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硼 李 彬
([1]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深入分析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外部实际,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导向,瞄准一流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全面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就目前状况而言,高校高质量的学科总数过少,同时院校内部各个学科的发展参差不齐。最新的数据显示出,高校能达到C级及以上的等级数量不多,在全国高校学科的排名中,能达到A之上等级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这就说明高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没有得到一定的优化和提升,就很容易造成大部分高校没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以及总体学科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出现。相对优势发展的学科总数过少甚至没有的话,无法推动该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与提升,这样就会使得学科排行整体靠后的情况发生。此外,高校还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着眼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况和实际要求,慢慢发展适合高校发展现况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这也是促进高校保质保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在学科精准定位层面并没有反映出地区特点,造成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难以获得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的强有力支持。
完成预定的学科建设的目标,就需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带领,在科学研究、课程教学还有服务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要有很强的能力水平,这也是考察高校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在。有些高校因其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工资水平等要素的牵制,在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组建和留用层面难度系数很大,总体师资队伍质量并不理想,尤其是服务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分配、推动学术前沿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十分缺乏。此外,一些高校老师对于学科建设和教育思想教学策略等学习培训方面不够重视,教学研究核心理念相对老旧,无法融入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更无法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向高质量目标方向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中投入和各种资源与产出率的配备及应用情况是学科建设中需要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院校在投入和产出率方面有显著区别,但现阶段的考核并没有按照高校层次、类型进行区分。例如,文史类学校在试验室硬件配置投入上显著过低,科研成果产出率与理工类学校对比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学校没有在绩效上考评,也就没有了高校学科区分评定的结果,从而也就不具备对比的作用了。除此之外,院校内部的绩效考评层面也存有不足。一是教师队伍的绩效考评体制不完善。高校推动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搭建科学,二是高效的教师队伍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但一些高校的绩效考评体制偏重于“教什么内容、教多少内容”“研究哪些内容、研究多少”,把重点放在以提升课时补贴、业绩奖金为激励教师的手段上,对于教师怎么教授,怎么研究等等这些方面侧重比较少,在培养老师精神实质、个人成就、自我价值的需求等层面观念不强。二是对于学科发展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或是并未创建。现阶段,少数高校以提高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为媒介,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形成,学科建设任务的设计还有高效率运作等,这样就造成了没办法绩效评估学科建设成果,在一定水平上牵制学科建设的进度,也会大大影响了学科发展预定的目标。
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很重要的内容是改进内部结构以来存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而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不仅关系到高校科研职能的发挥,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现。但就现况来讲,高校没有构建比较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比较落伍,文明校园的建设还有依法合规办校、校园法制建设都需要逐步完善。文部分高校还选用传统式的管理机制,还是停留在对人和事的解决上,仍然把教学管理的工作放在人事管理里面,这样在制度的管理上就不能根据利益相关者来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了,没有考虑到高校机构的重任与总体目标职责,管理体系的完善刻不容缓。不少高校容易忽视高校蕴含的特殊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实行以管控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度管理机制,将本以多元化主体为基础的、注重双向互动交流协作的治理过程简易归化处理为单纯的决策实行过程,根据加强实行效果、提高决策经济效益、处罚违规操作等途径把高效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固定模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等行为主体参加治理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些形成了限制高校学科建设发展进度的重要因素。
高校能否在发展中形成自身特色并在当地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重点在于能否提高学科发展、打造地方特色学科,同时培养出专业人才并且具备较高素质。但从现况看来,一些高校扩大规模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地扩大招生,增设学科,把教育研究型大学、综合性高校作为发展规划,在办学特色越加同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同种类高校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与此同时,高校把原来偏重于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教授转换成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以文史类渐长、理工类欠缺的学校也忽视自身传统优势与特色,在专业设定上盲目追求理工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将比较有限的资金分配到有关的技术专业上,理工科专业反复建设状况在所难免,造成资金反复投入、交叉式建设的状况比较严重,导致了“千校一面”的发展局势,不能突显高校的发展优势与办校特点。
高校学科建设要科学遵循新时期呈现的基本发展规律,在学科定位、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层面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核心理念和技术,有效运用目前数据和信息内容,从借助传统式的工作经验管理方式变化为根据数据信息的决策,实行动态调控,促进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制定系统、健全的学科建设规划。在强化体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学科发展方向,改进学科构造,持续提高学科建设水准。
高质量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紧随“双一流”建设脚步提高内部治理水准,是正确引导高校从外拓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因而,高校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核心理念和技术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创设各权益组织的价值观念基本一致、互相认可的文化核心理念和一同遵照的运作标准,健全不同组织的职权范围、会议制度、决策制定,根据规定健全学校章程和校纪校规等制度体系,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创建科学规范、适合高等教育办校规律的治理规章制度和方式,确立各个主体的岗位职责和权利范围,以制度监督领导决策的行为,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规范化和可行性,搭建有关权益主体一同参加的内部治理机构和运作管理体系,完成以规模效应为主导的初级发展环节到以品质内涵为主导的规范性环节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大力进行以校级为主的学科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学科建设的流程管理,建立并健全对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的管理机制。
凭借互联网大数据的系统化数据采集、分析和解决的作用,应对高校学科建设在学科定位、学科结构、教师队伍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借助学科优点,结合云技术与核心思想的应用,正视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需求,明确短期和长期性总体目标,努力完成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提升与高水平大学和学术研究组织的实际协作,完成精确连接,持续提高办学治学的能力以及科技研发的水平,为学科建设引入大量活力和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对有关数据信息开展深层次发掘,提升决策的合理性与前沿性,在校内专业评估和外界审核评定的基础上,抓准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和建设一批与学科发展相符合的优势学科,紧紧抓住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构建有利于增强学科建设发展动力与活力的管理机制。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主题的学科建设分析和决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激励和支持高校灵活运用多年累积的各种有关数据信息,在一定水平上清除因为开发达到本身要求的单独系统所导致的缓存溢出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应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学科管理与管理决策的支持体系,在数据库管理体系与流通体系等层面开展总体设计,主要是调节院系内部等级体制,根据创建系统、标准的管理方案,以学科建设为首要任务的总体目标,对其他相关的学科开展优化配置,而且相互配合学科总体管理,促进建设学科独立管理机制。以此为基础,高校应明确学科负责人管理岗位职责的划分,提高负责人在组织、协作、管理方面的主动性,提高大数据信息的运用效率,提高管理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实现互联网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和技术的基本应用。
建立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保证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因而,必须依照学科建设规范开展评测,从健全学科类别评价体系、提升原创性科研和高端人才聚集等多方面进行提高,结合院校学科发展规划在当地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层面的有效利用,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得到资源加持。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应承担的重要使命,而学科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奠基石。为此,高等院校应牢记使命,稳中求进,搞好基础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牢牢把握住“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积极应对,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大力构建学科建设发展的环境,努力实现学科层次在现有水平上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