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英
摘要: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混合式教学引入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小学生前期预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进行课后总结。这样才能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台,我国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教育也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此使得广大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教学很大程度上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近些年,无论是中小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各个学科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并且收效颇丰。
一、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學方法过于枯燥
现如今,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气氛都比较沉闷,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越来越模式化。师生之间能否有互动要由教师来决定。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表面上看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实际上还是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传统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围绕着认字、组词、造句和阅读理解来进行,学生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还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还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却没有听课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没有将小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围绕着教材中的内容。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虽然教育部门一直提倡要让学生“减负”,但却一直没有将“减负”落到实处。现如今低年级的小学生也有很大的课业负担,教师却没有按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生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教师运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率,还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之间在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成绩上,就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导致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家长意识不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但是却因为教学内容受到了家长的忽视。很多家长认为,语文学习比较简单,只要孩子认识字,能简单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自己独自应付考试。大部分的家长喜欢在课余时间给小学生报一些培训班或者训练营,但却很少有家长给学生报语文学科的。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同时也会影响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引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说,一旦其对于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则其必然能够投入其中加以钻研。由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善于实现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以往小学语文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但是部分教师受学生升学压力以及考试成绩的影响,仅仅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及其所表现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师所采取的说教方式以及收获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信息技术手段具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重功能,因此,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不再将语文阅读教学视为读课文、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到语文的意境之美,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
(二)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具象化知识的展示途径
语文阅读是文字、词语、句子所组成的篇章,通过结构和语言来展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者是达到某个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尤其是很多文章概括性很强,文章的含义潜藏在文字的背后,不经挖掘根本无法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为学生进行具象化的知识点展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特定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形成深刻的感官认识。如笔者在带领学生阅读非常抽象、概括性强的古诗词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诗词当中的意境以及诗人的创作情感,便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了有关古诗词的生动的视频、图片等课件内容,在课上为学生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从图像的演示过程当中领会出了诗词所渲染出的意境,这对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诗词的深入理解有着显著的帮助意义。
(三)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组织学生进行大阅读、深化理解的重要阵地
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小学生对于网络所表现出的依赖与喜好,并就此设计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阅读不再仅限于原来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也更加广阔。尤其是在如今“大语文”的倡导下,大阅读、深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标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节点,也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组织学生进行大阅读、深化理解与洞见的重要阵地。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不仅仅为学生解决了字词句的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更高效的同时,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虽然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有着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但是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与诱惑。如何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使学生在面对花花绿绿的图片、视频诱惑的同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是需要教师接下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美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9(1).
[2]王晓琴.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