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刘文龙
(1.中共金华市委党校,浙江 金华 321000;2.江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德建设的历史,是一部党员干部心怀初心使命、勤修为政之德的历史,表现为党员干部修身慎行、恪守“严以用权”的为政之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践职履责能力,体现为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深刻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系统梳理政德建设的百年历程,深入总结政德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境界和践责履职能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是多重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蕴含着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逻辑的高度凝练。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无产阶级政党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2]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规定在实质上一致的,就是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增强长期执政能力。马克思恩格斯早在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书》时就提出要严把入口关,选拔出一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革命意志坚决的党员干部,确保无产阶级政党不变质。《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相比,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无任何私利可图、把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奋斗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使命、性质宗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鲜明的政治品格。列宁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高度引申出“共产主义道德”这一科学概念,并提出了“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4]的口号,并通过“推行共产主义纪律”的方式,着力破除资产阶级旧社会自私自利的道德观念,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政德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完成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德兴,则政权稳;政德衰,则政权危。在栉风沐雨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顽强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党发展为长期执政的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归根到底在于常修为政之德。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党内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教育引导,试图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革命的规律的认识,从而使得党内思想行动达到空前团结统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长,部分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难以抵挡物质利益的诱惑,产生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邓小平从理论信仰、政治素养、道德修养维度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把党员干部教育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干部。江泽民强调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进入新世纪,胡锦涛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在深入总结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直面党员干部道德失范、政德缺失等问题,根据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提出了“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对政德建设的认知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综上所述,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的动力支撑,是历经百年锤炼而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5]”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新征程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我们党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肆意兜售西方价值观、解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的严峻环境,存在着党员干部理想信仰不坚定、是非观念不明确、个人的道德操守失守等政德失范问题。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要夯实“建设伟大工程”的政治根基,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不仅给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出了新要求,也给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奋进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当对照习近平的期望和要求那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有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干事创业、砥砺奋斗的精气神、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勇于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考验,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服务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从政之道、成事之要。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充分彰显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要义是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践责履职和服务人民的能力,着眼于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成效的“阅卷人”,我们的答卷合不合格,归根到底要看能否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人民是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理应强化权为民所赋观念,把手中的权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误把权力当作是私有财产和利己工具,导致肆意妄为、谋取私利,造成公仆关系的颠倒与权力的异化。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胸怀气度,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多在为民增福祉的事情上发力,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论断紧紧抓住并科学回答了领导干部为政是为什么、要干些什么、给群众留下些什么的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把初心使命作为奋斗前行的根本动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回溯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百年历史,共产党人将“责任担当”镌刻在灵魂深处,有效应对了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奇迹,锤炼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鲜明政治品格。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立德、立身、立业的核心素养,是党员干部勇于直面问题,干事创业的精神品质。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进行了严厉批评,强调“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6]”在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时候,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7]”中国共产党人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态度、敢闯敢试的姿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将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具体化为一个个干事创业的举措。习近平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8]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有所作为,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敢于在急难险重中勇挑重任、敢于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经受考验,又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努力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正是因为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才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苏维埃政权创建初期面临着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经济发展缓慢等异常艰难和严峻的局势,无数党员干部在血与火中接受考验,在生与死中经受洗礼。但为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苏区仍毅然掀起了一场反浪费反腐败风暴,严厉惩处了渎职贪污腐败分子谢步升,打响了我党反腐肃贪的第一枪。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进京赶考”心态答好廉洁为政这张政治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矢志不渝地强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重拳出击之下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9]”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政德与廉洁高度一致。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传承共产党清正廉洁的红色基因,树立正确权力观和利益观,不断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要不断强化底线意识,对党纪党规常怀敬畏之心,在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洁。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德建设,从修身律己到为政履职、理想信仰到实践要求、自我修养到制度约束等层面深化对政德建设内在规律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将对政德的坚守熔铸于灵魂深处,转化为价值规范和行为习惯,为新时代推进政德建设指明方向。
党员干部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作风辐射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表率的作用,其道德素质水平高低、工作作风严谨与否、生活作风是否检点,直接影响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其道德修养状况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实践中贯彻实施的深度。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从政修养建设,为立德修身、提出明确要求。从政修养是指党员干部在行使公权力、社会管理、服务群众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特别是对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反映,要求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具有坚如磐石的信念信仰、坚贞不渝的忠诚担当,勇于担当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是筑牢对党绝对忠诚之大德底色。明大德是从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党性原则等政治层面凝铸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在履职尽责的实践铸就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才会紧扣民生这个最大的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犯原则性错误,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二是涵养服务人民的公德底蕴。守公德是党员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服务群众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党员干部是否践履政治伦理原则、遵守行政道德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在我国,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既不是靠所谓的个人奋斗换来的,也不是所谓的上级领导赐予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民赋予了权力,相应的领导干部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正确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构筑一个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三是恪守严以修身的私德底线。私德是大德、公德的基础和底蕴。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社会公德心大小,决定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习近平强调“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领导干部只有打好私德的基础,在自省自律中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操守,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人格,才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才能符合新时代人民公仆的要求。
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逻辑伊始,是为人民干实事抓落实的题中之义。从权力根源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相应的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从社会属性来看,党员干部也是一名“最普通的群众”,即使深处高位也不能丢根忘本,要根植于群众之中,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政治属性来看,党员干部是群众利益的根本代表,把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基点,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公仆。初心是理想信仰、使命是责任担当,引导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转化为廉洁从政、规范用权的为政行为,坚持不懈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从改革发展中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把为民求实作为为官用权的基本遵循。政绩是党员干部政德素养在实践中的客观体现,政德是党员干部干事出政绩的内在根源。观念决定作为,政德素养对于领导干部如何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脱离政德讲政绩,就会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产生一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多干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让人民过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二是把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作风标杆。勇于挑重担、敢于直面矛盾、肯于苦干实干的实践,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牢记职责使命,自觉克服为官不为的病态心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强化担当精神,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伟大复兴梦凝聚正能量。三是把廉洁自律作为谨慎用权的基本底线。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和立身之本。在与企业家交往中,党员干部要以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为准绳,恪守健康的交往之道,强化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由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所决定的,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指出,“领导十三多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增强执政本领是党员干部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客观需要,是应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的迫切需求,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唯有党员干部执政本领高强,方能有效防范化解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挑战,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从而彰显出共产党人过硬的政治本色。
一是以理论素养筑建学习本领。习近平指出,“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10]”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相比,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仍显不足。提升学习本领是职责所在、形势所迫、使命所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以理论教育为引导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为提高践责履职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在生动实践中不断增强与时代发展和职责所需相适应的学习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支撑力。二是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作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判断。在这新旧交替、破例并举的转型过渡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充斥着各种矛盾、风险和挑战,进而对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道德素养、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开先局。三是以狠抓落实夯实执政本领。狠抓落实本领是衡量党员干部践责履职能力、干事创业成效的重要标准,是党的执行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具体体现。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习近平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11]党员干部要把提高执行力作为践责履职的核心能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狠抓工作落实,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坚持理论教育和制度约束的刚柔结合,以政德理论教育强化筑牢信念之基、补足思想之钙;制度约束着重在“行”上,以制度的权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道德缺失、政德失范行为等难题。
干部教育培训是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为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夯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干部队伍主要以工农为主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远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开展了大规模的理论与政策的学习,经过大规模的理论学习,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得到了大幅提升,克服了一些干部单搞业务忽视政治的危险倾向,为建国施政的顺利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恢复、重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方针政策,为新时代做好政德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干部教育培训聚焦思想引领、政治训练和政治历练,强调领导干部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领悟力,在实践中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当前中国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要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在逻辑,厚植爱国情怀、补足精神之钙,激发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没有法律外在强力的约束,政德就会留于虚空,故而需要法律条文进行约束。邓小平提出,“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2]强调领导干部在以德修身、勤修为政之德的同时,要突出制度约束对政德建设的导向作用。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以重拳铁腕彻底铲除丑恶现象,对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界限,到2018年再次被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纪戒尺为准绳,提出了更为明确而严格的纪律要求和道德规范,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强化所有公职人员的监督,规范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从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一步强化精准问责、严肃问责,提高问责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方面频频亮出“实招”,筑牢政德建设的制度防线。新时代要在吸取中国古代惩治官吏贪腐的智慧、镜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务员为政行为进行约束监督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强烈问题导向、反映时代关切的政德失范问责监督机制。同时,要探索设立专门的政德监督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党员干部的政德建设状况,逼腐败者现真形。
党风廉政建设是筑牢反腐斗争基石、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是引导党员干部践责履职、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政德建设,以作风纪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一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遏制不正之风滋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整饬党风,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违规吃喝不正之风回潮复燃;切实增强纪律观念、纪律意识,强化纪律执行,使铁的纪律转化为自觉遵循。另一方面,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为了防止不正之风复发反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聚焦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坚持“重遏制”,勇于揭露黑幕下掩盖的私密勾当,将腐败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程度;坚持“强高压”,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构筑起惩治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严密法网;坚持“长震慑”,驰而不息“打虎拍蝇猎狐”,驰而不息发挥巡视巡察利剑的威慑作用,严厉惩治犯罪震慑腐败分子。新时代政德建设要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点,以严明党内纪律和规矩为抓手,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平台,涵养领导干部为人处事之德、为官为政之德,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