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瓅方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培养始终作为中国传承的重要因素。但是伴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和思想的所谓“文化”不断泛滥,甚至严重威胁到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意识中。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更应该加强自我文化培养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坚持将文化自信作为个人发展前途的指明灯。
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文化思想、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理论都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德意志形态》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口号,强调个人的发展要依靠集体的发展。《共产党宣言》进一步明确标志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性,为人类未来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规划了完美蓝图。马克思关于人类的全面发展理论分别从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自由个性、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价值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中列宁提到“文化教育必须要坚持无产阶级目标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通过深刻分析马列主义思想并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我国领导人对于文化培养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首先是建国初始,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我国社会的革命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了以实践为本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继承并主张对外开放的观点,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文化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邓小平同志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我国文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习近平同志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要坚定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责任。研究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一方面要积极调动社会教育的资源对医学生进行广泛性的教育影响,特别是教育主体要营造培养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医学生个人的主体意识,考虑其自我发展和教育影响。在培养医学生文化自信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融合“双主体”的思想意识,在考虑教育环境和教育引导的影响下,也要医学生自身加强思想政治意识,主动的培养并树立文化自信素养,通过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培养从来都是多方面合力作用,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每个主体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要广泛的从多方面去考量。根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2]显示,积极正向、多样活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但不少问题也值得重视,报告指出,太自我、玻璃心、缺乏组织纪律性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愈发普遍;而面对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盲目消费、信息焦虑、人际关系虚拟化等问题也堪忧;此外,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尽管93.6%的大学生赞同雷锋精神,但仅有62.6%的大学生明确向往成为道德模范。
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总的来说,是因为高校教育的引导性仍有待提升,同时作为家庭和社会还需要更加强调积极正确的氛围感染,当然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也需要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加强自身培育,只有积极调动一切因素,才能培养并发挥更加良好的作用。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方面,既拥有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性,也根据自身专业拥有其独特的问题。例如:医科专业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中,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文化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课程开设比例较少,同时专业教师及学校在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均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考察对象,而缺乏相关的思想理论、文化理论的考核。这就导致学生自身对于思想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学习容易产生忽视和边缘化,一味地以专业技能为主,而缺乏思想意识的引导,不仅在学习中无法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医学价值,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很难进一步在专业领域中进行研究创新。很多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学习好胜过一切,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文化价值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庭中较少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充斥了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这些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仍不全面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当下医患矛盾的曝光,很多医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选择更多倾向为安全轻松的岗位,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培养。
新时代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要紧跟时代要求,重视社会培养的力度,强化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主动探索[3]。下面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培养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和策略。
首先新时期要求教育课程要紧跟时代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打造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针对医学生而言,强化医德培养,加强医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新时期主流思想意识的关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校园应该多多开设关于文化自信方面的校园活动,要注重医生学的前提是中国青年的一员,培养专业人员的前提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全面人才。
其次是社会引导方面要注重医生本身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于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等新闻的报道,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充分全面的调查事件真相,不能以博眼球等引导词错误的触发人们对事件的认识,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环境。社会要发挥其广泛宣传的功能性,要强化社区环境、主题公园等文化价值的导向,要重视对于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传播,要创造更加丰富且内涵深刻的文化宣传教育环境。要高度重视对文化自信相关政策的社会宣传,努力建设培养文化自信的氛围。
最后作为学生个体,要始终坚持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强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甄别外来文化的影响,要主动承担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义务,要积极参与文化教育活动,以丰富的理论内涵武装自己,充分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文化自信培养的基础理论入手,深刻挖掘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了当下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发展状况,发现仍有部分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出自信程度不高或不自信的现状。从问题出发,分析其内在因素,归纳出目前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共性原因,最后提出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现实路径和有效策略,以期为培育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新时代医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教育问题,需要借鉴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由于笔者专业知识和相关实践经验以及自身能力水平有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不完善等问题,笔者将继续在此方面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