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1-01-03 19:18杨霄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社会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生显著变迁,社会价值也呈现多元化。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力量,其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社会压力,心理问题也逐渐复杂多变。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优势,提倡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经验,并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社会焦点,其心理问题也引发了各阶层关注。大学生承担着诸多社会期望,但由于其正处在心智过渡时期,容易在各种压力下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更注重普遍性服务,没有做到具体的针对性服务,其局限性使得在预防心理疾病、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而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具有独特优势,其"助人自助""优势视角"等核心理念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且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此外,社会工作更具有实用性的指导理论和工作方法,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非营利性

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与心理咨询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特点不同,社会工作服务主要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准入门槛更低。因此,非营利性的社会工作可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建设等服务。

(二)社会工作视角独特

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而传统心理健康服务主要针对内部心理,对因外部环境引发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其次,传统的心理健康服务大多从“问题”视角出发,倾向于点对点的针对性治疗,而社会工作倾向于以“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能对将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一同纳入。因此,视角独特的社会工作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社会工作方法多元

社会工作在三大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综融性社会工作,以更全面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相类似,这种方法仅仅致力于改变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看法。方法多元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本身朝正向积极方向改变,同时能够改善其家庭和社交圈,进而巩固大学生心理健康转变的效果。

三、理论依据

(一)优势视角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型理念与实践模式,优势视角不同于问题视角,这一视角更加关注人和事物的优势以及能力。宋丽玉等指出,优势视角要求服务者做到尊重案主能动、聚焦案主优势、摆正案主定位、选择外展处遇及链接外部资源等六项原则。[1]王亮认为,优势视角应将视域覆盖至整个行动者行动网络当中;同时要将消极思维转化为“挑战与机遇”的积极思维;再之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做到平等合作;最后是积极利用环境当中的资源。[2]本文认为,优势视角的操作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分析心理健康状态时,侧重挖掘能力;二是开展服务过程中,创造能力提升条件,链接多方资源;三是服务结束之前,形成积极社会网路,打造长效保障机制。

(二)社会支持网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学研究出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社会工作者也广泛运用到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其常伴随着帮助案主发现潜在社会资源、重构支持网络的过程。[3]本文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依据,主要体现在预防缓解其心理障碍的分析。

四、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

(一)个案工作方法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1.评估方法的结合

心理健康障碍的认定和评估是缓解困境的第一步。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预估有效结合,能够在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进行充分评估。一是主观评估,即对自我意识或现实世界感知的评估,可以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二是客观评估,即对患者行为认识的评估,比如个案座谈。此外,可通过沟通大学生的重要他人来全面掌握评估材料。二者结合,为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2.专业方法的结合

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结合,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独特性的专业服务。针对情绪抑郁、考前焦虑、情绪震怒、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的大学生,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例如,针对神经症焦虑,可以使用系统脱敏疗法,社会工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大学生逐步暴露在导致焦虑的模拟情境中,并帮助其放松身心来对抗焦虑情绪。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者在突出各自优势的同时,需互相借鉴,形成协作机制,共建多维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3.服务技巧的结合

在服务中,一些大学生由于激烈情绪使其难以配合,社会工作者与大学生的接对话效果不佳,在此过程中使用心理咨询技巧以及社会工作的倾听、非批判、接纳等技巧可以让案主冷静下来,为进一步對话提供帮助。心理咨询技巧以及社会工作的会谈技巧为社会工作者与大学生建立专业的关系提供现实基础。

(二)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1.预防性服务的结合

大学生健康服务不仅局限于缓解大学生心理障碍这类补救性服务,更包括预防性服务。就新入学的大学生、临近考试的大学生、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等而言,在一些人生重要阶段的紧要关头,总会为他们的生活增加压力。在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模拟未来发展情境,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增强处理问题能力,同时与其他成员建立关系网络,彼此帮助。这一类型小组以新生适应小组、社交小组、兴趣小组等小组形式为主。

2.治疗性服务的结合

治疗性服务适用于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将来就业的情况。在服务过程中,小组工作及团体辅导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应努力营造放松场景,注重引导大学生的倾听能力,帮助大学生尝试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以提升其应对难题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使其得到成长和发展。这一类型的小组以教化小组、治疗小组、教育小组等形式为主。

3.发展性服务的结合

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改变,该情况适用发展性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健康小组的过程中,可以持续跟进大学生的新需求,进而将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最终实现预防功能。发展型小组以社会化、意识提升、个体成长为主要服务议题。例如:当新生出现适应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小组具体目标,引导大学生在互动中逐渐熟悉,进而建立良好关系。随着网络的多元化与网中个体的能动性,可以催生出新的情感网络与工具网络,进而保证其服务结果的持久而有效。

(三)三重联动:信息、教育与机制

1.信息联动

突发事件和压力积累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状况变化。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应该在突发事件以及日常服务管理过程中,关心关注大学生心理状况,尤其关注心理波动较大的学生群体,一旦发现有心理变化的苗头,尽快互通信息,避免酿成悲剧。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及学生本人、舍友、家长等多方渠道实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必要时及时介入心理辅导或向专业人士求助。信息联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教育联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性服务中,可以同样采用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的教育方式,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大数据科学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并及时分享给学生家长及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调整。此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趣味心理游戏、心灵电台、心理知识学习测试等微信小程序,打造多主体可同时互动的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进而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充分互动。

3.机制联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长期进行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建立,学校为主体牵头,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配合。一是健全危机干预机制,不仅要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爆发后建立应急小组,更要主动宣传与其相关的预防知识。二是健全健康心理形成机制,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定期评估心理需求,在家庭和社会中普遍宣传健康生活方式,降低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三是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由學校和社区共同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的心理健康主题知识宣传给社区居民,在帮助他人掌握知识、缓解困境的同时,巩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进而削弱可能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重因素。

五、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势,依托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探究了以个案工作方法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配合联动的介入策略。同时分析如何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介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的联动模式,形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支持网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带来新的视角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宋丽玉,施教裕.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王亮.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8(12):73-76.

[3]李振东.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杨霄(1997-)女,汉族,山东临清,在读硕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社会工作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