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岚
一、教学内容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前教育工作是幼儿思想启蒙的关键举措,也是“五育”工作渗透的主要渠道。现阶段幼儿身心、情感、认知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学前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与引导意义,甚至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主题性区域活动是以区域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娱乐活动的双重引导幼儿完成学习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更符合幼儿的综合特征,进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此教学案例以“科学”为主题,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其思想认知、能力素养的双向发展。
二、教学案例设计
围绕安全教育主题特点,将活动区域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并设置相应子主题:第一部分的子主题是安全教育科普,目的是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第二部分的子主题是安全教育宣传,目的是通过实际活动宣传,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德育品行的全面发展。
(一)安全知识记心间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我从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两个方面开展区域活动。首先,我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的消防安全设备,并借助信息技术讲授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再次过车公众,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了相应的线上模拟操作板块,引导幼儿实践操作,使其明确消防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式。最后,我还开展了消防模拟演习的游戏,为幼儿准备相关道具,并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消防人员,教师需要对其讲解灭火器、消防阀等物品的使用技巧;二组扮演普通市民,教师则需要对其讲解自救的相关知识,例如:如何熄灭自己身上的火苗?如何快速逃离现场?如果遇到浓烟,又该如何自救?等等,并拍摄幼儿的实际表现,在最后的交流探讨的环节中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提升他们安全意识。
其次,在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为幼儿投放了相关的材料,如:“三无”食品、过期食品、“高仿”食品等,让他们在视频、活动指引的帮助下,正确辨别出劣质食品,提高自身甄辨能力。之后,我开展了“班级寻物”游戏,准备了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将它们藏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寻找与其最匹配的包装袋。同时,我还加入了一些“三无”包装袋,虽然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但在此过程中,幼儿考虑得更加全面,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可食用期限的相关知识,让幼儿观察食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在活动任务的引导下准确计算出可食用范围,进一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为其日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安全意识立于行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的在于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幼儿理解的同时,使其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识及其内涵,以促进自身能力、认知的协同发展。通过上述活动,大多数幼儿已经具备基础的安全意识,也能够根据一些信息来甄别身边的事物。为此,本环节主要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将安全意识真正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中,实现其德育品行的综合发展。
对此,活动开展前,我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某校食堂因操作不当而着火”实际案例,并向他们询问如何避免这一事故的产生?有的幼儿认为,应该由专业人员对食堂进行定期进行检查;有的幼儿认为,需要张贴相关标语,以此警示;有的幼儿则认为,需要提高食堂人员的安全意识。为此,针对幼儿提出的内容,我设计了“安全宣传”区域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根据现有的道具材料,与幼儿一起制作宣传标语、宣传手抄报等。在此过程中,家长则负责文稿的书写,而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认真地进行版面设计、涂色和绘画,每一篇文字都在讲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幅作品都诠释着家长和幼儿对安全教育的共同关注。在这样温暖的亲子游戏中,促进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此同时,我还对幼儿的创意想法进行点评,并将他们的作品统一布置在安全教育区域中(如图1,图2),以此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案例小结与反思
根据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总结了三点教学经验:首先,合理创设情境,科学设置问题,给予幼儿最大程度上的课堂体验。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情境、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衔接各个教学环节,而且在多层问题的推动下,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从最开始的案例观察,到后来的安全教育宣传、安全教育环境创设等环节,自身能力、素养得到了快速成长,对安全教育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其次,要鼓励幼儿自主思考、总结问题。本次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为他们创设了多种生活情境,设置了多种类型的问题,帮助他们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后续安全宣传活动中启发他們的安全意识。但同时,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并未与幼儿形成良好的联系,而这也是我日后教学工作开展应注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