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需远离固定腔调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朗读固定腔调的成因与对策

2021-01-02 16:39
课外语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腔调语调语感

邹 丹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6)

固定腔调一说,是新闻播音领域常听到的术语,是指在播音时一种固定不变的、格式化的、刻板的声音形式。长期以来,我们以为只有农村小学学生的朗读问题比较严重。但是,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城区不少学校的低中年级学生在朗读时,一词一顿、词尾音拉长、轻声词拖音等固定腔调也很重。

很多班级学生的朗读声中,神话故事《羿射九日》、优美的散文《西湖》、流传千古的名诗《枫桥夜泊》,几乎每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样的停顿,一样的语调。“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但是,在这样的朗读里,文字仅仅只是符号,没有意义,没有感情。

形成这种固定腔调,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朗读水平、文字表现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还会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影响。而初高中“朗诵主持社团”的学生,即使是在个人朗读时,也有或轻或重的固定腔调。这难道与小学低中年级时形成的固定腔调没有一点儿关系吗?

为什么学生朗读时易形成固定腔调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到位

我曾与数十位语文老师交流过学生的朗读现状,发现老师们对学生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但在关于学生齐读问题的问卷中,对“你认为教师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朗读水平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参加问卷的50位低中年级语文老师中,有49位选择了“是”。由此可以看出,老师们都意识到了:老师越重视,学生的朗读水平才会越高。是什么造成明知教师的态度很重要,却依然不重视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考试不测试朗读,花再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朗读似乎也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作用。学校、老师不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提高?学生朗读的现状如何改变?

二、指导方法不够专业

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没有重音,不仅存在二声扬、四声降不到位,一词一顿的问题,还有词尾音四声变一声,轻声也读成一声,且词尾字音拉长等现象。朗读声中,听不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毫无思想感情的流露。这一现象在齐读时更为突出,因为大多数老师对学生齐读的要求只有“正确、整齐”,而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一词一顿。每一顿都能让他们找到相同的节奏,相同的节奏不断重复,就更不容易产生失误了。

也有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尝试纠正。但是,老师的建议大多是“不要一词一顿”“要有感情”等笼统的、模糊的指向,不要说低年级的学生,就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指导下得到提升。

三、朗读形式不够多样

经过调查,我发现很多班级的早读课都是以齐读的形式。语文课上,有老师为调动学生读的兴趣,采用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也没有走出小范围齐读的圈子。还有老师会不断地要求学生齐读时的气势,以至于学生扯着嗓子喊,全无美感。教室里听着是“书声琅琅”,殊不知后患无穷。

其实,每一个班都有语感非常好的学生。他们个人朗读的时候,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非常好地表达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这些孩子为了保证读书声音的整齐,不得不跟着集体“顿”起来。日子长了,好语感在这种全面的“浸润”下,只能一点点被侵蚀。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那么,怎样才能去除学生朗读的固定腔调,保证学生朗读素养的形成呢?

四、多方重视,检测日常化

(一)老师要重视朗读对语感形成的重要作用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学生有了好的语感,就能在阅读时迅速地抓住文字中的有效信息,感知文意,体悟情感,领会寓意。长远看,后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字材料时,必须具备高度的语感水平。短期效应里,学生的各科学习过程中,应对各种考试时,都需要用上以语感支撑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学校要重视朗读检测对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作用

语文考什么,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风向标。语文教学内容中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甚至是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况都可以体现到一张试卷上,唯有朗读一直被考试遗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语调和语气”怎样考查?如何才能了解学生有没有“矫情做作”?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每学期末,在书面检测之前,都会进行朗读口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老师对学生朗读水平提升的重视程度。改变考试制度,将朗读水平测试纳入考试范围,会给师生带来朗读的终极动力。

(三)学生发现朗读水平提高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价值

当学校、老师给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很重要”的心理建设、氛围营造,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自我钻研、自我提升。随着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语感越来越好,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随之增强,学生受益后,对朗读的兴趣也就会更强。这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增强语感,指导专业化

(一)范读,给学生优秀的模仿样板

在学生读书前,老师常常会提出一个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但是,怎样读才是有感情地读?范读,就能给学生一个需要达成的标准,一个可以模仿的样板。老师给学生正确的停连和语音的示范,学生在这一方面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语感就能形成。当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正确的语调朗读,能正确地停顿时,少部分语感不够好的学生也会在熏陶中慢慢得到提高。

给学生提供的范读不仅可以来自老师,也可以是班上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或是名家的高水平朗读录音。

(二)录音,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

录音对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改变朗读时固定腔调的作用非常明显。一个班级学生在听完自己班级的齐读录音后,非常准确地找到了他们读书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读书这么难听。”“我们读书的时候一词一顿,其实我们平时说话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我们把‘的’读得太长了。”……

随后,我以一个自然段来指导同学们齐读,连续练习几遍后,学生齐读的语调已经基本到了正常水平了。录音,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作为对比教学的手段,还可以纳入平时练习的自我提升方式之中。只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准确地感知耳中所听到的声音是否具有美感。

(三)指导,教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一段文字,如何更好地“形之于声”,是需要用技巧的。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这里所说的技巧主要是指已经理解了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调动起内心感受之后的外部表达手段。朗读的技巧主要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方面。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为例。老马说话的语气是平和的,语调也要平;小马性格活泼,朗读他说的话,就需要用灵动跳跃的节奏,语调也要高一些。即使是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的语境下,朗读的语气也有差异。小马接受妈妈布置的任务时是充满信心的,朗读时要轻快,语调要高;遇到困难后回家再面对妈妈时是稍带羞愧的,朗读时语速要缓,语调就不能高了。

六、激发兴趣,形式多样化

朗读,可以有多种形式:齐读,读出磅礴的大气;个人读,读出深发的真情;对读,读出充满趣味的节奏。坐着能读,站着能读,手舞足蹈着也能读。

朗读,不仅可以在教室里,讲桌前,换一个地方,也许就能唤起学生的别样感受。茵茵草坪上,学生诵《彩色的梦》;灿烂春花前,学生吟《村居》;高高舞台上,学生演《蜘蛛开店》;斑驳树影下,学生阅《小毛虫》。

朗读,还需要营造氛围。一次朗诵比赛可以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掀起一阵热潮。学生要从大量文章中尝试、选择合适的朗诵材料,然后反复练习、熟悉材料,甚至根据材料配乐,到最后以最佳的状态参加比赛。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最大的成长。

相信,只要老师们重视了,就会使用合适的方法,举行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让美的书声荡漾在语文课堂之上。

猜你喜欢
腔调语调语感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