泥于热证的表现,一些内外科病症但凡是具有间歇性发作特征,都具有了“往来”特质,可视为“往来”类似症。如带状疱疹疾患,从西医学角度来讲属神经性疼痛,发作时如触电样,发作后停歇,此种发作方式可归为“往来”指证;如现在临床多见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都具有“往来”的指证,有发作期与缓解期,遇到特殊的刺激可急性发作,及时治疗后又会进入缓解期。笔者认为,针对具备“往来”指证疾患采用小柴胡汤治疗都能取得肯定的疗效。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主治少阳病证,具和解退热、和胃止呕、益气健脾等功效,为祖国医学中和解少阳的著名代表方,现代临床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如发热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等,下面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小柴胡汤具有良好解热效果,方中柴胡、黄芩、生姜均被证实为解热、降温之良药。现代药理学证实,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黄芩中含有黄芩素都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动物实验发现[12],将生姜水煎剂20、40、80 g/kg,一次性给药后2 h对酵母致热大鼠有良好退热作用,且80 g/kg剂量组退热效果可持续至用药后4 h。
周真[13]的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可诱导细胞白介素的产生,其研究认为这种作用是小柴胡汤具有抗炎作用的基础。景浩[14]的实验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给予口饲小柴胡汤治疗,其研究结果发现,小柴胡汤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可升高CD3,降低CD8,使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提升红细胞黏附能力,增高免疫活性,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
少阳病的特点为迁延难愈,多见于毕竟迁延阶段,多由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近年来关于小柴胡汤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巨噬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作用,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周红[15]的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且对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不全,小柴胡汤可通过对垂体-肾上腺皮质促进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吴芙蓉等[16]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可降低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减少胶原纤维沉积;此外,还可抑制α-SMA、CollagenI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夏莉等[17]研究发现,小柴胡汤有助于提升感染性乙肝病毒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及HBV-DNA拷贝数,安全性高。
小柴胡汤初见于《伤寒杂病论》,其中记载了小柴胡汤的主治病症、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及应用方法,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原方药物为柴胡 24 g,人参片 9 g,生姜 9 g,黄芩片9 g,甘草片9 g,半夏9 g,大枣4枚。药物作用机制为柴胡透邪解表;辅之以黄芩片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一清一散,可解少阳之邪,疏肝清火,共为君药;佐之生姜与半夏止呕降逆;大枣,人参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自古医家通常以小柴胡汤为和解之剂,有和解少阳及和解表里之效,主治胆胃不和之症,虽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是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凡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18],这就是张仲景小柴胡汤辨证论治的精髓。
此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一些情志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多,此类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往来反复,均可划入“郁证”的范畴[19]。而小柴胡汤可开郁调气,继而调畅情志,从现代文献[20]报道显示,采用小柴胡汤的效果往往优于常规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物,且效果稳定持续,依赖性较小。笔者认为,小柴胡汤方证主要特点为功效多重性、方证复杂性、应用灵活性。如何在临床中灵活理解每一个症状,就能将小柴胡汤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如何将小柴胡汤古方今用、灵活运用已成为临床一个重要课题。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环境的变迁,疾病种类与表现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学以致用,将古方之思路进行拓展,新旧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在熟读古籍,积累知识的前提下,结合临床实际,遇证不忘辨证,多思考多积累,才能让小柴胡汤古方、经方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