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九零后”的西南联大浪漫史

2021-01-03 05:24小A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炮火金岳霖杨振宁

小A

这是一部“演员”平均年龄96岁的电影,由西南联大学子联袂“出演”。电影上映后,“演员”之一的许淵冲于6月17日去世,享年100岁。片中得以见到2017年6月北大燕园里,96岁的许渊冲声若洪钟地历数心中的联大T o p3:“文科是我,理科的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工科的王希季是第一个让人造卫星上天的中国人。”他也大大方方地交代自己的恋爱史,“杨振宁也笑我,说我净找女同学了,所以功课就不那么突出。”

这部被网友称为高考后最该看的纪录片,还记录了很多“90后”的故事。

那一年,17岁的南京高中女孩杨苡,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南开大学。“拍毕业照的第二天,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炸了南开大学……”片中,90多岁高龄的杨苡提起往事依旧满面凄然……

在炮火中失去了课桌的杨苡们开始追着学校跑——北大、清华、南开一同火速迁往长沙。三个难兄难弟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还没缓过神来,长沙也沦陷了,于是再往西南躲避战火,迁往昆明。

“明明是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我们却要先前往上海,再到广州、香港,从香港再到越南海防,从海防再坐火车去昆明。”杨苡回忆道。为什么这么绕?因为彼时的炮火已经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另一个追着学校跑的小分队“湘黔滇步行团”对此理解更为深刻,因为他们要用双脚丈量中国的土地:经过三个省会、二十七个县城、上千个村庄,一路上常借宿农家茅舍,与猪牛同屋,雨雪交加时以油布避雨。336个“徐霞客”就这样背着万卷书,行了万里路,走了将近三个月,穿过炮火纷飞的中国腹地,去到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集合。

1938年的“五四”青年节,兵分几路去上学的这群中国青年终于得以在昆明重聚,再造象牙塔。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炮火声中正式开课,努力守护着中国教育的火种,救亡图存。

杨苡进入联大外文系,学号N2214——开头的字母T代表清华,P代表北大,N代表南开,L则是新考入的“联大人”。自1938年5月4日至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办学八载,弦歌不辍。“教授天团”——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陈寅恪、钱穆、金岳霖、冯友兰、华罗庚、费孝通、陈岱孙、吴大猷等人——漂泊西南,吃“八宝饭”、跑警报,一边养猪养马、刻印章、做肥皂、上街摆摊,一边写出不朽的学术著作。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杨苡、穆旦、许渊冲等学生从这里走出,成为中国的明日之星。

在成为“大师”前,他们本就是一群毛头少年,也会抱怨学校的条件。教室是铁板房,干打垒的墙,木格的方窗子,上头没有玻璃,糊的是竹纸;一个椅子拐出一个羊腿把,用来放书记笔记,“比我中学差远了”;学生宿舍是茅草房,20张双人床,一屋住40人。

“跑警报”成为日常,警报一响,学生和老师们就从课堂四下疏散,“大家在松林里、小山边上、土坝上、沟里头,坐着,等着,忍耐着,思索着;聊天、打桥牌,也看书学习、交谈学问。”警报结束后,教授金岳霖站在炸成废墟的教室面前淡定无比,手上甚至还握着笔……

大批学子投笔从戎,穆旦参加了入缅远征军,在蚂蟥、痢疾肆虐的热带雨林死里逃生;许渊冲进了飞虎队,负责将军事情报译成英文。

这是一部跟时间赛跑的纪录电影,开拍的时候,当年青春年少的联大学子都已经年届九十甚至逾百。“所有接受了采访的老人,基本上房子都很小很小,不是没有经济条件,而是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导演徐蓓感叹道。

“P u r e”,是邓稼先在联大读书的时候常常用来赞赏一个人思想纯洁、境界高尚的词。有人说西南联大定格了一代人的风骨,“P u r e”就是联大人共同的精神特性吧!这样的集体品格让我们思考一些本质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提高自己生命的志趣?当我们进入耄耋之年,我们的眼里是否仍然有光?

资料来源:《环球人物》《南都周刊》

猜你喜欢
炮火金岳霖杨振宁
雷霆炮火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善的原意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杨振宁的放弃
较真的金岳霖
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