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抚州 3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1]。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课程思政资源、课堂教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关于“课程思政”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对文件的解读和各级相关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学岗位上对课程思政如何实施进行思考,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立体化育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目前,我校高职学生主要是经过中考录取的学生,大多年龄处于十五六岁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第一责任人,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教师应着眼于长远,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着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加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并及时地发现和规范学生日常的不良行为。比如,有的学生有时会在桌上或墙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行为,这时老师看见了就要及时制止,并及时教育要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卫生整洁等。又比如有些学生有时在教学区域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离开教室不能做到随手关灯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的和学生提个醒。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只有这样日复一日的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疏导,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良好的品质落实在生活和学习的点滴,才能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公民素质。当然,要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的持久地努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因此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以及进一步认识复杂运动的基础,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领头学科。在物理学对自然界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逐步建立发展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体系。其所展现的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物理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的人文价值,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时,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对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物理课程隐含了大量的课程思政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并且在课程上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空穴来风的为了教育而教育。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发展过程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借助物理运算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全面务实的工作态度,借助物理学史、物理学家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畏失败勇于攀登等优秀品质。这需要教师将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相融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般达到育人目的。比如,在讲到牛顿三大定律时除了可以简单介绍牛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如生平、贡献、名言等方面),还可以从三大定律的内容引申出一些哲学道理,比如三大定律解释了复杂运动现象背后简单定律的支配,让学生感受到自然规律的统一性和简单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又比如在讲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时,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有:从超声诊断有很多优越性如无损伤、无痛苦、检查方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出发,引申到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而且医学的所有仪器都离不开物理学原理和技术,这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进行超声诊断操作应用时也要严格规范应用,引申出认真负责仔细的工作态度等。
另外,我们也要加强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物理也来源于生活,我们要让物理融入生活,让学生感觉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职学生,由于其起点较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所以,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就可以举一些和生产生活等有关的例子,体现物理是如何服务于生产生活等活动的。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也更容易体会到物理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正是由于物理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也了解到生产生活离不开物理的内容。这就把物理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体现了学做相结合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当然,这都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找准思政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注意思政教育的适用度,并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时机,尽量在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当然,由于物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且广泛,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课程思政要做到简明高效,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育德能力。
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第一责任人,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地关注道德教育资源,积累思政素材,同时要深入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具有育人功能或者属性的价值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