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最小的一位

2021-01-02 15:16善俊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竹林七贤王戎司马

善俊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他出自魏晋高门士族琅邪王氏,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不取道旁李”是现代人对他最为熟悉的故事,而实际上,王戎的人生远不止这么简单。

王戎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小饱读诗书,聪慧异常,七岁时就拥有了令人惊讶的洞察力。有一天他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一动不动。人家问他为何如此矜持,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还能留下这么多李子,说明这棵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很苦很难吃。这就是“不取道旁李”的经典故事。

小小年纪便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因此,当王戎父亲的好朋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认识王戎后,和他不拘辈分成了忘年交。后来,在阮籍的引荐之下,王戎早早地便加入了“竹林俱乐部”。但与以超凡脱俗著称的“竹林七贤”其他人有所不同,王戎俗得出奇,最典型的就是抠门,简直嗜钱如命,可谓是中国版的“葛朗台”。

王戎抠门的故事有一则也和李子有关。据说王戎家种有许多优良的李子树,但他只拿来卖,从不送人,而且他只卖“无核李”。这并不是王戎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而是他怕有人得到李子核后种出同样甜的李子来抢自家生意,所以每次卖李子,王戎都要想方设法把李子的核挖出来再卖。

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书籍,书里开设有“俭啬”一门,记载了魏晋时期九个典型的抠门故事,而王戎一人就占了四件(卖李挖核便是其中一件),其他三件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有一回,王戎的侄子结婚,他仅仅用一件单衣作为随礼,这可闹了大笑话,但王戎可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没过几天竟把那件单衣要了回去,还对侄子说:“谁说给你随份子,这么漂亮的衣服,我只是借给你结婚的时候穿穿而已。”王戎的抠门并不是具体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所有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一样。王戎的女儿结婚时向他“贷”了一笔钱,王戎心里始终惦记着此事,每次见到女儿就板着一张老脸。女儿自然对自己这个铁公鸡父亲的心思心知肚明,赶紧想法子还了“贷款”,王戎这才安心。

王戎晚年位列三公,成了大晉首屈一指的大佬,名下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即便如此,他还是常常在夜里点上蜡烛,把筹码算盘摆一桌,不停地核算家里的财产有多少,活脱脱一个守财奴。

王戎虽爱钱,却明白生财有道。十九岁时,他的父亲王浑去世。王浑在当时很有名望,他的一些朋友凑了几百万钱,要送给王戎做慰问金,但王戎拒绝了这笔巨款。他知道,不能因为钱把父亲一生的好名声给败坏了。

三国归晋后,王戎因功晋升为安丰县侯,官越做越大,底下动歪心思的人也就多了。比如南郡太守刘肇送了五十端高档细布给王戎,王戎明白这是行贿,便将礼物退了回去,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刘肇。

这件事后来被人作为把柄,在晋武帝司马炎跟前告了王戎一状:对贪官污吏表示感谢,说明王戎也不是什么好人。不过,司马炎却说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话:“王戎这样做可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同僚不难堪啊!”皇帝可是明眼人,他看透了王戎的用意,也从侧面敲打了想要抨击王戎的人。

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王戎也是如此。比如他在自己的妻子面前就十分可爱。王戎的妻子喜欢叫他“卿”,这是个非常亲昵的称呼,但王戎害羞,听着也别扭,就对妻子说:“你这样叫我礼节上是为不敬,以后别这么叫!”妻子振振有词地说:“我因为亲你爱你,所以才叫你卿。我都不能叫,那谁还配这样叫呢?”王戎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说:“夫人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王戎还是晋代有名的孝子。王戎的母亲去世时,他虽然没有遵从礼法约束自己的生活,但却因太过伤心瘦得皮包骨头,面容憔悴,甚至走路都得拄拐杖。当时,王戎的朋友和峤的父亲也去世了,和峤哭得死去活来,还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夜睡草席。那段时间,两人共同的朋友刘毅常去看望他们。有一回,司马炎见了刘毅,就说:“听闻和峤悲伤过度,让人担心啊。”刘毅却说:“和峤极尽礼数,但精气没受损;王戎虽然不拘礼法,却哀伤过度。所以,此时更需要关爱的是王戎呀。”简而言之,和峤的孝是外在的,而王戎的孝是内在的。王戎对于亲人的情感少了几分形式,但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却令人感动。

王戎也是一位极其“识时务”的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为了生存下去,王戎摸索出一套处世之道,得以保全自己以及整个家族。

晋灭吴之战胜利后,王戎历任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要职。“八王之乱”开始后不久,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夺取大权,之后又掀起了多场政治风暴,名士大臣被杀害、贬谪成了家常便饭,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利用贾后乱政所造成的社会不满发动政变,取代了贾南风,独掌大权。司马伦有个叫孙秀的亲信,得势之后乱杀无辜,一时间血流漂杵。按常规,王戎从前附庸贾后,理应被干掉。但他却因曾经卖给孙秀一个人情,得以逃过一劫。

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想要得到更高的品级,就需要获得名士的好评。孙秀年轻时在琅琊当小吏,名声差得出奇,但他却想让王戎的堂弟王衍为自己正名。王衍本不想搭理这个名声败坏的混混,可王戎却看出此人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于是劝王衍给孙秀一个满分好评。想到王氏兄弟当年的这个人情,孙秀便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强制两兄弟退休,不再担任官职。

很快,齐王司马冏取代了司马伦,王戎成功复出。没几个月,河间王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冏。司马冏问王戎该如何脱身,王戎被迫表态:“您是起义兵匡扶大业的功臣,但赏罚失当,埋怨的人多,建议您主动回封地,还可保住爵位。”司马冏的谋臣葛旟顿时青筋暴起,怒斥道:“汉魏以来,哪个打道回府的失势王爷能得到保全?眼下就该把提这种建议的人先砍了头!”王戎被吓出一身冷汗,他急中生智,借口尿急逃入茅房,然后把心一横,假装五石散(当时流行的一种上瘾型药物)药力发作跌入粪坑。上来后表示:“本人刚才的言行皆是药力发作所致,不可當真。”我们无从知晓王戎当时的表演有多么生动,反正司马冏是信了,王戎再一次拯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后来,司马冏战败,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相继掌权。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七十岁高龄的王戎与晋惠帝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挟持,被迫前往讨伐驻扎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最后一败涂地,王戎和晋惠帝都成了司马颖的俘虏兼人质。

不久,司马颖也被打败,之后向西逃跑,王戎趁机逃到了郏县。恰逢郏县遭遇饥荒,饿殍遍地。当时的县令华谭正在设法抚恤百姓,王戎知道后便捐出了三百斛粮食。虽然活得如同墙头草一般,总是随波逐流,但这是在乱世之下的生存之道,在大是大非面前,王戎依旧能够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王戎留给后人许多津津乐道的趣事,但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有趣,反而十分黑暗。在腥风血雨的时代洪流中,他只是一粒微尘,与时舒卷、与时浮沉。童年王戎便能看出道旁的李子是苦的,自然也能洞穿那个时代的酸甜苦辣。道旁李苦,但更苦的,是魏晋乱世下的人们。

猜你喜欢
竹林七贤王戎司马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王戎识李
“司马”本不是姓
“司马”原来是官名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德行第一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