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林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6)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劳动光荣的崇尚从未断绝。诸如“劳模”“劳动英雄”“勤劳致富”等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在新时代,为了塑造更加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劳动与教育产生了更加紧密的结合。从劳动教育的视角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地推进之中。这一变革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劳动教育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集体瞩目。于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接着,在2020年,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在文件意旨中特别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如此,在劳动教育视角下的教育模式改革更加成为社会注目的焦点问题。而其中,这些关注的目光又重点散布在了各大高校的教育之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近巨大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特别是加之网络的发展,促成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懒癌群体”形成并日益壮大起来。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层面上的劳动意识缺失,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储备基地,需要为我国的人才出产质量提供绝对的保证。基于以上的现实背景,我们应该对劳动教育视角下的教育改革提起相当的重视,以去改善劳动观念缺失的当代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化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全方位教育改革。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对关联密切的影响因素,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一同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高等教育不仅是授人以鱼,更应该是授人以渔,实践活动就是授人以渔的关键。重视实践而不是仅停留在理论课堂教学之上的改革步伐日益受到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上,这一诉求是基于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进行具体的展开。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共有两种最基础的开展方式:第一种是理论传授,第二种便是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探索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能提升大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部分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从而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倾向,比如从“个体本位”思想的角度要求社会来满足个人需要,甚至渴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等等。所以当前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端正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德,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任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各地的经济、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有必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和坚定社会政治方向的主导性,讲清、阐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推动劳动教育返璞归真,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提高全体学生的劳动水平。
实际上,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之中,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与目的性。它们均旨在强化高校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正确的认知观念。此外,除去共同的目标指向,二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关系。首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意识世界,给予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前提支撑;另外,劳动教育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的基础所在。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每名大学生都需要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在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下,主要包含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理论性课程以及《形势与政策》这一时代性思政课程。然而,虽然看起来门类众多,实际上这些课程在事实上的开设环节中所占有的课时比例却很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繁杂内容讲授任务。同时,在本就紧迫的高校思政课程课时之中,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更是十分稀少。据统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之中涉及有很小部分的劳动相关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的思政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不尽完善,缺乏有关劳动教育的部分。这样的课程体系缺陷,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劳动观念上的缺失,更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劳动、沉迷享乐的错误思想。因此,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程课时,并在其中增添适量的劳动教育内容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这样的改良,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在基于劳动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开展路径,对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之中,实践又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权。因此,目前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大课的具体化实践改革。主要就是通过进行各种性质的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劳动实践机会。例如,工科专业要借助专业实践、生产实习、实习实训等方式验证、巩固、深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能够凭借单一力量而进行完成的。特别是涉及教育这样的繁杂改革,更是需要我们联合社会上的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来共同开展的领域。在基于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中,首先,我们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层面的积极配合。具体表现在:相关教育部门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能够体现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践开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必要环节,并保证在相对宽泛的学时要求下进行课程的开设工作;另外,这一模式创新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扶持与帮助。例如:一些企业可以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为其中的大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基地及勤工俭学岗位,使我们口中的劳动实践能够真正的付诸现实,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后,我们还需要与家长形成家校合作,在寒暑假期间也不放松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塑造。具体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直接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价值观念,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扎实的劳动技能与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