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01-03 15:29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梦晗
区域治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梦晗

新媒体是借助数字技术,以网络为载体,以短视频、微信、QQ等新型传播工具为媒介,具有向受众传递信息、提供新型娱乐方式和平台、营销产品和商品、交换信息等多功能的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作为新型的信号体系,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征,这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由官方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对互联网的使用是普遍而广泛的。以“0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一代,是最能够接触并愿意深入了解新鲜事物的群体,是活跃在新媒体平台的主要群体,这就反映出他们是最容易被新媒体承载信息影响到的群体。可以说,如果高校能够看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巨大潜力,对其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具有的自由开放性会对大学生辨别信息良莠的能力以及信息传播的有效监管产生一定的阻碍。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随着新媒体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党和国家也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发表过一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就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充分肯定,目前,在新媒体快速应用的背景下,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方式,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一)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快速应用,大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的学习不需要通过传统的订阅、阅读纸质刊物来获取相关信息,也不需要时刻准备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去探讨自身感兴趣却存在疑惑的问题。大学生可以借助任一拥有新媒体技术终端的场所,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热点推送等随时随地获取、了解当下一段时间内的热点政治、社会新闻及各类时事资讯,新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拓宽了信息获取的空间,另外,学习强国App的推广使用更是为党的相关理论政策的宣传提供了全新的形式。

新媒体扩展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的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新媒体基本实现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这就减少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能与教育工作者实现良好的当面交流,那么,在新媒体背景下,两者就可以在“键盘”上实现有效的沟通。新媒体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学生能够了解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与教育者可以沟通交流的范围也逐步扩大。

(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素材在传统的思政模式中大多数局限于现有的专用教材、文献专著、报刊杂志等。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课堂讲授内容缺乏新鲜感。但是新媒体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多样性、即时性、海量性等特征,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得到极大的丰富。

新媒体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云计算及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借助新媒体的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部分较为枯燥的政治理论文字性内容转变为大学生群体所青睐的音频、视频内容,将,学习内容也会在无形中入脑入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无论在什么背景下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更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时效性。

当前,高校通过打造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并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合新媒体进行教学,力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与学生思想观念相融合的目标,让学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更加认同教师所讲授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觉得所学内容对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影响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的使用明显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要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辩证地看待新媒体这一新生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看出,新媒体在以其优势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当前在读的大学生大多处于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造成困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趋向复杂

当前,时间、空间并不能完全限制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任何人都可以比较自由地在新媒体平台对现有信息编辑后进行发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传播,这其中就不乏大量虚假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会威胁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了主动权,不能及时掌控到可能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

在新媒体背景下,复杂多样、来源不明的海量信息充斥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其中不乏存在着很多不良信息,但是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这就导致不良信息的来源难以找到真正的源头。甚至有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新媒体的虚拟性,伪造身份信息后在新媒体平台传播虚假新闻以及涉及色情暴力的信息,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却很难找到这些信息的发布者,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另外,新媒体平台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不可控制的,很多未加监管的不良信息会直接被大学生所接收,对其思想进行不同程度的侵蚀,进而对已经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造成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依赖于现有的指定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授,以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挥引领作用。但是由于指定教材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理解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期待教育者通过更具吸引力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辅助课堂内容的讲授,学生主动地学习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也从侧面表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会自主地通过新媒体平台接触热点的政治新闻及社会事件。尤其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线下教学不能实现的时期,线上网络教育开始承担起教学的重要任务,网络教育等远程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为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是这都冲击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显现某些不足

受到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影响,大家获取信息资源相对来说都是公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他们通过借助指定的科学教材,将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后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理解知识,很少会提出质疑。这也就凸显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地位。但是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信息的快速传播,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学习能力黄金期的大学生习惯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各种信息,甚至有时比教育工作者获取相同信息的速度更快且了解更为全面,这就导致大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所授知识产生怀疑,动摇教育主体的课堂权威地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到多种诱惑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自制力形成干扰。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喜爱,其中就包括强大的娱乐功能、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多元的娱乐形式等,将学生的大学生活变得缤纷多彩。但这会造成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剧视频中难以自拔,其本身就薄弱的自制力更是急剧下降,进一步造成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甚至逃课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部分学生还存在过度依赖新媒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通过新媒体包罗万象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不用自己进行思考来完成学习任务,很多作业的完成都直接从搜索网站进行复制粘贴,这一现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还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面对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不明正体”的信息,大学生应加强对信息的鉴别提取。但是新媒体网络上信息不仅繁冗复杂而且更新频繁迅速,这就会使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他们的鉴别能力又不足,更加容易受到侵蚀。思想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只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才会促进人的进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为解决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形式,以期实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发展。

(一)积极搭建校园新媒体平台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推进新型载体建设,建设以弘扬主旋律,凸显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并致力于在平台上举办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布正能量信息,吸引师生的关注力,增强平台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凝聚力和导向力。在宣传和媒体内容建设上,认真摸索贴合学生实际的专栏内容,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另外,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融入到学校网站内容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创新地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融入到网站内容之中,搭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并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由高校统一安排时间和内容,将集中理论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效果等方面有基本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基本媒介素养。首先,高校必须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让学生对新媒体的本质有正确认识和判断,还能起到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学习知识、充实完善自身的作用。其次,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堂理论教育学习,以比较正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后,通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采取课外实践的方式开展一些丰富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效发挥指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更好地加强大学生对新媒体中各类信息的分辨能力。

高校的工作一方面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方向,客观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意在提高大学生对自我的管控能力。由于现如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上一些良莠不齐的内容随处可见,这就让一些缺乏自我管理的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了消极阻碍的作用。所以,高校教育者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积极作为,更加切实地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加强并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培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在学校的层面上长期聘请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相关的专家学者,定期为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其次,打造联合培养模式,与国内重点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前往重点高校进行培训、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本校培养优秀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和体系,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最后,学校设置思政类专项校级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并在其中选取优秀的项目推荐到省级、国家级相关课程竞赛或者项目申报中。通过开展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专项课题的研究来加强教师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四)积极探索并营造新媒体环境

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实现更好的新媒体发展环境。在新媒体背景下,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发展,就要推进高校校园的微观环境与新媒体的宏观环境的融合发展。为了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就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使现有教育模式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将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讲授过程中,对建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推动作用,让学生拥有饱满积极向上的心理,克服人生中许多未知的挑战,实现人生价值。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对新媒体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五)建立精准高效的信息反馈体系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对学生的信息反馈缺乏准确性,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没有针对性。现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运用先进技术,对大学生的情况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依靠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综合描述。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最新的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上,可以设置有关红色文化的专栏,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因材施教,将学生们的特点了解清楚后,就可以有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时代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在得到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迎合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让大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处于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时代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