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

2021-01-03 12:5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周 婷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0 引言

工匠精神属于一类精神境界及思想品格,它能指导学生将实践及学习的活动更好的完成,属于学生应该具备的内在素养及职业精神。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下,一些教师发现了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契合点,期望通过两者有效的融合,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推动,为学生营造职业学习的良好环境。

1 高职思政教育的不足

1.1 思政教育远离时代精神

在现阶段,国内企业走在升级改造的道路上,产业整合的速度变得更快,国家逐步往创造大国、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技术工人应该了解先进的各项技术,拥有敬业精神及良好工作态度,具备精益求精式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为此在高职中,思政教育需要和时代变化的步调相一致,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培养出先进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拥有工匠意识。而在一些高职院校内,思政教育远离了时代精神,学生虽然生活在新时代,会和各类新思想进行接触,但他们了解的思政教育却较为陈旧,不利于其先进思想的培养。

1.2 思政教育脱离职业发展

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前往一线工作,从事技术操作等类型的工作。在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影响下,学生应该拥有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掌握专业技能,可以爱岗敬业,精于技术,对工作认真负责。为此,在思政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强化道德境界、政治信仰,还需要对其职业发展充分考虑,引导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而调查可知,一些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往往和职业发展没有紧密的联系,职业院校的办校特色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也认为思政学习距离生活较远,认为思政学习没有价值,影响其学习的动力。

1.3 思政教育难对接专业学习

在思政教育中,一般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理论,对他们做好思想宣传,促使学生提高思想及理论素养。而在思政教育中,若高职院校仅仅对思想理论方面素养更为重视,不能将教育结合于学生专业学习,则学生会认为思政学习、生活及专业等方面没有联系,让他们觉得一些理论非常抽象,并认为理论及现实会有着一定距离,最后让思政教育的效果被影响。在高职院校,要让思政教育拥有高职特色,便要将思政教育结合于专业学习,但调查可知,往往高职在思政教育上都几乎没有差别,艺术学院、文学院等的思政教育几乎沿用统一模式和相同内容,最后无法让学生真正培养职业素养,影响他们职业道德的形成。

2 高职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意义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下,行业市场的竞争更为严重,企业用人理念同样出现一定改变。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得到了一定成就,但发展的粗放模式带来了市场混乱的问题,一些企业为追求自身效益,会对人才降低要求,重视员工的业务及技术能力,但对其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有所忽视。高职院校属于培养一线经营人员、技术人员的阵地,在以往同样对经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更为关注,但忽视培养人才的职业精神。在工匠精神理念的出现后,更多企业认识到经济建设步入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新时期中,明确要保障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便要重视培养员工良好职业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会有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重要责任,而从企业这一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便是职业精神内的核心,为此,以培养职业综合技能的高职院校,需要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最终培养满足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等需求的工匠人才。

3 高职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

3.1 工匠精神教育环境的营造

环境属于影响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会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最终效果,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培养环境。而各院校还应该重视学风建设,引导学生能对教师充分尊重,对教育学习充分重视,对中华文化精神进行发扬。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弘扬鲁班精神,讲解鲁班事迹,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深刻理解。在思政教育中,还应该将社会发展的实际、理论课堂充分联系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增添新时代的各类文化内容,让教育内容充满现代元素,营造和时代发展相符的科学教育体系。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宣传工匠精神的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实践应用的有利环境,促使校园学习的气氛得以活跃起来。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教师充分的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实际思想品质,往往会对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程度带来影响,教师需要充分发展精神素养,在教学中对相关书籍及资料多多借鉴,对重点内容做好归纳总结,再将它们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促使学生实现知识面的拓展,让思政教育能够和工匠精神培养充分融合起来。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为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实际含义的讲解,让学生拥有更高的思想品质,使其明确工匠精神对其后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3.2 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目标体系内的融合

在新时期,思政教育需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融合时代精神,高职院校便应该将核心价值观当成教学内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内发展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政治信仰及职业素养,并对工匠精神进行融合,培养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专业高端人才。我国步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中,非常需要高端人才,为此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有着工匠精神,成为德艺兼备的一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实际需要,为对外开放的大局而服务,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状况。在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当作课程教学的关键目标,以此作为指导,将教学的规划及指导做好,对对应教材内容、实践指导有效方案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可以在思政学习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强化,使其对新时期中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有所深入了解。

3.3 让学生通过实践对工匠精神进行强化

工匠精神属于一类思想,属于精益求精式的精神,同样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行为实践的关键,体现在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中,也体现在学生良好的习惯里。在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要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便要在实践中做好引导及强化,促使学生能加强感知,使其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逐步成为学生基本素养,能贯穿在学生实训及学习的整体过程内,表现在学生实践学习的整体环节中,变成学生关键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学习及实践的实际进行结合,带领学生在实训中培养习惯,并在实习中进行践行,在不断锻炼中培养卓越的品质。思政教育还有指导需要全面覆盖学生实践及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做好思想宣传,讲解分析工匠精神,还需要和学生的实训结合,在实训实习前将指导活动做好,将实习过程内的教育做好。最后,应该保障学生可以在实训中认真践行工匠精神,并且能积极实践,使其对自身技能有所严格的要求,对工作保持高度端正的态度。在学生实习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岗位实际,将质量关牢牢把好,保障各个细节可以到位细致,要求学生能和工人师傅、同事等积极学习,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持之以恒,保障学和产的彼此融合,保障产及研的融合,促使学生强化工匠精神。

3.4 教育内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贴合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需要确保教育内容和社会发展具体形势的相符合,在思政课程内融入现代精神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进行体现,并基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完成工匠精神的培养,让企业的经济发展得到技术型的高端人才。在现阶段,企业要求员工能拥有技术能力,同时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在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水平,有着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使其能满足社会经济、企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思政教育中,课程教学需要对教学规划合理制定,对学生将教育指导做好做全,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对实践教育的方案进行研究探索,促使学生能在对工匠精神的理论学习中,也对其真正意义充分了解。最后,在思政教育课中,院校可以对工匠精神选修课进行开设,为学生完成思想辅导,让工匠精神能够变成学生拥有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拥有匠心,以耐心、细心及恒心来对待个人的工作及学习。而高职院校也应该尝试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工匠精神进行添加,促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使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同步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

3.5 增强校企合作制定培养有效计划

校企合作属于高职教育的常见手段,高职院校需要将校企合作加强,促使学生前往企业实践学习,深刻体会工匠精神,邀请企业人才参与课程设置,对教材进行合作制定,让教育教学更贴合行业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其对对应产业链还有生产过程等充分了解,或者不定期向一线的人员发出邀请,使其参与思政教育课堂,为学生讲解个人工作的经历,和学生拉近距离,对自身的成功经验进行分享。此类思政教育方式会和学生生活更为贴近,更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深刻了解。

4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较为落后刻板,无法引导学生有效培养道德观、价值观,也让思政教育和高职院校的特色不相融合,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在强调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对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充分融合,让思政教育拥有职业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充分培养职业能力及职业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