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晔旻
“四川话”其实是个并不严谨的概念。一方面,四川省并不只有一种方言,由于过去“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四川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土广东话”的方言岛,而所谓的“土广东话”其实就是客家话。另一方面,“四川话”又不局限在四川省内。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为中心的西南官话(成渝片)内部相当一致,即便重庆已经脱离四川省直辖了20多年,重庆话在许多人眼里还是可以算作“四川话”。
四川话里有好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汇,“龙门阵”“巴适”大概算是其中流传较广的。除此之外,“苏气”一词也值得一说。在四川话里,“苏气”的意思其实有好几个。“漂亮好看”可以说“苏气”,“大方气派”可以说“苏气”,感觉痛快舒服还是可以说“苏气”。这些意思的共同点是褒义词,只不过在字面上都难以令人联想到跟“苏气”有啥关系。
说起“苏气”的来历,当代著名四川作家李劼人倒是给出了解释。他在小说《死水微澜》中这样写道:“与一般乡下新娘子,只要见了生人,便死死把头埋着,一万个不开口,比并起来,自然她就苏气多了。”大约也是担心读者不理解“苏气”的含义,李劼人还特意加注说明:“四川人习用语言中,凡是称道一个人的态度大方,打扮漂亮,都叫作苏气。苏是苏州,气是气象。”
也就是说,“苏气”其实是“苏州气象”的简称。四川与苏州,相隔很远,为什么四川话要用“苏州氣象”称赞美好的事物呢?民国20年(1931年)发行的《南川县志》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从前外来服饰之物,苏州为美。故土语通称人物文雅、脱俗曰苏气、苏派……”
为什么会有“从前外来服饰之物,苏州为美”这样的认识呢?这与苏州的地位大有关系。今天的苏州只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但在清代,它是江苏的省会之一,在明代,则是南直隶的重镇。明代中后期之后,苏州就以经济发达、商业繁荣闻名全国。史料记载:“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
这样一来,苏州就俨然变成了明清中国的“时尚之都”,与今日之“北上广”大约相差无几。无论衣食住行,乃至行为举止,一旦在苏州本地开始流行,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蔓延至全国。明代万历年间,浙江临海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一书里就感慨:“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古人当时就已将这种现象或潮流称为“苏样”或者“苏意”,与“苏气”已经相当接近。从这个意义上说,至今在四川话里保留下来的“苏气”,倒是可以算作一个古色古香的时尚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