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闵祥娜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信贷与企业生态创新是相互促进的,研究绿色信贷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机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信贷业务重点是评估贷款还款期、利润率等指标,通过利率管控、利率锁定等政治红利实现稳定的经济回报,然而,人们对于一些行业和企业在获得信贷后扩大生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了解的还不够。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绿色信贷应根据国家环境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方向,通过经济杠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间接促进资本流向环境的正向外部效应,并以国家环保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为核心价值取向,制定差别化利率和相应的信贷机制,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1]。
生态创新可以显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客户的商业价值。许多研究者认为,生态创新事关组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创新不仅促进了生产过程的不断改进,而且降低了产品成本,促进了组织经济的发展。
生态创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过程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生态创新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一种抽象的要素,是一种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发展模式和理念。总之,企业生态创新是一种可持续的行为,它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减少了企业对外部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现行的绿色信贷机制是以行业优先为基础,获取审批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价值担保可以作为一种防止道德风险的担保,从而降低违约的可能性,然而,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满足银行要求的担保,这是绿色信贷供给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银行发行绿色信贷的主要原因是提供一种依赖需求的绿色信贷货币,绿色信贷的提供离不开企业绿色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典型的内部特征。
银行对抵押贷款的偏爱鼓励借款人获得有形资产,而来自第三方的担保使借款人能够选择资本密集型投资并对技术设备进行现代化或管理,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的非技术措施,如组织、机构或市场,促进生态创新,但需要满足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所要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商业机会和个人利益是信用担保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但与抵押贷款相比,信用担保仍有一定的优势,银行可以通过外包贷款和评估抵押贷款服务来提高业务效率。
1.风险分担
信贷不足是我国最大的信贷风险之一,担保机构的信息优势可以减少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信贷供给。与直接补贴相比,间接干预在行政任务上具有很大优势,而直接补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并不构成投资价值,但企业的生态创新目标是平等的,绿色信贷是对银行信贷业务绿色评级的有利补充,通过减少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生态创新,对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行业拓展
虽然直接投资绿色产业信贷基金,通过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限制其他三家高水平企业的外部融资,可以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但绿色信贷也可以通过资金实力帮助传统产业发展生态技术,提升生态创新产业,振兴传统产业,提高环境效益,促进经济创新。绿色信贷担保机制限制了账户,促进了企业生态创新[2]。
绿色信贷统计系统要求银行和金融机构按照审慎原则计算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其节能减排数据来源于公司在申请生态信用时提交的《节能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论是技术信贷还是非技术信贷,都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加强外部环境评估机构在绿色信贷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申请绿色信贷的企业在获得绿色信贷前后的监控,可以更好地监控企业获得贷款后的环境绩效,更准确地评估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根据不同的环境绩效,提供了评价不同等级的依据。
公司的环境会影响投资者的期望和价值,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和经济体制的核心,以绿色信贷为导向的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对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对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生态创新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企业生态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会影响绿色信贷的水平。
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能源密集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通过绿色信贷的杠杆作用,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效益,使企业有足够的精力深化生态创新。对于信贷银行来说,企业的环境优势越明显,企业的风险越小,银行的绿色信贷能力越活跃。
绿色信贷是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使公司在以利润为导向的发展背景下提供环境效益。因此,企业生态创新不仅是循环经济中制定绿色信贷政策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结构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绿色贷款降低了企业生态创新的门槛。生态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和资金问题,技术的引进和研究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资本已经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绿色信贷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也应利用绿色信贷为生态创新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使公司结构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实施组织环境创新。
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创新组织生态,还要创新文化生态,文化是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绿色信贷模式影响了企业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丰富了绿色信贷发展现状的内涵,要求企业采取新的发展思路。企业应在员工发展中牢固树立生态文化,通过文化生态创新氛围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使其逐步在企业文化中建立创新共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必须使其发展方向与企业生态创新发展政策相适应,在文化层面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责任。考虑到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企业也应该提高环境价值和风险意识[3]。
绿色信贷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研究中要注意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和污染产品的使用,设计出易于回收和节约能源的产品。绿色信贷解决了企业开发绿色产品面临的资金困难。
绿色信贷对生态创新的积极影响即可以提高生态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生态创新可以从企业的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和产品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衡量,这也是检验生态创新来源的绿色信用指标,企业生态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绿色信贷具有正反馈作用。
环境绩效的提高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而绿色信贷的审查、担保和监控相关的额外成本会导致企业财务绩效的下降。虽然股东价值最大化不再是创造持久价值的有效指导,但是,短期经济效益和资本回报率仍然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指标。利率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净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但它也被视为许多商业银行建立高资本缓冲的先决条件。最常见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对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利率,然后根据同一行业不同的环境效益确定可变利率,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
不同的行业对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对绿色产业的低优惠税率和对污染产业的高惩罚税率,确实会阻碍污染产业过度投资的增长,同一行业基于最终的环境绩效推动可变订单率,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进行环境创新,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绿色信贷的可持续发展[4]。
将第三方绿色信贷信用担保纳入企业生态创新信用担保机制是提高信用水平的一种外部手段,使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通过契约关系平衡自身利益。商业融资担保公司无法获得良好的商业利润,有时甚至无法支付资金平衡风险的成本,因此,大多数担保公司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不同的行业对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对绿色产业的低优惠税率和对污染产业的高惩罚税率,确实会阻碍污染产业过度投资的增长,同一行业基于最终的环境绩效推动可变订单率,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进行环境创新,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绿色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生态评级创新相关的多元化信用担保是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核心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绿色信贷过程的一部分,在国家环保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不同的社会责任比例和相应的信用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绿色贷款的主体,在金融领域为企业开展生态创新。绿色信用评级和审计标准包括企业的组织生态创新、文化生态创新和产品生态创新。绿色信贷能有效促进生态创新,与传统信贷相比,绿色信贷在进行生态创新时,根据生态信用评价的要求,将积极投资于生态创新,以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