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琴 林虹辰 曲艺 蒋之林 崔向宁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年,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降低,妇女会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生理和心理症状[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女性于45~55岁时经历该时期,我国目前约有1.6亿围绝经期妇女,居世界首位,并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3]。在一项全国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70%的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最常见的一项就是失眠[4],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5],长期失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失调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6],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已发现失眠和逐渐增高的心梗的危险因素相关[7-8],加之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9],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对围绝经期失眠治疗时以激素替代,配合镇静安眠类药物[10]。但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会使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1],并且患者对此类药物依从性差。因此,积极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治疗,对于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导师崔向宁教授遵循“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根据围绝经期女性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从心肝肾论治的观点,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类证治裁·不寐》[12]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围绝经期失眠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既有与一般性失眠的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一般性失眠常见的病因病机包括五脏功能紊乱、营卫不和、邪气致病、体质因素[13],而围绝经期女性此时处于肾精亏虚、天癸渐竭的状态,因此导师崔教授认为肾虚是其发病之本,临床以肾阴虚多见。肾和肝、肝和心同为母子相生关系,互为影响,肾主水,肝主调畅气机,当二脏功能障碍时会导致气血水液代谢紊乱,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因此,围绝经期失眠与心、肝、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故其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肾之阴阳亏虚,平衡失调是本,肝气郁结,心火亢盛、痰瘀为标。
1.1病本在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14]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绝经之年,肾中精气亏虚,天癸渐竭,生殖机能逐渐丧失,此乃女性衰老正常生理变化,但由于肾精气的衰微,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机体阴阳气血调和状态亦被破坏,因此绝经前后极易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基于此,崔教授认为肾虚乃围绝经期失眠发病之根本。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从而影响肾阴、肾阳的化生,导致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肾阴亏虚,一身之阴气皆虚,阴虚不能纳阳,阳不入于阴而不寐;肾阳虚衰,闭藏功能下降,真阳不能潜藏于肾宫,浮越于外,使得阴阳不交,导致不寐[15]。
1.2涉及心肝
1.2.1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灵枢·本神》[16]说:“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则魂有所舍而不妄行游离,若肝血不足,血不养魂,则魂不守舍,而见失眠。肾藏精,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围绝经期女性肾精亏虚,无以化血,加之经历经、带、胎、产数伤于血,且女性善思虑,暗耗精血,皆可致肝血不足,虚热内扰,魂失所养而失眠。
1.2.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围绝经期女性,肾精亏虚,精血同源,肾在五行属水,肝在五行属木,肾水亏虚无以涵养肝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上亢,扰动心神而失眠多梦,急躁易怒。
1.2.3肾阴亏虚,肝郁化火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在《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17]中刘老指出:“妇人善怀而肝气常郁,气有余便是火,……则神魂不安,则失眠少寐证油然而生。”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围绝经女性肾精亏虚,肝失所养,同时面临多种社会角色、家庭环境变化,易出现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滞,气郁日久化火,火扰心神而不寐。
1.2.4肾阴亏虚,心火亢盛 心藏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18]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当其他脏腑病变时容易影响心神,从而导致失眠。心与肾在生理上联系紧密,五行中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火下降于肾,而肾水上济于心,水火相济,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清代名医医案精华》[19]陈良夫医案说:“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围绝经期肾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养心阴,而致心火偏亢不能下交肾水,水火不济而不寐。
1.3兼夹痰、瘀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天癸竭”,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的运行异常。肾阳虚则津液无力蒸腾气化而停蓄为痰饮,阳虚则寒,寒凝则血瘀;加之围绝经期女性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化热,炼液为痰,而痰瘀又阻遏气血津液运行,如此恶性循环,扰动心神而致失眠。
2.1滋补肾阴,降火安神 针对肾阴不足,虚火上扰之失眠,临证见失眠多梦,头面部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皮肤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滋阴降火。实火一清便退,虚火愈清愈起,须滋阴以降火。滋阴则虚热去,临证导师善用龟板、鳖甲、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髓,滋阴潜阳。在围绝经期过程中,阴虚则阳盛,阳盛则热,故阴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热,病程日久,或久病失治误治,或复五志过极,内热之象更加明显,因此又须结合降火,因为在火旺之时降火是最有效的保阴和养阴,临证常配合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具有滋阴降火双重功效的药物。
2.2温补肾阳,潜镇安神 用于肾阳不足,虚阳上浮,扰动心神之失眠,临床证见入睡困难,寐后易醒,醒后难再入睡,口干,心烦急躁,畏风,易汗出,双下肢发凉、乏力,无水肿,夜尿频,舌淡红,苔少,脉沉弦细。方用用潜阳封髓丹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与封髓丹组成,潜阳丹源于郑钦安《医理真传》,由附子、砂仁、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元之功。封髓丹出自《医宗金鉴》,亦载于《医学发明》《奇效良方》等典籍,由砂仁、黄柏、炙甘草组成。方中附子壮补真阳;黄柏泻相火而清诸热,入脾肾而调水火之枢机;砂仁可纳五脏之气而归肾,宣中宫之阴邪;龟板滋阴,可通阴助阳;甘草补中而调阴阳;全方合伍能清上温下,助阳生津,引火归元,纳气归肾[20]。桂枝可启阴气而上交于阳;龙骨、牡蛎其性纯阴,功可重镇安神、抑亢阳而下交于阴,此乃平衡阴阳治本之法。兼夹痰饮者,可加茯苓,半夏、陈皮等化痰;兼有血瘀者加丹参,赤芍以化瘀。
阴阳互根互用,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日久而致阴阳两虚者,治疗上不宜单纯的滋补肾阴或肾阳,应用温养与苦泻并顾之法,临证常配合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壮阳与滋阴并举,既补又不温热,使阴阳互生互化,达到调和阴阳之功。
2.3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失眠,症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方用酸枣仁汤加减。方中重用酸枣仁,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以助酸枣仁宁心安神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川芎味辛以发散行气,调肝血而疏肝气。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加当归、白芍等增强养血补肝之功;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加麦冬、生地黄以养阴清热;若睡中易惊,加珍珠母、生龙牡镇静安神。
2.4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火旺盛,扰动心神之失眠,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健忘,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弦而长。方用建瓴汤加减。方中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潜阳安神,生地黄、白芍、山药滋养阴液,以制阳亢;柏子仁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若兼腰膝酸软、烦热、精神萎靡等症时,加熟地、山萸肉等;若兼面红目赤,口苦便秘等症时加龙胆草、丹皮、生大黄等。
2.5滋补肾阴,清肝泻火 用于肾阴亏虚,肝郁化火之失眠,症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情绪异常,腰膝酸软、抑郁寡欢,神疲乏力,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头晕耳鸣健忘,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此方由六味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药加减而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滋养肝肾阴精,柴胡、当归、白芍养血疏肝,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火除烦,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兼有无故悲伤哭泣,伴见乏力、肢软、汗出者,方用甘麦大枣汤养心除烦。若因肝郁气滞导致瘀血内停者,证见彻夜不寐,多梦,临证常加用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扰乱心神,而致失眠者,临证常加黄连、枳实、陈皮、半夏、竹茹等。
2.6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用于肾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之失眠,症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方中芩连苦寒以泻心火,鸡子黄、阿胶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肾水;芍药与芩、连相配,酸苦涌泄以泻火,与鸡子黄、阿胶相配,酸甘以养阴,同时还能敛热安神以和阴阳。但在临床运用本方时,一定要注意煎服方法:一是阿胶烊化后兑入汤药中;二是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煎,应当等待去滓稍凉时纳入汤中,搅令相得服之。若心烦,失眠,心悸甚则怔忡,可合用交泰丸;若小便赤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合用导赤散。
王某,女,50岁,绝经1年,2019年6月1日初诊。主诉:睡眠障碍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眠浅易醒,急躁易怒,睡前间断服用艾司唑仑片方能入睡。近期因大怒后失眠加重,刻下症见: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早醒,醒后再难入睡,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喜叹息,五心烦热,时有烘热汗出,头部明显,纳一般,大便日一次,小便可。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不寐,辩证属肾阴亏虚,肝郁化火证,治以滋补肾阴,清肝泻火。处方: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15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茯苓30 g,泽泻30 g,当归10 g,柴胡10 g,香附10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白芍30 g,栀子6 g,牡丹皮10 g,酸枣仁15 g,合欢皮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中药颗粒剂,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对该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嘱其放松心情,适量运动,清淡饮食。
2019年6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夜间早醒次数较前减少,且醒后容易再睡,口干口苦、胁肋胀满、五心烦热较前减轻,烘热汗出仍然明显,纳可,大便日一次,小便可。在前方基础上去丹皮、栀子、延胡索、川楝子,生龙骨、生牡蛎改为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加浮小麦60 g,中药颗粒剂,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9年6月29日三诊:患者诉睡眠明显改善,近来入睡时间在30 min内,汗出量及频率较前减少,偶有腰酸,纳可,大便通畅,日一行,小便正常。故在上方基础上加桑寄生15 g,续断15 g,煅龙骨,煅牡蛎改为生用。后随访两周患者睡眠情况良好,诸证缓解。
按语:该患者七七之年,肾精不足,水不涵木,水亏而木旺,加之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郁化火,火扰心神,而致失眠,久之加重肾阴亏虚,形成恶性循环。其本在肾,其标在肝。故在治疗时标本兼顾,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滋养肝肾阴精,柴胡、当归、白芍、香附养血疏肝,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增强疏肝作用,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火除烦,酸枣仁、合欢皮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心安神宁,自能入眠。二诊时热象减轻,故去丹皮、栀子等苦寒之品,胁肋胀痛减轻,故去延胡索、川楝子,因其性辛燥,易耗伤肝阴,不可久用。仍有汗出,生龙骨、生牡蛎改为煅制加强收敛固涩之功,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三诊汗出好转,改煅龙骨、煅牡蛎为生用,加桑寄生、续断补肾强腰骨,缓解腰酸等症状。此案中应用了滋补肝肾之阴、清肝解郁泻火兼养血安神的治法,一方面补益肾精,另一方面解郁清热,使阴阳调和,神能守舍,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故夜寐渐安。
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过渡阶段,在临床诊治中通过患者月经紊乱或绝经史,同时伴有潮热盗汗、情绪急躁等症状,结合舌脉,即可与一般性失眠鉴别。基于其肾精亏虚的病理特征,在治疗时应注重补肾滋阴。这一年龄阶段的患者同时又面临家庭、事业、社会多方面压力,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失眠,故在药物治疗同时应重视心理疏导,从而达到身心协调,阴平阳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