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倩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接受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急救护理)和实验组(行规范化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可在提升其临床救护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急救护理;心肺复苏;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简称CA),指个体在无重大病变情况下心脏受到严重打击引起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致使个体全身出现严重缺氧、缺血。作为临床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心肺复苏可有效促进CA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表明,若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的同时给予患者以规范化急救护理,则可在提升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因此,本研究对规范化急救护理在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效果进行观察,现作如下阐述: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接受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急救护理)和实验组(行规范化急救护理)。常规组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患人数比14:13,患者年龄最小值32、最大值71,年龄平均(43.24±2.01)岁。实验组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患人数比15:12,患者年龄最小值36、最大值73,年龄平均(44.14±1.12)岁。经科学计算,两组基线资料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患者以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观察等常规急救护理。
1.2.2实验组
给予患者以规范化急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辅助主治医师行胸外心脏按压,构建静脉通路(至少2条)并为患者输注相应药物;随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快速冲管,将患者输注药物一侧的肢体抬高,以促使药物更好进入患者血机体内血液循环。②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以气管插管,并保持管道通畅及稳定。待患者恢复心搏后,应对患者心脏搏动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心室颤动情况,若患者存在心室颤动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并立即给予患者以电除颤急救处置。③治疗期间,若患者依然昏迷,则应遵照医嘱结合患者实际病况给予患者以亚低温治疗,以此促进患者头部及全身温度的降低。完成治疗后,立即实施物理复温处理。④加强心电监护。护理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即刻上报医师并辅助医师给予患者以相对应救治。⑤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以显效、有效、无效为评估标准;其中治疗后患者病症、体征完全消失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病症、体征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病症、体征未明显改善为无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主要包含胸部不适、记忆力减退、抽搐、反应迟钝四项。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救护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详见下表: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作为临床急诊门诊常见危急重症疾病类型之一,心搏骤停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坏死,且这一病症不可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救治复苏。作为临床救治心搏骤停的重要手段,心肺复苏可有效促进CA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从而为患者生命的挽救提供切实帮助。相关研究表明[2],如果在给予心搏骤停患者以心肺复苏救治的同时展开规范化急救护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心肺复苏救治效果,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质量,切实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给予常规组以常规急救护理,给予实验组以规范化急救护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
综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护理干預效果,可在提升其临床救护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俞惠.智能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094-2096.
[2]黄烨荷.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v.27(9):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