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助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现

2021-01-03 20:09耿瑜郭晓蓓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以人为本

耿瑜 郭晓蓓

摘要:“以人为本”思想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哲学基础,而案主自决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以人为本”思想是案主自决的哲学依据,也是个人权利延伸的体现。因此本篇文章将从“以人为本”思想、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等基本概念出发,分析案主自决实现的伦理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案主自决;伦理困境

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在西方得以盛行,作为人文主义体现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要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所以要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发展。“以人为本”在中国自古就有体现,如民贵君轻思想,用“以人为本”思想贴合中国的国情,能更好指导社工开展相关实务。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与发展

早在古希腊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有萌芽,其表现为强调人作为个体的自我意识,认可人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苏格拉底则认为人是理性的,应该在追求绝对正确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肯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价值,确定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观念。人文精神经过不断完善,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步发展为人文主义,强调人要解放个性,追求幸福,认为人才是自然界中的主人,可以说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

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期,《尚书》写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更多是以民为本,从集体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提倡牺牲个人,满足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在当代“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中,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均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案主自决原则适用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意义与常见伦理困境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在了解青少年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潜力、全面发展的过程。案主自决是指案主有支配自己的生活并且能够做出相关决定的权利,是社工在尊重案主并相信案主有能力改变的前提下,鼓励案主自我决定,帮助案主对问题作出有效分析的工作伦理原则。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社工在案主面临问题时能够为案主提供帮助,理清问题根源,培养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案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得到提升。

从伦理学角度来看,案主自决离不开道德与利益的问题,介于道德利益冲突的关系,本文将案主自决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分为两类:道德和利益层面。

从道德层面来看,青少年案主由于自身能力的约束,往往对问题很难做出判断,同时由于家庭的重视,加之社会化的程度较浅,导致了案主价值观的形成缺乏集体主义倾向,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案主认为社工只需提供方法让自己走出这个困境即可,所以说案主很有可能无法理解社工顾全大局的行为。

从利益层次来看,社工具有专业能力,在服务过程中会以经验来帮助案主自决。社工此时的需求是帮助案主自决,而案主需求是尽快解决目前所产生的问题,从这点来看社工就无法快速地帮案主解决问题。同时青少年案主因为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社会化并不完善,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很难兼顾他人利益。如果说案主利益不考虑他人,那么案主在自决时就会与其他人产生冲突从而引发伦理困境。

三、“以人为本”思想助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实现的对策

1.注重案主自决能力的提升

要实现青少年案主自决的前提是提升案主自我决策的能力。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会为案主提供帮助或者建议,甚至帮助案主决策,长此以往会导致案主产生依赖性,产生案主自我决策意识较差的现象,且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的集体主义,这使得大部分案主自决能力并不强,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案主依赖社工。社工作为专家角色,案主对其有信任感,案主自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案主希望社工能够为其提供帮助,进行积极干预,甚至是代替自己进行判断与决策。

因此,在服务案主自决的过程中,社工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对案主的要求,还要充分掌握青少年案主自身的意愿,学会换位思考,富有同理心,设身处地为案主考虑,对于案主让其代替决策的要求不能轻易拒绝,而是在充分了解案主的背景,理解案主的价值观与需求,与案主构建良好关系。同时要积极挖掘案主的潜力,帮助案主分析问题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案主进行自决,并在最后帮助案主开展他的决策。

2.关注群体关系取向的案主自决

社工在服务于青少年案主时,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关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平衡,此时社工服务的对象不单单是案主本身,还有与他们有关联的群体关系。社工在青少年案主自决中,要联合案主的群体关系来帮助社会工作的开展,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决的意义和作用,以帮助社工为实现案主自决提供恋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是集体社会,案主的价值观可以个性化,但是不能与群体利益相分离,个性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主体价值观的约束,要将道德与利益相统一。案主作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员,案主自决在表达自我中要充分考虑到关系网络中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同时案主作为个体是投身于关系网络中所以说在案主自决过程中,社工需要将关系网络中的各个关系的利益都考虑在内,从整体出发促成案主自决。

小结:

在了解了案主自决的基础上,探究了青少年案主自决实现所存在的伦理困境,并且为之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在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这个过程中,社工要充分尊重案主自决的原则,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案主个人的意志、尊严与价值,同时要让案主明白自决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得到明确的、规范化的结论。在如何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让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案主自决与中国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克服伦理困境,仍需社工在工作实践中掌握详实的知识与技巧,这也是社工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未来一起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楼宇烈.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2015(1):8-11.

[2]尹新瑞.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的本土实践策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9(7):29-30.

[3]洪银珍.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主自决伦理困境研究[C].苏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

1.耿瑜(2000.03-),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以人为本
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伦理困境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