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归元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2021-05-25 09:15:44粟顺美林俏丽陈丽琴陈剑坤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脘二聚体下肢

粟顺美 林俏丽 陈丽琴 陈剑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 51000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深静脉中的血液出现异常的聚集凝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肺动脉栓塞和肢体深静脉血栓(DVT)等临床症状,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1]。术后患者DVT 发生率可达10%~40%[2],而老年内科患者因其合并高龄、长期卧床等诱发血栓的高危因素,更容易发生VTE。西医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通过对局部组织和肢体形成循环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预防DVT 的形成[2-4]。中医临床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消瘀散结的作用,可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有效预防VTE[5]。引气归元灸采用雷火灸条箱灸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及双侧外陵共8 个穴位,在基础疾病多、VTE 高风险的老年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症状改善和预防作用[6]。因此,本研究从中西医角度出发,探索引气归元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老年VTE 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伦理审查。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于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100 例老年VTE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85 岁;②卧床>3 d,Padua 风险评估≥4 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肢体气压禁忌证者:下肢DVT(梯度压力袜除外)、血栓性静脉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局部严重病变如皮炎、坏疽、近期手术及严重畸形等;②已确诊有VTE者;③不配合治疗者。两组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入院时护理组长根据《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7]对患者进行Padua 量表评估,治疗前给予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并经医生诊断排除DVT。对照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引气归元灸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根据患者下肢情况设置压力为8~16 kPa(按说明书操作,有相关标准操作说明),15 min/次,2 次/d,每次间隔6 h,治疗时间为14 d;引气归元灸取穴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 个主要穴位和双侧滑肉门及双侧外陵4 个穴位,2 次/d,30 min/次,治疗时间为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14 d 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双下肢静脉,比较两组下肢DVT 发生率和股深静脉血流速度。②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109 mmol/L 枸橼酸钠凝血管(抗凝比例为1∶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水平。③不良症状包括DVT 阳性症状(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浅静脉曲张)和肺动脉栓塞三联征(典型呼吸困难、胸痛、咳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和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下肢DVT 发生率(2.0%,1/5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股深静脉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M(P25,P7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M(P25,P7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 和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PT、APTT 和TT 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比较[s,M(P25,P75)]

2.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典型的肺动脉栓塞三联征,观察组出现2 例(4.0%)DVT 阳性症状(肢体肿胀疼痛1 例、浅静脉曲张1 例),对照组出现3 例(6.0%)DVT阳性症状(肢体肿胀疼痛2 例、浅静脉曲张1 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VTE 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70%~80%的死亡住院患者合并下肢DVT[9],主要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导致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而引起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10]。内科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常合并多种内科慢性疾病,使用的治疗药物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往往使用抗凝药物,导致VTE 的发生率升高[11]。中医认为,中老年人VTE 的形成病机为气虚血瘀、经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等[12],引气归元灸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穴位,为气血运行的必经之路,通过用灸法的温热刺激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消瘀散结、调节脏腑失衡,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行气通络、改善循环的作用[13-1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说明联合使用引气归元灸法能有效降低下肢DVT 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引气归元灸选取下脘、中脘穴位属于胃经,位于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输布全身。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灸之两穴能达到理中焦、健脾胃,从而推动全身气血运行;关元穴为人体阴阳元气交会穴,气海穴又称丹田穴,是腹部纳气之根本,能引宗气下达脐下,助全身百脉通达,灸之两穴,达到固肾培本、温补先天之气的作用[15]。宋子凡等[16]研究认为,气海、关元、中脘、下脘等穴能扶正固本,充足肾气,为中焦气血化生、营卫调和、振奋阳气提供物质基础。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抗凝和凝血机制处于动态平衡,当抗凝机制失衡时,止凝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减退都会促进血栓的形成,其中下肢DVT 最常见[17-19]。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前体,激活血管内皮与血小板的功能,促进凝血,增加血液黏稠度,继而形成血栓[20-22]。D-二聚体是继发纤溶的特异性代谢产物[23],其水平增高反映机体存在继发性的先溶亢进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的情况[23]。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VTE 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4-2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相关指标(PT、APTT、TT)长于对照组,提示联合使用引气归元灸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从而抑制机体的凝血亢进机制,预防和减少VTE的形成。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引气归元灸可明显降低下肢DVT 的发生率,改善下肢的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液的高凝淤滞状态,对预防VET 的发生有较高价值,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中脘二聚体下肢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保健与生活(2022年8期)2022-04-08 21:48:33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