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国家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推动高新区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措并举,尤其注重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本文从碳减排、“碳中和”核心关键技术、绿色产业体系、碳监测技术、园区评价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底线,而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一直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并大力推进碳减排。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推动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新区绿色发展体系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科技部在《关于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在国家高新区内全面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执行绿色政策法规标准、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随后,科技部火炬中心抓紧落实“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下发了《关于编制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国家高新区于2021年8月31日前完成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做好现有工作基础的摸底,认真梳理本园区“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碳达峰与碳中和、单位GDP能耗、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等重点领域的目标等。
国务院和科技部聚焦高新区出台绿色发展相关文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我国仍然有一大批高新区存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甚至部分国家高新区重工业和高能耗产业比重仍然很大,亟需更有力度地推动绿色发展。第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引擎,在以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推动绿色发展,对于全面推动我国工业的绿色转型具有十分关键的杠杆作用,必将带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主要园区的绿色发展工作。第三,出台目标导向的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为国家高新区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提出了具体、明确和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国家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认为,推动高新区绿色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尤其注重科学技术对园区低碳化、绿色发展的关键作用。
长期以来,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工业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在园区直接排放中具有锁定效应。我国学者曾建立了涵盖16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的大样本、高分辨基础数据库,这1600多家园区在役能源基础设施总装机容量为515G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8%;这些基础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的21%,二氧化硫排放占12%,氮氧化物排放占15%。
高新区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摸清碳排放家底。一是要从生命周期视角,既重视直接排放(园区边界内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也要重视间接排放(园区所用燃料的上游生产运输过程排放和外购二次能源的生产运输过程排放)。二是基于生命周期编制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框架与实施细则,开发系统、规范、标准的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工具包,解决核算方法的可行性、核算范围的一致性、核算结果的可比性等问题。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制约,高新区要充分利用科技企业集聚优势,打造智能调控体系参与节能降碳服务。一是与智慧城市能源能耗数字化调度平台合作,利用BIM、GIS、AI、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把分布式光伏、空气热泵、电动汽车等发电端和消费端用户接入平台,在用户侧新增采集传输控制设备,对用户侧做更精细的用户画像,将用户负荷变成可调节的资源,以应对能源系统的平衡需求。二是与智能化企业联合搭建政务协同办公的云平台,系统覆盖产业服务、政策兑现、履约监管等内容,实现园区低碳发展。
据统计,能源活动占到我国碳排放总量(计入碳汇前)的90%。能源是工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要达成“碳中和”最终目标,只有能源领域率先提供经济可行的零排放,才能减轻全社会碳排放压力。过去10年(2010—2020年)随着非化石能源的技术进步,光伏、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89%和34%,相当于累计装机每上升一倍,光伏和风电成本分别下降13%和7%,而相比之下应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成本震荡持稳。
当前,碳中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欧盟、美国已提前部署了碳中和实施路径和技术研发。2019年12月,欧盟在《欧洲绿色新政》中提出了7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政策、核心技术及详细计划,其中包括零碳炼铁技术等。
高新区在发展低碳技术实现从节能减排技术到零碳技术方面,需要支持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形式,加强技术研发保护,支持新技术产业化;探索新型研发模式,建设若干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研究及集成示范平台,实现成本能耗降低的协同效益;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推动规模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探索“低碳”“近零碳”“零碳”甚至“负碳”技术的创新试点示范,带动整个高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关于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去除落后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能,实现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使从事绿色技术和产品开发、绿色产品装备制造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产业达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要求;另一方面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从体系化、生态化的角度,实现技术群或多元化技术组合,强化技术源头的持续供给及背后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加强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关系及互动。此外,要建立绿色产业专业孵化机构,引导科技型绿色示范企业、投融资机构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综合型孵化器、众创空间面向绿色发展实施精准孵化;支持孵化机构围绕企业需求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绿色产业专业化服务。
碳排放监测技术突破和监测平台建设是健全高新区碳中和评价机制的重点,要想真正落实有信任度的碳排放、实现碳资产交易的公平,必须要有统一的监测办法。目前碳排放的监测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核算法,一种是在线监测法。核算法也叫物料核算法,目前中国主要采用此方法。核算法是根据煤炭等燃料的使用量多少,来推测出碳排放量。在线监测法则是指对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的装置的方法。在线监测法比核算法更加精确,且实时监测、不易造假。
高新区是碳排放监测的重点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强碳排放监测技术创新突破。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技术突破减少监测误差,提高监测系统精度。二是要依托我国现有的温室气体地面观测和气象卫星观测成熟的业务体系,统筹各部门现有分散的地面温室气体试验观测站,加大投入建设科学完善和数量合理的温室气体地面业务监测站网,强化基于气象卫星成熟平台的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定量遥感观测。三是要加强相关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逐步建成天-地一体化、业务化和长期高精度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
完善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对于高新区推进绿色低碳工作至关重要,为此,要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价机制,形成绿色园区发展评价的闭环结构。一是要做好高新区绿色发展事前规划。要制定园区低碳发展分类指导路线图,做好现有工作基础摸底,分析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碳达峰与碳中和、单位GDP能耗、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等重点领域的目标。二是建立健全绿色园区建设过程中的评价和监测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制,设立评价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完善第三方评价实施规则、程序等,加强对评价机构的管理,建设绿色制造评价数据库,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作用,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同时,要加强对由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及绿色评价与服务等部分构建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要建立绿色发展的监督和奖惩机制。要明确经济奖惩标准,同时要形成绿色发展试点园区名单,将优秀园区打造成模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