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破解

2021-01-02 22:54:33李冠南程云喜常宁宁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微资本融资

李冠南 程云喜 常宁宁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

一、问题的提出

小微企业归属于私有企业的范畴。目前大中型、小型或者微型是私有企业主要划分成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那些个体工商户、由个人出资建立的小型或微型的作坊等都是小微企业。我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划分小微企业规模,且这三个标准需同时满足:一是按照企业的资产总额。工业类型的小微企业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非工业类型的小微企业,在1000万元以下。二是按照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划分,对工业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工业企业在职员工总数不高于100人,非工业类型企业在职员工人数低于80人。第三个划分标准是税收。确定成为小微企业范畴的企业,在当前年度应纳税金额不高于100万元。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改革开放40多年,小微企业搭建了锻炼选拔优秀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贡献率在60%以上,国家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在一半以上,专利发明和新产品开发的完成率分别为65%和80%。小微企业解决了国内近20%的人口就业问题。所以它在稳定增长、保障就业和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微企业的贡献和它的发展情况是截然不同的两面,它在发展中普遍受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困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经贸关系呈现出严峻态势,尤其是在2019年年末以来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皆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开展业务。由于小微企业整体规模小,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故其主要融资来源为银行贷款,但小微企业所暴露出的抵押物价值不够、信息透明度低以及风险抵抗能力弱等诸多短板,通常银行会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规避这种高风险贷款。从另一个方面讲,作为一种隐形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企业弥补规则上的不匹配,客观层面上缩小了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扩大信息透明度进而获取有效金融支持。但不同企业其社会资本拥有的程度是不同的,就意味着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情况也是不同的。在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站在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约束

1.小微企业融资

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的MM1和MM2定理是最早探索企业融资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MM理论是现代融资理论的基石。此后涌现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小微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其研究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认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困难。比如,Varouj Aivazian等(2015)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设置较高标准,比如增加抵押担保要求,也是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1]。二是受小微企业本身的财务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较低、企业经营发展积极性不强等自身缺陷的影响,易遭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排斥,使其贷款给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三是由于金融产业发展不够健全以及造成的金融供给端规范性不足、金融基础设施不甚完善、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有关的金融产品不足等的状况,也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程度。比如Ramana Nanda(2012)研究指出,受大银行组织和地方银行竞争强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将会被制约,而且在垄断模式的银行市场结构下,小微企业所面临的信贷配给问题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2]。四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小微企业资金可获得性的提高易受宏观经济发展的波动、信用担保体系所发挥作用有限等问题的干扰。如何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融资需求难题,学者吕劲松(2015)提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需采取措施完善小微企业的金融基础设施,针对小微企业构建专门金融服务体系[3]。对于企业较高水平的融资约束,严若森和姜潇(2019)研究指出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环境来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这样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也会降低[4]。Allen N. Berger等人(2006)提出从小微企业自身出发,强化资本结构与财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扩大企业自身信息公开度,提升信用等级,精确定位出一个匹配当前资产总额的预期融资规模。此外姚益龙和邓湘益(2012)提出加深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联络,缓解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获得长久的资金支持。

2.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约束破解的关系

(1)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Pierre Bourdieu(1985)界定的,他提出社会资本是社会上个体能掌握的潜在或现实的资源整合,这些优势或机会是与自身拥有的关系网络相联系的。Coleman(1990)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深入研究,将其拓展为物资资本、劳动力资本、社会资本三个方面[5],其中,物资资本是客观存在的能被企业控制利用的资源;企业员工或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以及技能是劳动力资本;社会资本则指企业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资源供相关利益方分享。Acquaah(2007)指出社会资本产生于自身能力与社会资源的交互作用,个人或组织可以凭借这种能力获取特定的信息资源配置。

国内学者如边燕杰和丘海雄教授(2000)较早开始对社会资本及其作用的研究,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借助这种交互作用下的联系获取资源的能力。凌江怀等学者(2013)则将社会资本界定为企业成立初期即存在的资源或是在以后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社会性资源或关系网络,包含企业信任、共享语言、社会关系等在内。熊昕若(2015)从微观企业视角认为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三个因素为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员工[6]。宏观层面上也有人认为影响人们互惠合作能力的政府制度就是政府层面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中信任、合作、规范和互惠等是核心要素。总结以上定义可以发现,社会资本的外延比较宽泛,可以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公司,中观层面的各类社会组织和宏观政府层面的国家及它的政府组织等。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社会组织,其社会资本都不缺乏信任和合作等核心要素,这是其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基础。

(2)企业社会资本对融资能力的影响

自社会资本引入企业财务理论以来,其在企业融资中的正面积极作用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总结国外经验证据,不难发现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企业社会资本的参与都能够使企业的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显著降低。Uzzi(1999)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中嵌入企业财务行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企业与中间贷款机构之间存在社会关系的嵌入,与银行关系网络更为多样化时,它们就可能以较低利率和较便捷地取得贷款[7]。在研究社会资本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时,国内学者马宏(2010)研究提出企业社会资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达成共识、建立信任、理解和信息传递的往来结构,能够减轻关系各方的信息不对称,以缓解融资约束。刘微芳和刘静(2012)以家族上市企业为例,分析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中的普遍信任与关系网络能够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张樱(2017)收集了60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公司社会资本与其在银行贷款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社会资本发展水平与公司的银行贷款融资能力呈正向变动关系的结论[8]。

尽管以上研究文献并不都是以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但也可以透露出虽然造成我国融资约束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但资金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企之间的信任感不足才是关键所在。当小微企业面临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阻塞、企业普遍信息透明度差的现实问题时,投资者是否要投入资金,企业社会信誉等非正式机制是其重要判断标准。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提升其质量以求最终提高资金供求双方的信任程度,取得资金支持,这种非正式机制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途径。

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对策

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本文认为主要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入手开展工作。

1.政府角度的对策

(1)出台相关措施推进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利益主体的行动规则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理性前提,因此大型商业银行通常会倾向于构建与自身风险控制水平匹配的信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处于劣势状态因此难以通过信用评价方案并吸引资金注入。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当深刻洞察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融资渠道并实施精准帮扶,给予适当的政策“松绑”或“倾斜”,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助推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合作。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利用自身的公信力来对多方关系进行协调,发挥带头作用,组建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首先,制定出相应的组织规章和管理制度,以此确认享有信用担保的企业名单,实施动态管理,保留优质小微企业,以此为评估样本,促使不守规则的小微企业自觉进行整改,有效促进小微企业整体向好发展。其次,以社会资本的约束机制为导向,在运行过程中由互助信用担保机构成员共同高效监管,维护组织信用,实时更新维护信息系统,确保信用信息真实、可靠,以此为基础对小微企业整体的信用等级进行认定。在当前可靠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条件下,针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互助信用平台向贷款机构发出成员企业的经营和信用信息,发挥辅助作用,协助贷款机构确定向有业务关系的小微企业办理贷款事项。

(2)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地方金融服务机构

政府可以审时度势地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支持小微企业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资金的获取。其主要工作途径包括:首先,在保障企业当地经济环境安全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地方性金融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并激励民间资金进入和民营、社区银行的成立,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民营资本的“一键对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资金获取力度。其次,在当地经营管理风险可控情况下,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机构自身优势,展现区域化特色。最后,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求,在考虑小微企业靠近农村的实际情况下,创办合伙企业及集体企业,创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引导资金进入。在实施前要调配专业团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管理层面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制度,试点政策取得成效之后,再下放至各机构并实施动态监控,保障方案正常运行,逐步搭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地方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融资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2.小微企业角度的对策

(1)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以提升企业信用水平

小微企业应当注重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实现企业整体向上发展;在品牌创新方面,针对产品质量加大改善力度,拥有核心科技品牌与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升级与提高;注重诚信建设,把信用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范畴。进行投资决策前,企业对推进的项目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最大程度地避免盲目投资行为的发生。同时作为合作伙伴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的信用作为贷前审核的重要部分,在这种规则的约束下会让小微企业自觉规范自身信用管理,逆向督促了小微企业诚信的建设。

(2)持续强化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合作

首先,从降低自身的融资约束程度入手,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社会资本,搭建好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良好信任关系的桥梁。比如企业可以利用有过政府任职经历或金融机构任职经历者的个人声誉构筑更好的“关系”网络,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金融资源。其次,企业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预防企业融资出现缺口,在这方面发挥正向积极作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同时向外界传达出企业经营良好的有利信号;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商业伙伴授予的商业信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来弥补企业短期资金不足。当然,在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要秉持“双赢”原则,促成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良性互动的关系网络,提高企业社会资本的系统性及开放性,通过社会网络的信息共享弥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双向的信息缺失。

猜你喜欢
小微资本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小微企业借款人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资本之路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