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震宁,王海萍
柏晋梅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年,是山西省名医,省优秀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随柏晋梅教授学习多年,现将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总结如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现代医学病名,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唇绀、下肢水肿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学属“肺胀”范畴。饮食失节、复感外邪、素体虚弱等均可以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肺胀病位在肺,与心、脾、肾关系较为密切,病性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肺卫阳虚则外邪容易侵袭,引起肺的功能失常,肺的气机紊乱失常,则津液停滞化痰,痰浊阻肺,痰气瘀结日久则形成血瘀,痰瘀互结,形成恶性循环。正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肺胀的形成与感受外邪,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密切相关,病久则肺虚。邪实与肺虚互为因果,可使得病情缠绵恶化。总之,肺脏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互为影响,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痰瘀阻肺,气阴耗伤。
2.1 痰瘀阻肺 痰瘀阻肺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治宜化痰祛瘀,降逆平喘,方用清肺化痰汤。组方:桑白皮10 g,黄芩10 g,苏子10 g,半夏9 g,杏仁10 g,浙贝母15 g,瓜蒌30 g,橘红10 g,知母10 g,桔梗10 g,炒莱菔子30 g,厚朴10 g,党参15 g,葶苈子10 g,鱼腥草20 g,丹参15 g,川芎10 g,五味子10 g,生姜3片,甘草6 g。用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初期证属痰热壅肺兼瘀血阻肺者。 柏晋梅教授认为气虚、痰瘀阻肺等都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病机,对其治疗应以降气平喘、益气活血和化瘀消痰为主[1]。肺卫不足,易于感受外邪肺失清肃降,聚液生痰,痰浊阻肺,肺失节治,心血运行不畅,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同时肺气虚,气不化津为痰,痰浊上逆壅肺。故化痰祛瘀、降逆平喘为其基本治法之一。
药用瓜蒌、浙贝母、橘红、桔梗、炒莱菔子以清热化痰止咳,苏子、杏仁降气平喘,厚朴下气平喘,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酌情加党参、五味子以扶正。全方共奏清肺化痰祛瘀、降逆平喘之功,其清肺化痰祛瘀平喘作用明显。
方中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药理研究显示,桑白皮有抗惊厥、利尿作用,葶苈子还有强心作用。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药理学研究显示杏仁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到镇咳平喘作用。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瓜蒌、浙贝母、半夏、炒莱菔子以清热化痰止咳,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浙贝母清化痰热、开郁散结,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浙贝母碱在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桔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有镇咳作用,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疏风止痛,现代药理学证实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且能够降低血黏度和血管紧张素水平,进而降低病人的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病情[2-3];丹参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肺动脉压[4-5]。
2.2 痰瘀阻肺、肺脾肾虚 治宜补肺健脾、益肾纳气、化痰祛瘀,方用苏子化痰复元汤。组方:苏子10 g,半夏9 g,黄芪18 g,熟地12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葶苈子10 g,炒莱菔子20 g,厚朴10 g,沉香6 g,丹参15 g,川芎10 g,杏仁10 g,瓜蒌20 g,枳实15 g,冬瓜子20 g,鸡内金15 g,生姜3片,甘草6 g。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期证属痰瘀阻肺、肺脾肾虚者。因病人常伴有肺、脾、肾三脏俱虚,故临床上常使用补肺健脾、益肾纳气之品。方中苏子、葶苈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半夏、厚朴、炒莱菔子、瓜蒌、枳实以化痰降逆、行气宽胸;党参、黄芪、熟地益气补肺肾;熟地、沉香补肾纳气;酌情加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党参益气生津,有增强机体抵抗力,化痰和胃;熟地补血,有强心利尿,提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补骨脂有补肾暖脾、纳气平喘之功;沉香则能温肾纳气,降逆平喘。
2.3 肾气阴两虚 治宜益气养阴、补肺益肾,方用养阴益气复元汤。组方:人参12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黄芪20 g,熟地12 g,知母10 g,苏子10 g,沉香6 g,补骨脂15 g,瓜蒌20 g,陈皮10 g,白术15 g,枳实15 g,丹参15 g,川芎10 g,杏仁10 g,浙贝母10 g,炙甘草6 g。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期证属肺脾肾虚、气阴两虚者。痰瘀日久,损伤肺气,肺病及肾;另外病变后期,因痰热耗伤气阴,逐渐出现气阴两虚之象。故治疗上给予益气养阴、补肺益肾之品。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能补充元气,益气固表、养阴生津、补心复脉[6];白术、熟地益气养阴;补骨脂、沉香以补肾纳气平喘;苏子、杏仁降气平喘;陈皮、瓜蒌、浙贝母以行气宽胸化痰;知母养阴清肺。酌加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消除病理产物。本方在后期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人参有抗休克、抗疲劳、抗过敏及抗癌、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且人参的药理活性因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而呈现双向调节作用;白术有强壮、利尿、抗凝血等作用;五味子能兴奋呼吸系统,并有镇咳祛痰作用,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病人,男,51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间断气喘10年,间断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10余天,于2019年11月7日就诊。病人曾因病情加重,就诊于某三级甲等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治疗好转出院。于就诊前10余天病人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吸烟史多年。
查:口唇紫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较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辅助检查:2019年11月7日拍胸部CT示双肺气肿性改变、肺大泡、肺动脉增粗,右下肺可见少许斑片状高密度影;心脏彩超:右心扩大,右心舒张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痰培养:可见假绿铜单胞菌。血气分析:pH 7.32,氧分压(PaO2)55 mmHg(1 mmHg =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51 mmHg。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大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高血压病。
目前症见:咳嗽,咳黄白痰,气喘,动则加重,胸憋闷,乏力,唇紫,双下肢水肿,口干,纳呆,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肺胀,证属:痰热壅肺兼瘀血阻肺,治法:清肺化痰祛瘀、降逆平喘,方用清肺化痰汤加减,给予吸氧。西药给予静脉输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抗感染,盐酸氨溴索化痰,二羟丙茶碱平喘。2019年11月18日,病人服药10剂后,咳嗽、咳痰好转,痰量减少,痰色变淡,气喘、胸闷减轻,双下肢无明显可凹性水肿,诉乏力、汗出,食欲不振。舌暗红,苔白,微黄,脉滑而无力。中医辨证为痰瘀阻肺、肺脾肾虚,以化痰祛瘀,补益肺脾肾为法,给予苏子化痰复元汤加减。期间应用抗感染药物14 d后停药。于2019年11月28日病人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咳少量白痰,气喘、胸闷减轻较明显。乏力、汗出,食欲改善,口干,舌红,前苔薄少中根苔白面少裂纹,脉细。病人痰热郁肺之象不显,仍有肺脾肾虚,渐出气阴两虚之象。故治法以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益肾化痰为法。方用养阴益气复元汤加减。再服8剂后,病人咳嗽、咳痰明显好转,气喘、胸闷明显减轻,双下肢无水肿,乏力,口干减轻。精神食欲明显改善,二便调。复查胸部CT:右下肺斑片状高密度影消失。痰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血气分析:pH 7.41,PaO262 mmHg,PaCO243 mmHg。病人病情明显好转。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40岁以上人群为易患病人群,占住院心脏病病人总人数37%[7]。多数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学多将该病归属于“肺胀”范畴,气虚血瘀痰阻贯穿于肺胀的始终,本虚标实,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病机。柏晋梅教授寻求古训,创制新方,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初期证属痰热壅肺兼瘀血阻肺者,创制清肺化痰汤以清肺化痰祛瘀、降逆平喘;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期证属痰瘀阻肺、肺脾肾虚者,创制苏子化痰复元汤以化痰祛瘀,补益肺、脾、肾;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后期证属肺、脾、肾虚,气阴两虚者,创制养阴益气复元汤以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益肾化痰。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有:①肺部血管异常收缩、痉挛,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心脏病变[8];②肺血管重构,管壁张力增高,肺内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导致血管增粗、异构、变形,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9];③氧自由基数量增多,使得细胞损伤,心肺功能受损[10];④血管紧张素升高,使得血管易于收缩,尤其是可致微血管的收缩,导致动脉血压升高[11];⑤内皮素水平升高,使得毛细血管平滑肌增生,从而使心肺血管微循环阻力增加[12];⑥缺氧使得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如白三烯、5羟色胺、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增多,使得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13];⑦缺氧使得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加,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⑧肺部血液循环处于高凝状态,可引起多发性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14],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柏晋梅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吸氧、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化痰、扩张呼吸道、改善病人的呼吸和心脏功能为基础,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以化痰祛瘀、降逆平喘;补肺健脾、益肾纳气;益气养阴、补肺益肾为主分阶段治疗。
病人病变初期往往咳嗽、咳黄白痰,气喘,动则加重,胸憋闷,乏力,唇紫,双下肢水肿,口干,纳呆,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表现为痰热壅肺,痰瘀互结,兼有正气不足之象,此时治疗上以清肺化痰通瘀为主,不宜使用峻补之品,可使用清肺化痰汤加减;病变中期,痰热壅肺之象减轻,但痰瘀阻肺之象仍较为明显,同时肺、脾、肾三脏虚损之象较为突出,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胸闷、乏力、汗出、胃脘痞满、口干、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此时应以化痰祛瘀、止咳定喘、补益肺脾肾为法,使用苏子化痰复元汤加减;病变后期,因痰热耗伤气阴,逐渐出现气阴两虚之象,以虚证为主。病人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胸闷、乏力、汗出,食欲不振,口干,舌红苔少面裂纹,脉细,此时治法应以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益肾化痰为主。可使用养阴益气复元汤。临证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对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者[15]。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较重,病情变化也较快,柏晋梅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尤其是配合中医分阶段辨证施治,能够缩短疗程,明显减轻病人症状,降低病死率。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减轻病人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症状,减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明显,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