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 王嘉瑶
党中央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院校的扩招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在扩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扩招的背后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深化,教育优先战略以及就业结构优化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重任。扩招计划对于缓解高级技术型人才短缺,推动民生稳定就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引发多方进行思考,能否实现高质量的扩招也是摆在各个高职院校面前的主要问题。为了圆满完成新一轮的扩招任务,分析高职扩招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服务业占比越来越大。
在我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拥有体力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相反,社会对拥有脑力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能体现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路上,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相关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和输送相关高技术人才。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潮流中,高职教育逐步成长为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下,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仍刻不容缓,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逐步推进相关人才向应用型的转变,实现均衡发展。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是我国必须完成的使命。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相反,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缺口仍十分大,与此同时,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由此看来,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策,既能解决不充分就业的社会问题,也能及时补充我国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缺口。
高职院校的扩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招收对象上。扩招生源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心智水平和个性、学习方式等等,与传统的应届毕业生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监控机制等教学管理机制方面面临着挑战。
高校中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般有行政型教学管理和学术性教学管理。传统的高职院校一般是学校上层领导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力,在教学中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导致教师缺乏积极上课的活力,也有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面对扩招的生源,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不同于普通生源的学籍管理、课程建设、教材选用,职业资格鉴定以及考核评价等专门针对扩招生源的管理办法。一些高职院校制定专项的管理办法存在滞后性,不能有效地满足不同扩招生源的要求,就会出现由于制度的缺失从而导致管理的混乱。
面对新一轮扩招,教学成本不断提高,实际需求与正常运行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即教科书,面对新一轮扩招,对课本的实用性要求更为严格,既需要符合扩招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最终为实用性服务。面对新一轮扩招,教师队伍也面临巨大挑战,对于教师的需求与现实运行中实际教师的数量形成突出的矛盾。扩招之后学生人数骤增,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更加严格,工作量以及工作范围较之前都有较大的增加。面对这一矛盾,教师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扩招生源的增加,高职院校需要进行“编班”即班级建制。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的“专业+地域”的方式进行编班,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满足扩招生源的专业兴趣需求,又能够就近上学,节约时间、财力等成本。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它无法使年龄相近教学背景相似的群体进行分层教学,无法控制一个班级的人数。所以如何进行合理的编班就成了高职院校的一大难题,要尽可能降低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行合理安排。高职院校关于理论授课还是技能授课的授课模式也有待考量,授课模式需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理论授课与技能实操的比例关系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考量,找寻合适的对策,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扩招面临着多重挑战,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扩招,改革是不二法宝。向社会生源敞开高职院校的大门是这次扩招的最大突破,改革的重点势必要着眼于社会生源。针对扩招的社会生源可能出现的问题,各方主体都要完善教学运行机制,确保扩招生源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要激活自身的改革发展活力,根植于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思路,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力与竞争力,采取分类分层,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订单式”“人格本位”等多样化的育人模式;聚焦优质资源,校企协同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教材,教法置于课程体系上进行整体改革,使教学管理更科学有效。2健全扩招专项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中各级管理部门要主动适应扩招带来的生源结构变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要创新高效协同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发扬民主精神,实行全体师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的决策中多参考师生的意见;优化评价方式,实行宽严相济的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价制度。
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总体数量上的失衡问题,对学校内现有的教师进行“清点”,了解现有教师的能力水平及结构等现状,鼓励学校与校外企业的专家学者组成新的教学团队,建立起以学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外聘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其次,对于教师结构进行优化,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承担教学工作,招聘专职辅导员承担管理工作。再次,帮助教师找好职业定位,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技术的支持者,教学的管理者,还要做扩招的宣传者,个性化的辅导者等身份。注意调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轮岗制度,为教师减压,做好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活力。政府与市场等各方面投入资源是保障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重要法宝,也是保障高职院校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质量的重要保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大幅增加中央及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财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也提到,2019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计划的资金提升26.6%,达到237亿元。[3]扩招百万计划的完成需要加强中央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带动地方省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新扩招的三类群体即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退役军人,他们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在理论知识、生活实践经验、专业经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已经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过实践操作锻炼,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这些情况的变化就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等。在课程体系方面不仅要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也要根据不同生源的技能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的活动式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以及小组互动进行实践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也要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能够使成人学生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能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具有更强的适用性[4]。
扩招为职业教育带来新变局,对于服务于国家经济,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改善就业结构,促进高质量就业;形成全社会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是实施扩招教学管理的关键一年,高职院校要积极地面对挑战有条理有秩序地做好扩招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职业教育工作者也要不忘初心,坚守职业教育的本色,保持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坚持职业教育的开发性与应用性的根本属性,深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要建设培养优质人才,稳定就业结构,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