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2021-01-03 10:17李霞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 要: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是课程的组合,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養质量。本文以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从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新要求,从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引言

成都和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城市,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新时代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增长极和发展新动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全国区域发展布局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成渝经济圈的发展。《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经济圈致力于产业协同、资源联动、机制互通,迎来发展新机遇。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532号)要求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促进重庆市、四川省通力协作,加大成渝地区发展统筹力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动力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任务书”、“施工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加速的新阶段。

随着成渝区域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及产业升级,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群是在新时代、新商科背景下提出的概念。电子商务专业群以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基本依据;结合地方产业跨境特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匹配电商业务线上线下及整个产业链条的分工协作。形成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物流管理、连锁企业经营、工商管理等商科专业的发展。培养能够快速应对新商业挑战的新时代复合型的商科人才。因此,在成渝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培养能够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推动电子商务群课程体系建设。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电子商务新业态持续蓬勃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随着消费升级,我国商贸服务进入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经济的新时代。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7.21万亿元,同比增速4.5%。其中,商品类、服务类以及合约类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27.95万亿元、8.08万亿元和1.18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1.76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0.9%。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79万亿元,同比增速8.9%。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1.1%。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势必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产生强劲的需求,有必要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

2.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商产业优势突出,对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上游,具有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核心地位;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5月,四川省商务厅与重庆市商务委共同发布《成渝双城经济圈电子商务合作宣言》,双方将以川渝毗邻地区为轴线,推进电子商务基地、物流通道等重点领域发展,共同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打造电子商务营商高地,双方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市场要素资源,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电商产业的突出优势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大众创业就业的主渠道,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

3.电子商务相关商贸人才需求激增,有必要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同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各产业纷纷开始拓展电商业务,对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电商人才需求激增。近年来,绝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但电商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据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国内电商人才服务商——赢动教育共同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0%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30%的电商企业有大规模招聘计划。虽然电子商贸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但是高校商贸专业毕业生仍然出现难就业的现象。可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同电商产业需求契合度不够,无法做到无缝衔接。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决定学生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的培养质量,需加快推进高校电子商务群课程体系建设。

三、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新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群要培养新商科复合型人才

“十四五”时期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商科面临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发展的挑战。电商专业群需遵循新商业的发展规律,在交叉、融合上寻求突破,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商科人才。其要求不仅具备某类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追求知识融合化、技能集成化、素质全面化等;同时还需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区域经济特色,培养具备区域经济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电商人才。

2.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要面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我国商贸服务进入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经济的新时代。2018年,为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国教育大会为契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及国际认证工作逐步开展。“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新概念,已经成为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专业群是在新商科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社会商科类多职业整合、综合统一的结果。电子商务专业群所培养的学生对应的职业不是单一某职位,而是商科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从而学科知识涵盖了互联网经济中线上线下的所有场景。因此,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满足未来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3.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要符合成渝区域经济及产业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各高校都在積极创新,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及地方经济。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体现了专业办学的定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应该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承担起培养新商科人才的重要责任,为区域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确保地方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地方高校应瞄准成渝电子商务基地、物流通道等产业链,实现与区域智能产业对接。基于此,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需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所面向的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需求,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建设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区域产业提质增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课程资源无法实现群内共享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公共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素养为主;专业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随着专业群建设的提出,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已不再适应新的专业群要求。目前,各高校基本都秉着“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底层共享课主要是面向电商专业群内所有学生都需具备的通用基础知识;中层互融是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类不同的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所涉及的不同职业岗位而专门设置的不同专业核心课程;高层互选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商专业群内的通用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所设立的互选课程。基于以上思路,不少高校加大底层共享课的课程数量,将原有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都开设在其中,而未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导致共享功能的缺失,从而形成只有数量堆积而无内容的优化。同时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构建也只是将原有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删减整合,课程与课程之间缺少有效信息交流,无法实现群内共享。

2.课程体系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安排

“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想,包括了横向课程整合及纵向课程的衔接。但是,目前电商专业群内的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设立仍然是相对独立的,二者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安排,仍按照传统思维以专业为口径构建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设计,把专业群课程建设简单分解为群内专业课程建设,忽视了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单一专业课程体系的差异性,误认为单个专业课程建设好了就累加成为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建设,导致课程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在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难以实现交互流通,无法支撑学生从群到专业的多元递进成长。

3.课程体系缺乏环境支撑

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群内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需要不同的环境支撑提供保障,才能促进专业群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首先,各高校基本把主要精力用于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层面,而对于群内课程体系的建设则力度不够,出现浮于表面的现象;其次,国家虽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双高专业群建设进行引导,但是对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注较少,导致大多数高校只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组建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最后,专业群内课程建设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够,缺乏产业支撑,限制了专业的服务能力,导致所设置的课程无法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方向的集群优势。

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1.模块化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群内共享

模块化是指课程体系由多个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又可以由多门课程构成,这些课程又可以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打破了传统知识结构,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沟通不畅的壁垒。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时,需紧密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结合成渝区域的经济及产业结构布局,不断拓展“政校企”合作范围,从而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明确电子商务群人才面向的岗位特征,调整电子商务群人才培养方案、层次与规格,进而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建设体现新商科专业素养与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职业实践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所构建的课程模块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需统筹各专业的特色,结合专业群内的发展及产业升级,能够不断更新、优化和同步,获得长久生命力;不同模块单元间需实现纵向及横向联系,既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又各有定位、系统完整地实施人才培养,发挥专业群的协同育人作用。

2.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课程衔接体系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构筑课程衔接体系,具体来讲,在横向层面,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特征和专业群要求,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重组优化,形成不同功能模块;根据专业群核心能力,形成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不同性质和功能,同时注意模块之间的衔接性;在群内核心课程模块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自选课程,完成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需求;结合“1+X”证书制度,学生拓展专业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纵向层面,电商专业群涵盖了多个独立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有明确任务分工,模块化课程需体现职业分工的逻辑关系,能够实现学生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构建各专业方向学生通往某一职业岗位的学习及发展路径;同时,实现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和就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3.多措并举,确保课程建设成效

为确保课程的建设成效,各高校应明确专业群建设的带头人及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组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明确课程到底“建什么、怎么建、具体建”等一系列问题,让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教育部门及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重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规范高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形成区域化的特色课程体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符合地区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将产业需求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将新工艺、新手段、新技术纳入教学模块,共同搭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使企业同高校均能实现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陈庆.“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新商科”专业群构建逻辑研究-以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57-159.

[2]王佳.数字经济时代高水平电商专业群的建设路径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7):12-14.

[3]戴浩,伍杰明,林广国,梁传善.高职院校特色学分制改革设计与课程体系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2):50-54.

[4]丁锦箫,龚小勇.“双高计划”引领高职专业群建设: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24-30.

[5]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2):86-89.

[6]张欢.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5):31-34.

[7]田静,石伟平.走向共生: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与重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45-49.

[8]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06):101-017.

作者简介:李霞(1988.06- ),女,汉族,四川省内江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