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出走后,忙着为它们修复雨林的人

2021-01-03 05:24邱苑婷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橡胶林野象西双版纳

邱苑婷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印象

在云南西双版纳,坊间多少流传着一些关于大象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大象报恩,另一种是大象报仇。

“有两只野象偷吃酒糟喝醉了,第二天被农户发现倒在沟里,四脚朝天起不来。村民叫来警察,想了好多办法,最后好多人在旁边挖沟,把沟拓宽,帮它们翻身。两只象走的时候,转身停住,面向所有人点了点头,表达感谢才慢慢走开。”

“一头母象带着一只小象,夜里闯进了一个农户家,当时还没收缴猎枪,男的拿枪把小象打死了,母象逃了。后来,男的因为猎杀大象被抓,母象有一天带着群象回来,把他家毁了。”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 野象亦天使亦魔鬼。“你们天天要保护大象,我们也理解,大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谁来保护我们?”

今年4月中旬以来,西双版纳17头野象从原栖息地出走,一路北上,直抵昆明。每天看看“今天大象又到哪了”,对于当地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件无伤大雅又饶有趣味的新闻。在人象冲突频繁的近些年,西双版纳当地农户与野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交织着哭笑不得、无奈、烦恼、害怕等各种情绪,毕竟对农户来说,野象在农田里吃掉的可能是他们半年的收入;而对极少数被大象伤害过的家庭而言,野象意味着哀伤、阴影、恐惧、痛苦,甚至愤怒。

人象关系的变迁

在“大象一路北上”成为热点之前,近几年大象闯入人类居所这样的事,在西双版纳、普洱已不算罕见。而在大象“为何出走”这个问题上,专家有不同的答案。因栖息地减少,大象必须外出至人类活动居所寻找食物,而领头象没有经验,这是常见的专家解释。此外,还出现了“大象旅游说”“地球磁场说”……也许没人真正理解大象的心思,我们只能从事实的变迁中寻找蛛丝马迹。栖息地的减少,在西双版纳是一个肉眼可感的事实:大片单一的人工橡胶林,取代了原生的、丰富多样的森林。

大象是无法穿过大片橡胶林的,因为在橡胶林里它们找不到食物。橡胶林有“绿色沙漠”“抽水机”之称,会大量吸走土壤中的水分,制约其他植物生长,而每天要进食六七百斤食物的大象,习惯边走边吃。

人类的城市、公路、水电站、橡胶林,把热带雨林切割成零碎的片段,大象要迁徙寻找食物,就不得不跨过县城、公路和农田。在漫长的时光中,人类和大象形成了某种共生关系。南方山地游耕民族在雨林中开垦部分农田,轮耕轮歇,8到10年后,土地生产力下降,便烧荒换地重新开垦;而人类迁徙离开之后,自然生长出草木、野生果的轮歇地,便成了野生亚洲象的食物天堂。

山地游耕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计划烧山”的废除,大大影响了大象在雨林的生活。人到哪儿,象就生活在周边——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顾问曹孟良认为,这也是如今大象经常闯进农田偷吃、搞破坏的原因。

傣族老人玉勐从小生长在西双版纳,在她的印象里,从前没有那么多大象伤人的事情。她儿时住的寨子离如今的野象谷不算太远,有时候上山摘笋子,远远地会看到大象。那时候她们会很开心地挥手大喊,“嗨——”大象听到了,也会扬起鼻子和她们远远地打招呼。她并不清楚,如今人和象之间为何变成了这样。

修复之法

与此同时,盗猎事件也不时出现在新闻里。记性超群的野生象,会不会是从那时候开始记住了盗猎者漆黑的枪孔呢?

也许吧,没人说得清,但一切都有关联。9年前,40岁的张锡炎离开生活了20余年的北京,回到家乡云南,因机缘开始帮扶当地茶农,随后又进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任副理事长。他相信,雨林修复是目前改善人象关系的重要工作。

原始的刀耕火种生活方式已不可能退回去,但至少,他们可以先推动“退胶还林”——以发放树苗管理费的方式,鼓励当地农民将自家单一的橡胶林替换掉,把被橡胶林蚕食的雨林一點点修复回来。

重建大象食源地,则是近几年好几个基金会在尝试做的事情。最容易遭殃的农田通常在雨林的边缘地带,农民以前总因为大象糟蹋自己田地里的农作物而心生不满,甚至放鞭炮惊吓大象,久而久之,他们便不愿绕远去耕种,“飞地”逐渐变“荒地”。

曹孟良设想,如果把那些雨林边缘的荒地租下来,给管理费让农民继续耕种,但告诉他们,这是为大象种的食物呢?这些作物若被大象吃了,理所应当;若没被破坏,农民还是照旧收获农作物、增加收入。

然而,哪怕租下几百亩粮食地,对大象来说也仅是杯水车薪,而且人工种植营养单一,无法根本解决大象食源的问题。在意识到“象逐人居”的关系后,今年曹孟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保护区周边的农地轮耕轮歇,依旧是雇农民为大象种植,撂荒的年份让土地自然生长,作为大象的食源。

为了让这个计划落地,曹孟良、张锡炎和当地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四处勘查村落和游说农民。

无论保护野象还是修复雨林,人心的工作永远是最难、也最紧要的一步。好比退胶还林,让农户把能赚钱的橡胶林砍掉谈何容易,他们大多数对环保无感,最关心眼前的经济和生活。

但张锡炎和团队磕下来了。

回归“生物多样性”

从2018年的七八家,到2019年的19家,再到2020年的30几家,西双版纳参加雨林修复项目的农户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他们一共种活了18424棵树。

巴飘寨历史上很少受到野象侵扰,村民们其实并不知道,他们所参与的雨林修复项目和大象之间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知道,茶树要是种在树种丰富的地方,茶叶就会吸收周围树种的香气,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茶的价格上。以前,因为大树会遮挡茶树的阳光,影响茶叶产量,不少茶农会偷偷在茶地边的大树树皮上割一圈,让大树自然死去;但2019年西双版纳大旱,很多茶树被晒死,只有依托大树庇荫的那些幸存了下来。对当地农民来说,这就是活生生的“生物多样性”。

西双版纳野象谷的后门,就坐落着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那里寄养着十来头野象,有的因肇事、有的因伤病无法自理,有的因天生有缺陷而被象群遗弃。比如,小象“羊妞”,它被发现时才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奄奄一息地躺在农户的柴房地上。因为有先天心脏病,它被象群遗弃。村里一位老婆婆发现了它,打电话到救助站。经过数名专家抢救、养育员24小时轮流照护,这只小象最终被救活。

离野象谷不远,便是被防象围栏围起来的香烟箐村。防象围栏是粗大圆润的金属杆,看起来像极了一根根粗壮的大象腿,如果周围有亚洲象出没的预警,围栏门就会关上。此刻一切安好,围栏门大开,村里是玩耍的孩子、散步乘凉的村民,围栏上贴有带可爱小象标志的标语:“大象是人类的朋友。”

而传承了傣陶技艺的玉勐婆婆,至今仍热衷于用陶土捏大象。在她手上,大象总是会被捏成兴高采烈的样子,开心地眯起双眼,高高地扬起鼻子,嘴张得大大的——跟很多年前在远远的山上和她们打招呼的大象一样。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橡胶林野象西双版纳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橡胶林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蜜蜂保护农作物免受野象破坏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