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梅
(湖北交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是基于网络(包括移动网络)实现各关联平台的互联互通,进而将原本分散于不同部门之间、机构之间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整合,继而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需求方分享信息的使用权。不过,相较于共享经济更加注重新增经济效益,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更进一步,是在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上兼顾管理理念和形式、手段等提升与优化,因而对企业更加长远的战略性发展更加具有不容忽视的决定性意义。
以共享中心形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说是新时期环境与技术因素共同变化后的综合结果。而工作形式的改变也使企业财务工作具备了与传统模式下有所不同的若干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在完成基础性操作的同时进行控制监督。
一方面,各种传统模式下日常性的基本记录、归纳、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仍要在共享中心继续。包括各类凭证管理、稽核;核算与支付工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
另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还要承担更多、更全面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及监督工作。包括各项与财务相关的结算与合并,以及完成各类报表与报告,比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预算完成情况报告、企业盈利能力报告等。
因此,从财务共享中心两大主要特点可以发现,其与传统模式下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企业核心管理事务之中,承担了更多参谋辅助的职责,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客观、详尽、可靠的财务信息参考。这种转变不仅是企业财务人员在共享中心环境中拓展职务范围和深度的过程,也是企业基于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加快基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主要方式。
对刚刚起步和不少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工作只需交由核算与监督等各部门分别执行就能满足常态化管理的各种要求。这也是许多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具有相对分散、局部化和较单一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就会逐步显现,并终将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管理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越来越多规模化企业基于现实需要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这也使共享中心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了更多丰富内涵,也就是:从分散到集中;从简单到复合;从局部性到规模化。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使企业财务管理不再分散于不同部门或机构内,而是集中至统一场所共同办公,形成更加独立的格局与机制。一方面,共享中心式财务管理避免了非财务部门和人员不必要的干扰,使财务管理更加专业化和有权威性。另一方面,集中办公和集约化管理促使企业财务工作不断拓展范围、增强力度,有利于逐步融入核心决策圈层,因聚合而产生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了财务管理在宏观管理层面的影响力,是改变传统模式下财务部门相对滞后、边缘化定位的重要手段。
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不仅存在相对分散、简单和局部化等问题,而且基本依赖人工操作,无论是普通凭证管理还是财务报表编撰,完全人工化管理长期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
一方面,完全人工操作始终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人为失误引发的错误、遗漏或缺失等问题。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其后续各环节必然形成连锁反应。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不少企业遭遇会计信息失真、失实等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完全人工管理必然存在人员数量有限而财务数据不断增加的矛盾。尤其是在企业快速成长和扩张时期,财务数据的增加接近指数级别,然而财务人员的数量通常维持不变。如此一来,有限的管理人员必然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而其工作效率也必然在如此不利局面中每况愈下。这也是传统模式下不少企业最基本的月度财务报告也需要延迟三四天才能上报的重要原因。
不仅是在管理品质和效率上存在显而易见的短板,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弱势也是企业发展中极其明显的缺陷。
这是由于完全人工管理状态的财务数据统计、分析既存在无意识的疏忽、错漏,更有可能成为有意营私舞弊的温床。尤其是当企业加快发展速度之际,财务数据在数量、类型、复杂程度各方面的变化都会给有心之人更多可乘之机。一旦深谙传统财务管理缺陷之人乘虚而入,企业便极可能顾此失彼、防不胜防。这便给企业埋下难以预估的财务风险隐患。倘若此类风险逐步累加,随着时间推移,当外部环境、市场变动超出预期,或企业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则隐而不发的财务风险极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完全普及,经济共享促进了管理共享。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最显著和突出的意义就是帮助企业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完善,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能够将涉及财务活动的所有数据、信息统一汇总至中心系统。而这些数据与信息的获取不再需要财务人员人工收集、整理,而是通过系统事先授权相应端口、节点自动上报、上传。如此一来,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财务人员便可大幅精简,将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企业投在财务部门人工环节的成本支出份额。而人工成本恰恰是当下上涨速度最快、所占比例最大的企业成本支出类型之一。
同时,平台化管理实现了点对点的实时传输,不再需要依赖人工逐层逐级上报、上交,实现了对时间成本的大幅压缩,这也是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节省。
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同时,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还体现在其有助于企业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一方面,财务数据在发生源头由直接经手人填报后提交系统,系统自动收集并汇总到中心平台。这就避免了中间环节出现人为篡改原始数据的风险。即便部分企业需要将原始凭证统一上交至财务共享中心,由财务人员录入系统,但由于中心内部制度中有初审与复核的规则,也能够防止人为刻意变更原始数据的问题。这种统一办公的中心化方式也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透明,是防止人为暗箱操作的积极举措。
另一方面,集中且独立的财务共享中心防止了非财务部门及其人员不必要的干扰,将基本杜绝部门之间串通造假的可能性。加之系统预设的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实现财务报表、报告的自动生成,这也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人为操纵的主观随意性,是预防财务风险隐患的又一重要措施。
在应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起步更早、经验更为丰富和成熟的欧美国家中,不少企业已经通过共享中心模式将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从常态化、机械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多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的分析研究工作里,帮助企业提高战略决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风险控制水平的主动性措施,是值得国内企业参考与借鉴的方法。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是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相对普及和成熟后的拓展性应用,因此在推进共享中心建设进程中首先要满足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要求,也就是严格遵循标准化原则。
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工操作状态有时会出现凭经验和感觉办事的问题。尤其是当逐渐熟悉常态化事务后,部分财务人员可能出于赶进度或图省事等目的不按规则操作,造成财务数据在类别、类型、规格等环节出现差异。也有其他部门人员由于不熟悉财务规则而在填制原始凭证等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缺失。这些不标准、随意化的情况都会给后续进行信息化升级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阻碍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构建。
因此,坚持标准化原则是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和战略原则。而要实现标准化不仅需要企业加强宣传教育,尽快普及财务基本知识和规范操作的技术,也需要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引导,在源头做好杜绝错误、堵塞漏洞的工作。
以共享中心模式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并非仅是财务部门一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到从业务到财务的全部环节。这是由于一切业务活动必然直接或间接产生资金或物资的流动、变化,而这就是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影响。可见,只有实现业务与财务的互联互通,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才能切实做到财务数据全面、详尽、客观、准确。而这就需要企业坚持立体化原则,打通从业务到财务之间的各种堵点和阻碍。
不仅如此,坚持立体化原则还需要企业在规章制度的高度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具有互帮互助的义务与职责。业务部门要在财务共享中心有需求时及时响应和回复,而不是刻意回避或漠不关心。只有从业务到财务的各项数据能够及时、全面地汇总到共享中心,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基于共享中心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这才是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所在。
企业财务管理是涉及从生产经营到管理在内所有环节、部门、成员的头等大事,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也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鼎力支持,而这就需要在思想观念上高度统一,以高水平的管理意识推动高水平的建设。因此,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制度供给、破除信息壁垒。
一方面,企业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财务共享中心的积极作用,教育引导各部门、人员充分认识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另一方面,只有在规章制度的层面给予财务共享中心足够清晰的定位,企业的构建工作才能得到制度支持和规范,从而实现构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因此,企业需要在原有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新增或补充有关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目标、形式、内容、要求、流程、特点等各项说明,使全体成员充分意识到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势在必行和行之有效。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也有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起更加健康、良好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氛围和生态。
同时,考虑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极有可能触及个别部门或少数成员的既得利益,企业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止小群体或个别人阳奉阴违,给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制造障碍。这是从根本上破除信息壁垒潜在隐患的重要措施,也是在源头保障财务共享中心后续运作顺畅、和谐的重中之重。
要避免传统财务管理后知后觉的缺陷,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光速传输与海量存贮的优势,充分前置财务管理监督与控制的功能,使各种风险隐患能够被掌控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落实责任制。
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构建风险预警机制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既要总结历史经验,又要参考同行较为成功的策略,还可以邀请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商共建。不过,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必然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也决定了财务共享中心构建风险预警机制要保持适度弹性,结合环境因素与企业自身情况动态调整。这既是确保风险预警机制实事求是、理性客观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过度反应、草木皆兵的重要手段。
同时,要保证财务共享中心的风险预警能够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企业还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即,有关风险指标、预警限值等要与特定部门、人员等形成对应关系,确保在触发警报时确有责任部门与人员承担直接或间接责任。这是避免风险预警形式主义问题的关键所在。
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是提质增效,更要强化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辅助参谋作用,使财务管理实现对财务活动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方位监督。而这就需要企业强化内控监督,优化考核评价,密切交流互动。
财务共享中心不仅需要完成常态化、基础性事务,更要主动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利用系统自动分析与人工研究的结果实现对企业从财务到业务、从生产经营到管理的全面控制。财务共享中心既要结合财务数据、分析报告指出业务活动中的缺陷和不足,又要基于专业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改进方案。
同时,企业决策层要结合财务共享中心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优化业绩评价与考核,使财务报表、报告的结论充分发挥其指导性,成为激发企业全员内生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导力量。
在此基础上,包括财务共享中心在内的内控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密切与各部门及其成员的交流互动,帮助各部门深入分析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引导各部门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促进企业内部各单位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而这也是新时期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深入发挥辅助战略决策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随着共享模式逐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加快共享模式构建已经成为推动管理科学化与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既要基于全面互联互通的网络覆盖,也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最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系统软件。但与客观因素同等重要的还有人员队伍的建设。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务工作较传统简单化、局部性的管理更有技术和专业要求,更需要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因此,企业应当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网络平台的同时兼顾人才队伍培养,尤其应当加快普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这不仅是由于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有助于实现更加高效可靠的全面控制,也在于国际先进同行早已基于管理会计实现了财务管理融入企业战略核心的目标。因此,新时期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不能止步于系统建设,还要着眼于管理理念、模式和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这才是现代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