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鶄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工业旅游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旅游”成为新时代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典范。地方实践表明,工业旅游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品质、提升企业品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多方面,均能起到积极作用,是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工业旅游是产业融合的结果,但目前我国工业旅游产业融合渗透刚刚起步,融合特色不足,缺乏娱乐性和互动性,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出产业融合带来的相互促进、业态创新与价值提升。旅游产品本身的特色不明显,没有吸引力,产品结构单一,很多只是简单地参观工厂,游客缺乏参与感,没有体现出“游”味,也缺乏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从景点空间分布看,总体上工业旅游景点数量不足,分布零散,便捷性不够,缺乏整体协调,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专项特色旅游线路。当然,实践操作上采用景点化开发模式,一般都是逐个景点独立推广,也限制了工业旅游市场的开拓。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工业旅游项目仅限于少数几个行业,主要是食品加工、服装纺织和金属冶炼。而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是很适合开发工业旅游的行业,目前的工业旅游项目并不多。从地方看,山东省最多,有酒类、电器制造类企业40多家,而江苏、浙江的服装纺织等轻工业企业也有十余家,西部地区明显较少。从已有的工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看,较少从全域角度考虑工业精神、地域文化、科学文化等因素,也没有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体验等吸收进工业旅游资源,不能充分满足旅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受。
从目前的工业旅游景点运行实际看,“硬件”方面,往往只注重生产设施的参观和游览,主要是生产流程和工艺展示,游客只能对硬件设施、场地、产品等进行简单的参观。服务设施方面也不够完善,缺乏高质量的通勤与服务体验,尤其是缺乏旅游前与旅游后的服务延伸体验。“软件”方面,仅将企业文化作为里层设计,忽视对企业软性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对企业的历史、文化等软件资源甚至对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内涵及影响缺乏挖掘。“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导致工业旅游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场所体验、参与体验和知识体验。
目前,除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外,只有少数工业企业开展了工业旅游,但这些企业大都是把工业旅游当作企业的副产品,认为是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衍生物,而不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目前,工业旅游在营销上缺乏针对性策略,集中凸显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宣传,较少结合工业旅游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和营销活动,致使公众对工业旅游了解少、参与少,制约了工业旅游新热点的兴起。工业旅游产品也鲜少与旅行社等销售平台开展合作,少数旅行社推出过专门的工业旅游线路,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体上,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过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发展阶段三个阶段。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工业旅游有所探索,其中以德国、英国为佳。
德国工业旅游以奔驰等汽车公司率先让消费者免费参观汽车装配现场为开端,德国工业旅游项目接待的游客数达到了全国旅游总人数的1/3。目前有120条工业旅游线路,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某一行业相关,是一条“工业文化之路”,如玩具之路、汽车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车主题公园,陈列了大量汽车和汽车部件,还有许多体验性实验装置,是典型独特的汽车文化城。沃尔夫斯堡把整个城市纳入到汽车工业旅游中,很有借鉴价值。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依托蒂森钢铁公司,在工业遗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5号高炉改成可攀爬项目,煤气罐改造为潜水中心,将1号高炉改造成露天电影院,将料仓改为儿童活动区域,配电供应室改为办公与餐饮区域,旧办公楼改为青年旅舍。注重景观再造,但又要妥善处理保护与重建的关系,实现工业旅游地、工业遗迹的形象改造。
还有著名的鲁尔区工业旅游。鲁尔区充分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合理规划设计,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鲁尔区工业旅游网络涵盖了长达400公里的度假休闲路和7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途经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20多个城市,目前为止,该地区已拥有200座博物馆、120家剧院、250个文化节以及100座音乐厅等。鲁尔区将本区内工业遗产旅游景点整合为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将区域内的工业娱乐、购物旅游、世界遗产文化、钢铁景观集合在一线,对整体区域进行整治和规划,便于区域内各工业遗产项目均衡发展,形成各地工业遗产项目之间的联动效应。
英国是工业旅游发展的先驱国家,工业旅游发展成就巨大。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一些家族式的工业企业开始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或公园。19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考古学的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被重视,一些与工业有关的文物被人们开发利用当作旅游产品。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美誉的伯明翰已经发展工业旅游,具有代表和示范意义,尤其是针对城市运河的改造十分成功。运河两岸原先的工厂仓库和车间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基础上,改造成了让人们感受艺术、享受音乐、放松休闲的场所,形成了综合一体化的工业旅游体系。驳船书店、“影子”工厂、捷豹和路虎体验中心、吉百利巧克力世界等都是游客必去的工业旅游点。目前,伯明翰每年大约接待2200万游客。除此之外,卡德布里世界、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艾思布里奇峡博物馆、斯尼伯斯顿发现者公园、南约克郡的埃尔赛卡等都是成功的工业旅游点。如卡德布里世界专门向游客介绍巧克力的历史、展示巧克力制造方法,景区内还提供为孩子举办生日餐的服务;在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游客可以坐在威士忌酒桶形的电动车内游览景区。
借鉴德国工业旅游发展思路,其120条工业旅游线路大多都与某一行业相关,有明确的主题。我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也要形成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可以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培育工业文化新业态。推动一些条件较好的工业遗址再利用,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修复。创新制造业与旅游业的新兴融合发展模式,深化工业企业与旅游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营、探险车等各类户外用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拓宽工业企业生产领域和经营空间,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推进现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增长点。对于适合发展旅游的企业而言,推动工业旅游有益于提高生产附加值,同时也为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提供了良好载体。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无景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将工业旅游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融入“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工业旅游的层次和水平。立足工业旅游资源特色,优化组合线路以增加产品的可游性和层次性,通过工业节庆活动带动城市整体旅游发展,提升工业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销售和推出工业旅游产品及衍生产品。建设好工业旅游的“硬件”设施,优化各类文化的“软件”运行,实现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政府要大力开展本地的工业旅游专项推介活动,加强整合营销力度。旅游相关管理部门要组织工业旅游专项推介活动,整合我国知名企业的工业旅游资源,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整合营销,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大宣传力度,将企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工业旅游优势,吸引传统游客向工业旅游流动,以此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各地在开展旅游产品推介会时,可以通过组织游客体验工业旅游、成立工业旅游分会等形式,加强对工业旅游的营销推介。企业要做好“三个转化”,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将企业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对产品的包装进行改进,设计出符合游客需求、便于携带的纪念品,作为旅游纪念及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宣传品,通过将企业商标、企业文化及企业宣传口号等标识注入到纪念品上,让游客成为企业品牌的宣传者,实现销售和宣传一举两得;将游客转化为顾客,使游客认同本企业文化和理念,成为企业品牌的忠实追随者。
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必须树立工业文化自信。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必须注重游客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挖掘工业旅游的文化内涵,围绕打造和巩固我国工业软实力,避免简单地参观浏览,应当巧妙设置一些参与性环节,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工业生产和工业文明,满足游客求知欲与好奇心,让游客能够直接体验工业生产的文化内涵。要紧扣人们的文化需求,使工业旅游具有生命力,配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彰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特质、营造中国特色工业旅游氛围,把工业之旅办成文化之旅、精神之旅。通过工业旅游彰显工业企业软实力,带给游客更多文化上的体验、知识上的增长和精神上的享受。独特的企业文化、具有感召力的企业精神、传奇的创业历程,是工业领域的闪光点,也是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