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锋 董作宝
(广西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广西·贵港 537100)
校本课程需要符合国家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内容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性,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占比比较重,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拓展学习。
校本课程在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提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融合性,其主要是在国家的要求和标准下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针对当地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具有一定融合性的课程安排,其保持传统教育的优势,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具有较为丰富的构成结构,其不仅代表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教育的载体,与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最基本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校本有着一定的宽限,对于校本课程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学校可以将国家课程体系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补充和增设。另外,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能够充分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进步,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空间。
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讲解和认知,还需要增加适当的实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化学实验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形成一定的实践精神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此,需要重视校本课程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具体要求:
化学实验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实际性和实践性,确保学生能够利用实践探究活动增强自身对化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和转换,不仅从社会的角度看待化学,还可以以化学的角度联系生活,为此,需要将校本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实际和理论的优化处理,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开放、自由,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适应能力。
在校本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化学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其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深入认知化学,将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参与化学的探究中,以实验的形式体现,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总结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对于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发展主要针对实验的装置、方法进行创新,促使化学实验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还需要利用现代化实验方式进行革新和突破,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和发展。
校本课程的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方向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进行教学范围的把控和选择,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进一步推动化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会对实验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确定一定的目标,确保研究的流程更加完整,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案。在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确定校本的主体原则,在校本化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计,确保充分发挥校本的辅助作用。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和要求有着最基本校本课程安排,不能完全脱离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设计,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化学教材进行综合研究,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增加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使得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研究更加规范化。另外,对于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验内容,需要保持其多样化热点,对国家统一规定的校本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因此,在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整体研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出发,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对校本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深入评估内容设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实验课程相关内容的质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获得更加完整的认知,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学科认知体系,使得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灵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化学缺点和不足,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课程符合现代化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实现对化学实验课程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完善,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团结协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内容的合理设置,确保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自主性,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化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实验的步骤和流程。由于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入认知,增强学生情感上的认知,促使学生有效应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的化学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验思维进行,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将实验思维作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校本课程内容需要增加观察、设计、规划、推理、总结等环节,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和总结,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备一定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需要具体的探究,在校本课程设计过程中增加设计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对问题不断深入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能够自主投入实验探究中。
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其不仅是人类科学的基础,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化学实验活动,都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认知,能够有效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以适当增加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利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具体体现情况,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价值和内涵。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明确学科的定位,还需要根据学科的重点内容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培养具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因此,需要根据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设计,促使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