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离退休职工心理疏导的意义与方法

2021-01-03 10:21张瑞芳
企业文化 2021年26期
关键词:群体职工老年人

文|张瑞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离退休职工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现状不同,退休以后,面对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年龄增高、疾病增多,身体状况的变化。这些问题都会给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些负担。为了能够让离退休职工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依据离退休职工心态复杂化、诉求多样化的新情况,加强心理疏导。

一、加强离退休职工心理疏导的意义

(1)心理疏导是离退休老同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要。健康心理表现为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理性平和。不良社会心理则表现为对事物持否定态度,情绪化,看不到美好前景。

(2)心理疏导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需要。对一些需要组织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如果心理良好,会全面分析、理性对待,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可能会情绪过激、急于求成,往往以一己之见、粗暴的言语和行动上访,必然破坏稳定大局。

(3)心理疏导是身心健康的需要。有的老人对健康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身体没大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60 多年前,已经把“健康”规定为:不仅身体没大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如果身体虽然没大病,可就是快乐不起来,看啥都不顺眼,或者总是发牢牢骚、骂骂咧咧,也不能算作健康。医学临床证实30%的疾病与心理精神状态相关。

(4)心理疏导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现在,政治内涵外延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思想工作也逐步走向科学化、人性化。努力开展好心理疏导工作,可以更加理解人、体贴人,避免思想政治工作假、大、空、虚等情形。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人随着机体逐渐衰老,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感觉能力降低,思考能力减弱,情感不稳或淡漠,性格变得多疑狭隘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失落心。主要表现在离退休后的1 至3 年期间,随着对离退休生活的适应,会逐渐减弱乃至全无。有失落感的主要是离岗前担任领导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因为离退休前后在收入、威严、荣耀、作用乃至社会交往、人情关系等方面落差太大。

(2)孤独感。主要表现在空巢、独居老人和性格内向不愿广交朋友、没什么兴趣爱好的老人那里。有的离退休“处干”较少和普通群众接触、独来独往,孤独感也比较突出。

(3)焦虑心。焦虑表现是心急、忧虑不安。这种精神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疾病引发,如心脏病,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发作得不到及时抢救;二是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大潮中,有些离退休职工按捺不住寂寞,轻信虚假广告,经不起种种诱惑,贪图便宜,结果上当受骗,吃了大亏,引起焦虑。

(4)抑郁感。通常表现为不开心、不愉快、情绪低落。抑郁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对重度者,不仅需要心理疏导,还得药物治疗。对待抑郁,两种态度都要不得。一是小心翼翼,总担心患抑郁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反而弄得不愉快;二是不重视,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5)强迫感。如回忆强迫,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没有什么意义,却不能控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心理疏导的方法

(1)帮助离退休职工调整好心态。心态不仅决定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对事物的看法。例如一个人心情平淡,就会快乐安康。如果心态不好,就会满腹牢骚。不但影响人际关系,还会有碍安定团结。因此,一定要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退休不是人生的结束,只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具有成熟美好新生活的开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每个退休者面前,还有很长的生活路程。因此,一定要努力克服消极心理,树立积极的生活方式,自觉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职时担任过某些职务的退休者而言,调整好心态,更为重要。应当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自觉清醒地认识到,离开领导岗位就是普通民众。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还原人生阅历的本来面目,把自己放回到正常平淡的生活中去。只有深入到新的群众之中,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2)引导离退休职工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时刻都有各种不同的信息大量涌现。如何应对负面信息的影响,这就需要引导离退休职工先要弄清信息来源,区分真伪后,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不仅要看到它的负面,还要看到它的正面;不仅要看到局部,还应该看到整体。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有些问题毕竟只是少数和个别现象,不是主流。要采取积极措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倡诚信守法、反腐倡廉,存善心、做好事、助人为乐。

(3)动员离退休职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生命在于运动,人们经常参加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愉悦心情,还能有效地缓减心理负担。因此,它也是一项心理疏导的重要方法。离退休工作单位要切实从离退休职工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实际出发,开办老年大学,组建文体协会,开展爱心互助志愿活动,从而调动离退休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离退休老同志有的忙于学习、有的忙于锻炼、有的忙于写作、有的忙于演出、有的忙于养花养鸟,还有的忙于下棋、打扑克牌,生活得很充实。原来有些缺乏爱好的同志,觉得生活孤独寂寞,思想焦虑、不安,自从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活动之后,扩大了人际交往,结识了新朋友,获得了新知识,生活有了新的活力。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4)激励离退休职工严于自律。过去他们都是生产建设和工作骨干,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技能。现在虽然人已退休了,但仍然可以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特别是在离退休职工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员,更要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努力争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和谐稳定的维护者。

(5)坚持心理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离退休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对待老年人态度以及在养老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光靠心理疏导是不行的,仅靠某个部门也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对待,方可奏效。

一是认真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现在有些年轻人不能正确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性,把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误认为老年人麻烦、难缠,个别地方出现了老年人跌倒没人敢扶、出租车拒载,甚至发生家庭拒养的怪现象,这些都是道德的缺失、歧视和虐待老年人的具体表现。需要通过行孝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二是确保生活和政治待遇的落实。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应该努力使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由于面临老龄社会的到来,这个群体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应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数量足够的规划,还要符合老年人特点,方便实用的养老、医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四是建立“特殊群体”帮扶关爱机制。针对退养家属工、农场家属工、精简下放、有偿解除合同退休人员,或患重大疾病,或因子女上大学,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发生困难的“特殊群体”,要从思想政治、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三方面建立帮扶关爱机制。

思想政治帮扶关爱立足化解矛盾,加强思想疏导,在注重思想沟通和正面教育的同时,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本着“正视、理解和化解”的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疏导工作。精神文化帮扶关爱立足理解关爱,对于“特殊群体”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进门疏导”的办法解决,主动登门拜访,把温暖和服务送到家的精神,使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物质需求帮扶关爱立足以人为本抓管理,帮扶救助暖人心,急“特殊群体”所急,想“特殊群体”所想,帮“特殊群体”所需,为“特殊群体”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满足他们的愿望,不断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地安度晚年。

猜你喜欢
群体职工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