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视角下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应用研究

2021-01-04 01:10:08陈明壮汪卓赟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联体医疗机构

陈明壮 汪卓赟 鲁 超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管理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601

医联体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医联体是指纵向整合一定范围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形成覆盖特定区域、满足居民医疗需要的医疗服务共同体[1-5]。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医联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利益分配等多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信息壁垒是阻碍医联体建设的突出痛点[6-9]。依托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破除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医疗数据联通渠道,合理配置医疗信息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13]。本研究以微创外科为突破口,以医联体龙头医院为核心,借助远程医学、语音识别、视频理解、智能问答、云存储、人工智能(AI)病灶定位、远程实时指导技术等,结合微创外科诊疗规程和医院信息化建设最新成果,基于微创外科医疗技术发展成果,从医疗信息共享和微创外科诊疗资源共享的角度,探索医联体内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期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疗信息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构建

本研究通过对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微创外科诊疗能力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卫生行政机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以及软硬件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掌握医联体内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需求现况。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下,以医疗机构和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分级诊疗为抓手,在优化升级医院信息系统和云端处理储存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获取、控制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标准化训练,构建多模态数据采集分析与结构化知识推理相结合的智能诊疗模型,形成适用于微创外科的智慧医疗协同平台架构设计方案。针对检查检验结果、电子病历、远程查房等共享协同业务,围绕智能人机问答、AI 医学影像、远程手术指导、手术视频知识库检索和云存储等服务,从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三方面,形成微创外科的智慧医疗协同平台功能设计方案,构建联通医联体内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基层医院-患者的创新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的具有诊疗全过程的云工作平台。结合微创外科围术期临床思维与流程,通过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微创外科常见病手术视频知识库、微创外科常见病术前影像分析与病灶定位以及常见病手术远程指导与示教等功能模块。协同工作平台通过联通省、市、县多级医疗机构数据平台,依托基于经过标准化训练的智能诊疗模型,实现微创外科患者信息共享、AI 病灶定位、实时协同诊疗、远程手术示教等功能。

2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功能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功能分为常见病手术视频知识库、常见病影像分析与病灶定位和常见病手术远程指导与示教。手术视频知识库功能通过关键帧提取、特征提取、镜头聚类、视频检索等技术手段,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结合,基于HDFS 存储架构,实时动态精准捕捉包括医联体在内的海量微创外科常见病手术视频数据,形成统一标准的常见病手术视频知识库;影像分析与病灶定位功能通过积累海量微创外科常见病医学影像资料和电子病历资料,经过视频、图像和文字资料标准化处理,利用深度学习神经元数学模型,从海量患者手术视频和检验诊断信息中获取规律,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建立疾病特征模型,实现病灶分析和位置标记;常见手术远程指导与示教通过基于具有手术音视频传输、实时直播、录播回放、病历即时分享等功能模块的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借助高清视像低延时传输机制,通过专门的网络控制协议和数据传输机制,支持各种接口的1080P 高清信号的医疗设备接入。

3 应用成效

3.1 微创外科远程会诊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牵头单位,吸收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源向基层延伸。通过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智能人机问答、AI 医学影像、手术视频知识库检索和云存储等服务。会诊各方能够实时传递共享检验、超声、病理和影像等患者资料,确保会诊专家及时有效开展诊疗活动。依托平台远程会诊功能,患者能够在当地获得上级医院优质外科医疗资源,实现常见疾病就地诊治,疑难杂症向上转诊,切实降低患者疾病负担。

3.2 微创外科远程指导

通过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我院医疗专家能够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直播,与手术操作者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依托5G 通信技术,协同工作平台系统能够接入智能手术装备,上级医生不仅能够远程语音指导,在保证手术风险安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机器人控制,远程特定手术动作。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支持PC 端、手机端等多场景应用,突破传统远程会诊人数上的限制,能够服务更大范围的医生和患者。

3.3 微创外科质量控制

微创外科手术开展过程中,医生通过高清手术视频系统,实时上传高清手术图像,手术视频数据和患者体征数据经过云端数据库中高细粒度神经网络结构充分对比分析,向医生反馈疑似病灶位置信息,智能辅助手术决策。微创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数据、患者疾病数据和病灶定位数据会上传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云端数据库,神经网络算法定期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数据,及时通过PC 端或移动终端,以分析报告的形式传递给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医疗大数据辅助微创外科手术质量控制,提升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性,降低微创外科手术风险。

3.4 微创外科线上教育

借助手术音视频传输、实时直播、录播回放、病历即时分享等功能,平台能够实时传输高清手术画面和术中语音,视频学习人员可以多端点、多角度、全方位观摩完整的手术过程。借助手术音视频传输、实时直播、录播回放、病历即时分享等功能,在医联体开展了业务指导、学术研讨、人员培训、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截至2020 年8 月31 日,依托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我院开展了安徽首例5G 网络远程协同手术,并累计进行106 次远程示教活动,35 次远程指导活动,培训医务人员231 人次,50 家医疗协作单位引入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其中包括5 家地市级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我院通过智慧平台,向安徽省阜阳市疫情定点收治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远程指导,促进了疫情防控。

4 讨论

4.1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面临的问题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医生业务技能,减少患者就医成本,提升医联体运行效率,推动医疗和信息资源共享,但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和困境。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属于远程医疗的范畴,平台能够向医疗专家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但医疗专家资质核验、收费标准等事项尚未统一划定,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致使平台推广应用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发展水平不同,医院信息化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医疗机构所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服务商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运行速率,出现带宽不足、网络延迟、画面模糊,造成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部分功能迟滞受限,远程医疗服务不能满足医疗服务需要,甚至出现医疗事故[14-18]。部分基层医院数据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医院数据系统接入平台后,平台数据安全将处于风险状态,患者隐私和医院数据安全将面临较大隐患。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在医联体内得到部分医院的积极响应,但能多大程度在诊疗能力、业务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获得直接效益,特别是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服务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导致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处于观望状态,参与意愿和使用忠诚度有待提升[19]。

4.2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面临的发展建议

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是提升医联体服务效能的创新举措,通过运用健康大数据、深度学习、移动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微创外科为切入口,构建协同工作平台,服务广大医务工作者,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是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发展的有益探索[20-22]。针对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遇到的发展难题,需要行政机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技术提供商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谋划解决方案,推动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健康发展[23-25]。政府层面,需要针对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业态的发展,制订合理的制度标准。充分发挥医保制度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制订价格标准,增强价格监管力度,推动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可持续发展;医疗机构层面,应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医院互联网基础设施。各级医疗机构需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融入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服务体系,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医务人员和患者层面,利用平台在医联体中的实际成效,广泛宣传平台优势,提升医务人员和患者认可度和积极性,使其了解并广泛参与进来。技术提供商层面,应不断优化微创外科智慧医疗协同工作平台,吸引更多优秀医疗专家和医务工作者,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增强优质内容产出能力。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不断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参与主体多赢共赢。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联体医疗机构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3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6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地理信息系统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2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16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