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2021-01-03 19:29林玉珍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传统

林玉珍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九洲基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他们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深入骨子里的血液,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中华人民代代相传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也肯定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形成的道德观念有代代传承的价值。也就是说,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传承的必要性,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位青少年都不可缺少的品质。同样的,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也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知识能力强,但是他们对于价值观念的判定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爱国诗人留下的传世诗篇,教师可以讲授陆游的事迹进一步拓展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在成语讲解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如悬梁刺股、孟母三迁等都应该在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基本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地,但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不完善

纵然教育部出台《纲要》,但是其实在大多数的学校和语文教学课堂上是没有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指导,教师在教学时就像无头苍蝇,各施其法,无法对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案形成有效指标。就语文教材而言,题材多样,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所限制,即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倡导塑造理想人格,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这一教学目标指导下难以把握,致使教学过程随心所欲,难以真正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数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记诵”法,让学生大量地识记、背诵经典,学生只求死记硬背却不求甚解。这很明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缺失。

(二)教师专业的匮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基本由语文老师代劳,但大多数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会感到迷茫。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古代的成语故事的流传,对于每一个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多做文化知识储备。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吟诵上有多少一线教师真正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古诗文吟诵之法?对于国学经典有多少教师能真正了解并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到语文的教学中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岂能一一尽懂,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上的匮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渗透。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涌入人们的视野。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就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而言,现在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习俗可以说是越来越懵懂,而对于西方节日却十分热衷。在社会潮流的影响下,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注重本体传统文化的渗透,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三、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就是贯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纲要》的要求,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汉字、古诗、习俗、礼仪这四个方面。在小学阶段,识字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要求。在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造字法和用字法,可以从象形字的起源讲起,如“水”字,就像河流一样,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中华的传统文化。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解字的起源还要书写美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美”的渗透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板书工整的正楷字体,行列有着齐整的安排,美观而大方。古诗词富有节奏,意境深远,格律有序,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山居秋暝》中,诗文动静结合,营造月亮从竹林中映照的青光,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的美好画面,诗歌对于景物的恰当描写营造的画面美从而表达出王维内心高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吟诵和情境创设的方式,从而让学生们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古人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领略中华优秀传统的诗词美,比如中国的国学经典《诗经》《千字文》等等都可进行吟唱,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不仅渐渐读懂诗文,也逐渐地进行个性表达。此外,在语文教学时也要尽可能地穿插关于中国习俗与礼仪的文化渗透,如学习《清明》这一首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渗透清明节相关的习俗文化,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诗词的表面。

(二)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知识广阔。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系统,教师很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掌握。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渗透,应针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掌握教授传统文化课程的系统知识。如对于古诗词的吟诵应从小学低年段开始渗透,使得学生萌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但前提条件是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吟诵知识,不断地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此外,在特别技艺的传统文化传承上也可采取多种资源,对于特别的中华传统技艺,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作传统技艺分享,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习俗和礼仪等等,如古人的待客之道,以礼待人的行为方式,对于不同关系的人的称呼有何不同。中国传统的礼仪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的“礼”文化。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要实现多样化发展,文化的教育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可采取“线上”与“线下”双结合的教学方法。“线下”教学可以采取语文的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遗址,也可以邀请文化名家进课堂等;“线上”就是网络资源学习,例如“中山信息港” “小学语文资源网”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多种方式的文化输入,也可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输出。教师开展多模式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上的渗透力。如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文化经典读书分享会,课本剧活动等都是让学生在学以致用,而不是停留在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是通过身体力行地进行传承。

四、结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老师的家国担当。小学阶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在教学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积极更自信地成长。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依然要永不止步地坚持传承,持续思考探究,更好地传播。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