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华
(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35)
目前,我国企业中业财融合理论模式的应用尚处于初级的探索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企业要重视业财融合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加强应用与实践,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更好的发展。
业财融合作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管理在实践、理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新,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相较于以往也有明显的提升与进步,业财融合即为管理模式创新的表现之一。以往的财务活动中,通常只包括对后期业务的核算结果,以便分析出对整体经济效益产生的相关影响,而对业务活动前期是否对经济效益产生相关的贡献值并不在意。业财融合的作用便在于能够在会计管理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查找出影响业务活动的本源,并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思维,借助各种各样的财务工具将业务活动的每一个不同阶段分别做出提前预测,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结果和过程,为保障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因而企业的重点也应落在质量控制体系是否有效落实到位,能否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企业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目的在于将内部控制信息有效展示出来,若财务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盈利能力也就愈强。从中可以得出,规模大、发展好的企业更愿意展示其内部控制的相关真实信息,因为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财务文件的可靠程度。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财务的文件真实性、可靠性相应就会有所降低,企业也就更容易发生财务危机[1]。
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于衡量、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运作效率,并相应的通过内控的自我评估模式以及相关考核模式对有可能造成组织目标风险的因素予以有效的排除,为企业高效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标准,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依据。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成果。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业务与活动。业财融合模式主要强调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业财融合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企业内部各种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所有事项结合起来,全方位的对数据进行衡量、实现财务的有效控制。进而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到对企业的预算和管控。业财融合能够有效将财务活动提前进行预测,并将数据信息反馈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避免业务活动中出现的风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信息之间得到有效交流和沟通能够架构起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为企业营造良好和谐的经营环境。业财融合模式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人员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共同体。因而要求企业员工不仅要对自身业务相当熟悉、更要适当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建设质量的提升。所以,业财融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对内控体系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更能提高部门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多数的企业运营数据显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管理系统,而系统软件的设计方式、思路往往仅满足本部门的管理需求。而有些业务的相关数据无法通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所需要的财务数据,造成了企业财务、业务部门无法高效融合,数据与数据之间缺乏共享渠道与机制。在业财的相关口径对接上缺乏相应的规范与原则,整体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管理,追溯无源。当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交相关数据报表时,财务部门往往无法对数据形成符合要求的报表进行披露,因而需要对有关数据进行二次的加工与处理。但又会出现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辅助数据认可度较低的情况,整个操作流程双方难以达成共识,造成财务信息数据失真。使得整个管理决策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更无法落到实处,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增加了难度。
企业若想提高内部管理控制质量就需要重视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使用以及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内部控制环境是实现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基础,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实施的范围。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对于内部环境没有相应的重视程度,缺乏完善的内部环境控制体系,业财融合模式的开展仍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彼此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职责划分不明确、主要岗位由亲信担任,企业整体规划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以及监管制度。除此之外,尽管部分企业内部存在审计部门,但权责有限且受到领导管理者的制约与管理,无法独立自主的完成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积极作用。风险评估机制是需要详细的划分出企业将面临的可能风险要素,因此,企业要重视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进而能够有效判断出企业在发展中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范围。将业财融合模式依照财务的相关指标对企业内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准确评估,能够提前判断风险,降低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
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技术不断发展不仅改变着信息的内外部的传递方式,更能改变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业财融合的模式能够促进企业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从客观角度来看,业财融合能够有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使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平台若要发挥真正的作用,需要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以及各部门的员工的配合。与此同时,与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相结合,相应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控范围内,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工作[2]。
在企业中,业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在于相关业务指标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对于业务活动开展期间内的投资、营销以及运维情况并不重视。财务部分的重点核心内容在于对企业进行完善的价值管理,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于财务状况更加注重。此时,两个部门工作目标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与差异,极易造成目标不统一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业务部门为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完成相关的工作指标,常常会利用一些不实的信息,使得工作指标表面呈现完成的状态,实际却可能存在问题。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作出判断并作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为能防范企业经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财务部门则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若在此时,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使财务与业务部门达成有效的平衡,企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另外,以往的财务工作内容简单,结构单一,重复性强。而业财融合模式则要求财务人员能够模糊职业的角色,与各业务部门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而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走向,提升财务管理价值。业务部门的习惯性思维导致忽视财务知识,两部门间的合作性较差,面对业财融合的发展要求,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经济发展形势日渐复杂,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有了良好的环境。因而,在财务管理中需要注重融会贯通,掌握财务工作实际工作流程,并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使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能够和谐高效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对业财融合模式理解不全面、认识不够深入,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缺乏认知能力,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弊端。业财融合下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相较于以往的管理模式,体现为涉及范围更加全面,体系更加完善,因而加强了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但是多数的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缺乏对整体环境的感知能力,个人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待改善,甚至存在心理调节能力弱的问题。在数据发展的大环境下,未能及时树立正确的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的相关概念,对相关新知识点与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进而极易造成企业在进行业财融合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发生管理的风险,降低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质量。
企业发展若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保证优质的内控环境,一方面,需要构建内部的股权结构,再合理分配股东的股东比例,使企业内部能够有效运转。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各个层级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权责明确。在企业领导阶层,要确立管理股东、中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并建立董事会对管理层级进行有效监督,并对股东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及时进行监管和评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审计部门,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由审计部门负责企业内部管理的工作质量,并监督企业内部发展、运转情况,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3]。
企业发展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内控制度,更要求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及时作出相应的考评机制。之所以要对内部控制质量作出考评,是因为如果企业内部的控制质量未达到相关的要求,则该公司所公布、披露的财务信息状况很有可能存在问题,例如质量不高等情况。内部控制质量的考评需要以五大要素作为根本,并依据COSO委员会以及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评价标准,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上述措施不仅能够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进而有效提高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更能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管理质量,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潜在价值[4]。
企业员工对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业财融合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员工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既需要对财务知识进行有效掌握,更要对其他相关技术知识进行了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并非只需要财务部门作出积极的改变,企业其他部门也需要保证掌握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拓展知识、业务能力范围。企业在掌握相关业务能力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控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管理水平。因而,企业需要为员工建立合理的沟通平台,扩大内部员工沟通与交流的范围,从而使交流信息在企业内部能够有效的传输,避免人员调动或者业务变更而出现信息脱节断层,致使决策出现严重失误。与此同时,企业应积极建立优质的业财融合队伍,员工既要对自身负责范围有清晰认知,更要对其他内容有全方位认知。除此之外,企业更可以选派优秀人才组建专门的业财融合部分,对业财融合工作进行单独运营,加强部门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组织专业知识讲座、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业财融合专业技能的培训,进而提高部门整体人员素质,从而加强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一方面,企业在内部控制点建设中有效推动业财的融合,需要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高效应用,通过完善信息技术系统,进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模式。依据数据信息,建立业财融合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将业务数据及时、有效的进行填报与披露,使财务管理系统愈加完善,向业财融合模式发展与转变。与此同时,业财融合模式的重点不仅仅是信息系统对内部资料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内部决策和外部所形成的报告信息进行充分合理分析,进而加强客户、监督者、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解决财务与业务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寻找业务与财务效益的平衡点。使业务指标不再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益的唯一途径和标准。积极利用财务对信息数据的评估作为指导相关业务活动,并能够积极依据业务活动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以业务指标作为参考依据,业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将业务部门的业绩指标与财务效益进行融合,并进行综合的考量。
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创造部门,便在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因此,更要强调两者部门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模式,双方部门能够加强深入合作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应积极引入财务数据信息,依照提取的相关财务信息分析相关的发展目标,将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环节能够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在经营过程中实现低成本的采购,精准度高的营销费用投入以及完善的产品分析等。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5]。
通常情况下,企业有效引入业财融合模式后,其企业预算包含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进行参与的管理模式。另外,还需要将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辅助的预算管理,完善数据采集模式,有效扩大采集范围。财务部门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将年度目标分解为月度目标,进而有效与考核机制相对接。除此之外,有效建立经营数据化的信息管理台账,并进行实时数据通报。采用定期召开预算成本分析会议的方式,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相关的经营数据和信息,对整体经营状况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预警提示,能及时调整预算的差异,发挥预算的最大实用性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管理控制,而提高内部管理质量的方式则需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通过借助先进的技术信息,有效将业财融合模式与内部控制贯通在一起,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监督考核机制,培养专业的、综合性的全能型人才,通过专业的培训制度形成高水平的业财融合团队,推动企业的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