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柳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学 浙江平湖 314211)
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是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所设立的教学模式,其将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划分为几大类,进而仅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阶段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此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无论是在当前的教学抑或是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其都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得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以及相应的运动技巧。但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其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并且并无创新性质,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并无较强的学习兴趣。此外,受相关制度的局限与影响,传统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技巧与技能进行训练,使得学生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更是阻断了学生体育潜能的有效发展。而在现代教学的模式方法中,则摒弃了这种固化的教学思维,教学形式的多样创设,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体育学习与训练的热情,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其中,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更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与合理性质,使得学生在此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使得自身的体育优势得以有效的发挥,同时亦能够基于自身个性条件选择与之相符的专业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1]。
除此之外,体育选项课的设计还能够有效的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各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表现性,不论是从基础的学习能力抑或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而言,身体素质亦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还应当以更具科学合理的形式进行教授,结合学生的不同之处,使得学生得以选取适应自身个性能力范围的课程项目进行体育学习。如此一来,则能够有效地促使各个学生对于体育的期求,亦能够得以在此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分层教学的核心主要立足于学生,因而教师当以学生为主要分层对象进行全面综合的评析,以了解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与能力水平,其包括于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爱好、个性特长、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基础等方面,进而据此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较弱、中等、较强等类型。在对于较强的学生类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是以处于较好的体育阶段,即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具有相应的体育特长项目;而在对于中等层级学生类型当中,处于这部分层级的人数相对较多,学生的能力处于与教学设计相符的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则可依据正常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指导;相较于能力较弱层级的学生,其各方面能力条件都较为薄弱,因而教师则需要从基础阶段进行培养,并发展其对于体育的兴趣,以便于更具效果的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所了解的知识领域各不相同,因而在对于认知方面亦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亦需要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将与之相符的教学内容渗透教学之中,以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使其个性得以有效发展[2]。例如,在篮球项目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则可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层级设计,如对于投篮具有倾向作用的学生,安排其进行投篮训练,使得学生得以在训练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投篮技巧,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再如,对于单一训练并不具备兴趣的学生,教师则可组织其进行传球与运球活动的训练,使得其得以在不同的情形下进行传球与运球技能的练习;在对于并无明显特长与弱项的学生,教师则可组织其进行比赛活动,以积累实际比赛的经验,并在比赛过程当中寻求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等等。
针对不同层级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亦是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下,教师当以结合学生的层级进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避免集中统一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当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进行知识的传授。有目的的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进步与发展。同时,针对于相对较难的部分,教师亦是应当对于学生进行支持与鼓励,以培养学生的信心。
分层教学对于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学科而言,是以最佳可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受各方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阶段能力具有相对较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则可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以在此科学教学模式下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