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燕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针对大学生未来就业专门开设了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其主要将大学生作为学习主要人员,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基本原理等进行叙述,从而为大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加快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课程思政主要包含课程思政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明确课程德育目标、优化课程教育方法、改善课程考核手段等,体现出课程思政的理想教学成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思政
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不断发展的主要资源,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高重视程度,使大学生可以对自身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透彻了解今后面临的就业竞争情况。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高效服务,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因为自身实践能力较差,再加上就业目标不清楚,导致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质量不良,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重点培育具备理想目标与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从而更好地处理大学生毕业难的问题[1]。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通过进行相应整合与计划,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制定恰当的职业生涯目标,最终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在校学习规划
高校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能够对学生发挥激励作用,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制定不同的目标,与此同时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可以不断意识到“证书”不能作为进入各个行业的万能钥匙,职业素质在职业生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在大学的各个环节,经过为学生讲解各种知识,该课程是否可以使学生们实时对社会上用户要求的不同变化进行充分了解,告诉他们怎样可以使市场要求得到满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毕业后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决定着课程思政是否得到全面落实。以往课堂教学主要将理论讲解作为核心,再加上课堂讨论或者情景模拟,讲课形式缺少丰富性,由于课程讲解缺少吸引力,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这就需要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其一,通过对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大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充分了解,把枯燥的理论应用于生动的教育素材中,强化时代感;其二,优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采取视频播放、话题讨论、学生展示和汇报、话题讨论、演讲和辩论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三,提高对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视程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转型与升级的今天,为信息交互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新媒体技术,采用录制视频能够为学生设置有关的讨论环节或作业安排板块,为学生营造新颖的课堂氛围,利用微信推送可以为学生关心的话题;其四,按照技能导向原则,有机整合理论和实践,摆脱课堂讲课的约束,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延伸教学环节,丰富实践内容,经过为学生安排有关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认知。另外,采取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聘请优秀校友、典型榜样等人员为学生讲解经验,争取实现理论和实践整合的理想效果,通过课内和课外互相补充,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衔接内容,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方法实现无形中教育的效果[2]。
(二)组建师资队伍
高校组建师资队伍过程中,应构建完善的任课教师准入机制,促使师资团队更加专业,并且需要在资格证、工作经验等方面严格要求教师,教师团队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具体状况,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构建人才互聘制度体系,解决高校教师在时间讲课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增强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力争发展为稳定性好、专业性高的师资队伍。讲课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拟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处理学生内心中产生的各种疑问。高校需要将就业形势、工作方法及就业政策等作为核心进行工作。为了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课程安排相应的系统培训。经过创新与变革,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3]。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构建健全的职业引导教师责任制度,使众多教师可以对该体制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透彻了解,招聘更多专业教师积极加入这个团队中。实施导师制,展开“一对一”、“一对多”的引导,导师为学生提供有關就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可以为学生阻挡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阻力,防止学生向错误的就业方向迈进,达到个性化指导的目的,优化学生的就业理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需要擅长对各个年级学生的课程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各种状况,拟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结合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入学至毕业的每个阶段融入六个方面(职业发展规划、创业教育、生涯和职业意识、求职过程指导、提升就业能力、职业适应和发展)的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实际,同时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对就业服务、职业发展及专业引导提高重视程度,特别是为了符合多元化市场要求从而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结论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每个高校招收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社会中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在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促使就业市场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然而高校在培养与增强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应让学生符合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让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透彻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竞争力,经过在高校中的学习与引导,能够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市场职业定位,可以让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从而精准掌控自身今后的就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毛长明,郝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现途径研究[J].国际公关,2020(9).
[2]吴碧珍."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路径探索[J].2020.
[3]蒋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和实现路径探析[J].2020.
课题: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就业和人才服务领域研究课题项目“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应用研究—以职业教育为视角”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孔晓燕,1975年8月9日,汉,山东济宁,学历: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97090EAE-D92D-480B-B195-75AB4BE9D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