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浅析

2021-01-03 01:55:21张敏杨丽娜柳杨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张敏 杨丽娜 柳杨

摘 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支撑。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为考察中心,虽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基础使用率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盐湖区龙居镇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88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性象征,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民族的精髓。国家强调要加大对农村文化的财政投入,促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发展村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并得到村民的文化认同,提升其文化欣赏力。政府着力推进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以盐湖区龙居镇为考察中心,在概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

1 现状

龙居镇是示范镇,地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市区的西部,距离市区有20 km。2006年龙居镇有小学16所,中学1所。建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37个,文化图书科技活动室8个,便民商店37个,村民委员会35个。其中,赎马村村委会建立在村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带有花园1个,小树林1块、篮球场1个,健身器材1套;路面硬化,街巷整洁。大张村村委会位于村东,村委会内有花园1个,篮球场1个、健身器材1套、戏台1座、图书馆1座。村内有小学1所,卫生所3个。新农村建设达到“六覆盖”,并达到区园林卫生村标准。小张坞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两委班子和村民共同努力,多方筹集资金,投资新建了大队部、老年活动场所、图书室,硬化了全村主巷道和出村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了村容村貌,方便了村民出行[2]。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在走访中发现,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不到位,且农村社区活动中心存放的书本多为老旧的杂志期刊且更新不及时。此外,当地的戏台虽搭建,但使用率不高,每年仅有文化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活动也较少。这些文化建设不到位,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还有不少设施属于文化设施范畴,实际却没有真正应用到文化上,没有足够的设备及活动来作为支撑,出现乱用甚至荒废的状况。

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参差不齐

2.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缺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人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在村级管理中,管理人员更多是无偿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他们缺乏专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虽然政策实施初期取得不少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他们的服务态度缺乏,很难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3]。

2.2.2 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在開展文化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差,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协调,不仅无法调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会削弱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2.3 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足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多方组织参与其中,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履行好自身职能,谨记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实基础。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工作人员仍不了解其中含义,对于工作内容更多是根据上级命令行事,缺乏思考,只依据通知办事。

2.3 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农村的大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是初中和小学及以下的学历,致使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低。因为教育水平越高,文化认同感也会随之变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

2.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匹配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更多是政府来配置资源,易出现政府供给与农村需求不一致的现象。在实际走访中发现,村民更倾向于大众化文化娱乐活动如广场舞,而政府更多是提供文化惠民工程,致使村民对政府的文化工程项目不太感兴趣[4]。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要先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要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农家书屋等项目的建设。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发展有关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政策支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这项任务,解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财力不足的问题,镇政府要保障经费支持的同时,适当提高农村的文化消费水平。在此基础上仍需大量资金支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的更新及相关文化活动的举办。在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注入第三方力量,委托第三方实施运营管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如今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上海文化艺术中心允许第三方社会机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带动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5]。

3.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

3.2.1 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

人才是关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在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并配备一名强有力的文化领导者。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1)优化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选拔环节,明确培训到薪资待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2)培养有质量且专业性强的基层文化服务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3)形成人才梯队衔接机制,发展可持续性优秀文化服务人才。

3.2.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

在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文化服务本身,还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监管过程中要发挥农村村民的作用,可以向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对策。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更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稳步发展。

3.2.3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薪酬考评

考评制度关系人员的发展问题。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考评制度,激励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的薪酬制度也是薪酬考评中的一种,将薪酬制度与工作任务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将更多的绩效环节增加到薪酬考评中,发展有效的竞争机制,培养优秀的人才,并留住人才。

3.3 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需要村民与文化产生共鸣,拥有文化认同感。在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其中,并形成文化凝聚力。当地政府要与村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政府要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接受村民提出的建议。村民也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双向沟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是村民,需要村民的参与,只有这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6]。

3.4 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政府在给农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和团体出资共同参与农村文化服务,基于农村文化需求,两者相互配合,提供给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此外,政府打造好农民文化展示平台,形成良好的文化范围。

参考文献:

[1] 陈菲.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1.

[2] 孟璐.焦作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9):24-27.

[3] 聂应德,刘召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79-83.

[4] 曹敏.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280-282.

[5] 翁明丽.南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20(9):63-67.

[6] 李水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D].南昌:南昌大学,202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