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讨

2021-01-02 22:14甘立勇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循环产业链经济

甘立勇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233)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主体,2019年其在总体企业当中占比达到了97%,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经济双循环之下,其迎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例如巨大的市场需求、宏观的政策支持、灵活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等。同时也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产业链构建、资源整合优化、新需求定位、研发体系构建等。总的来说,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塑造全新自我,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

一、经济双循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除了个别国家例如朝鲜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是依靠内外循环来发展本国经济,也有少数国家例如日本依靠外循环来发展经济。形象地来说,经济双循环就好比人体的内外循环,关乎到了人体的健康水平,只有内外循环平衡互进,才能让人的体魄强健、精神焕发。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世界各国自顾不暇,原本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受到明显冲击。加上单边主义的影响扩大,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开始恶化,国家之间的经济对弈局势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各国开始纷纷关注自身经济的内循环。我国提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策略,是党和政府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经过认真观察、分析以及总结,结合理论研究之后选择的新发展策略[1]。

经济循环是生产、流通、消费等主体构建的一个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商品以及废品回收的过程。经济内循环指的是该过程发生在国内市场之上,而经济外循环则是该过程发生在国际市场之上。只是经济内循环和经济外循环有着一定区别,前者是将本国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对于该循环体系来说,行业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和优化会对其质量有所影响;后者则是一国加入世界供应链、产业链,使得自己成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过程,在外循环当中一国的世界话语权、经济地位、综合国力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国际贸易合作形成的外循环当中,综合实力较强者会成为经济外循环这一“游戏”的规则的制定者,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例如美国就是如此,其总会强势地通过技术性壁垒对他国进行制裁,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

从1978年开始,我国开始关注国际贸易,并逐渐加大对其的税收优惠以及政策支持,经过30年努力,我国进出口额世界排名从世界第32位上升到世界第3位。而今,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综合经济体。这个过程里我国经济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各行业发展逐渐兴旺起来。故此,经济外循环对我国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但之前发生的数次经济危机却让我们看到,扩大内需才是基本功,才是盘活经济的根本。不管是上世纪的日本经济危机,还是本世纪的美国次贷危机,我国都是利用扩大内需来积极应对化解危机。例如2009年~2019年,内需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率均值超过了100%,200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最严重阶段,其更是打造了142.6%的贡献率,足以说明内需对经济危机具有的强大的抵抗能力。

对我国来说,经济外部循环让我国由穷变富,经济内循环让我国由富变强。富国到强国是一个质变,而内循环便是这一质变的推动力。正因如此,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国与国关系复杂化的环境下,我国有必要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策略,在最好内功基础上,来把握机会进入世界产业链中,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有所得。对于我国采取这一经济发展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并非是因为世界各国在新冠病毒影响下经济支离破碎,也不是因为美国对我国出台一系列打压政策,而是我国到了这一阶段,必须要以此来确保我国经济软着陆并稳步持续发展[2]。

二、经济双循环给予中小企业的机遇

自从改革开放加大进出口贸易之后,我国实际上已经在积极执行经济双循环策略,在这个过程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也有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可以说,正是经济双循环给了中小企业诞生的基础以及发展的环境。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谈到的“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和以往的双循环存在差别。以往的双循环当中,在改革开放政策持续作用下,国际循环影响力较大,其使得我国财富获得积累,但是其并没有让我国变强,在技术领域等方面话语权较差,总是存在被动现象,而这些正是内循环不畅而导致的技术创新差、资源管理差、产业链水平低,没有给予外循环更大的助力。故此“国内大循环”成为了改变我国目前内循环的一剂良药,其倡导企业积极地开发新消费领域,从宏微观调控上给予企业更好地发展空间,实现国有企业、民用企业乃至于小微私企的捆绑发展[3]。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迎来了以下机遇:

第一,巨大的市场需求。2010年~2019年期间,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从37.3%增长到76.2%,期间虽有波动,但是整体属于上升趋势。2010年,我国总体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户,占总体企业99%,经济发展贡献率60%;2019年,我国中小企业2600余万户,占总体企业97%,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了60%。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源于我国拥有14亿人口,具有消费多元化特点,只要能够制造需求点就可以开辟销售蓝海,企业便不愁发展,能够创造出惊人的业绩。以淘宝的“双十一”为例,其在一天时间里便可以实现数百亿元销售额,网红代表薇娅则可以在一小时时间里销售数千万元甚至于上亿元,这些都能看出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其若是充分释放能量,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灵活、管理简单特点,能够在这样庞大的内需市场里迅速找到自己定位,能够在大企业形成的红海之外独辟蹊径实现蓝海经营,可以快速积累资本、不断壮大。

第二,宏观的政策支持。首先,是国家在基础建设上将会不断扩大规模,会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其中,实现社会资本的合理化利用;其次,在扩大内需过程里国家会不断调整资源解决供需矛盾,为中小企的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那些环保性中小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经营策略灵活、变动快的中小企业会因为抓住了政策抓手而获得巨大的政策支持甚至于资金支持。例如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已经释放了信号,国家鼓励新型消费,并对从事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国家积极寻求新型消费扩容增效,而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各个领域,其必然在这一场变革当中获得利益,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研发都会长足发展。

第三,灵活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了58.1%,其中广州、上海、北京、江苏等属于数字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不难看出这些地区都具有丰富交通系统和强大的信息技术水平。除了这几个地区之外,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数字经济也开始发力。随之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总的来说,从目前来看,不管是物质性消费、知识性消费,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主体,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念,对虚拟消费形成依赖[4]。在《意见》当中,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引导线上线下消费,并对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有重大部署,这会使得数字经济变得更加成熟。数字经济有关法律更系统、标准更精确、制度更全面,使得中小企业有法可依,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那些历经多年努力,已经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影响的中小企业等同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而那些植根基层以农产品为主要销售对象的中小企业也将逐步实现产业数字化,最终驶入发展快车道,并且可以在特殊时期实现弯道超车。

三、经济双循环给予中小企业的挑战

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经济发展的铁律。这次我国“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策略对于2600万中小企业来说同样如此,需要它们构建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积极开发新消费领域以及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无疑都是具有高难度的操作,对经营者及其团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不能完成这些改变,便会在行业里淘汰出局。

第一,产业链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而所掌握资源有限,想要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摆脱过去的单打独斗,积极地和其他企业联合。这种联合是以经济循环过程为基础,即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终端等形成的一个具有人才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产业体系。中小企业需要将自己嵌入这个体系之内,并且具有不可代替属性,如此才能增加体系内话语权。但是放眼我国经济,可以发现中小企业仍然呈现比较散乱的竞争状态,管理粗放,属于典型的动密集型企业,导致企业彼此融合难度高[5]。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产业链经营,要求中小企所有者必须要看到产业链优势,能够转变传统观念,告别短视行为,能够和其他中小企业友好交流乃至于形成同盟。产业链构建对于企业人才培养以及利用也形成了严格要求。即产业链构建最基础的仍然是人才培养以及利用,这是因为人才是生产要素当中具有智慧的主体,对其他要素有支配能力。另外,在产业链的形成过程里,物流这一因素不可轻视。然而我国目前的交通系统规划水平有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河运彼此的货物转移成本还较高,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的运营成本。

第二,资源整合优化。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而且资源利用缺乏规划,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若是在双循环之下仍然不改变这种发展方式,企业必然会最终破产。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超过3000万家,而2019年变为2600万家,缩减了400余万家。除了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影响因素之外,这些被淘汰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源自于资源整合水平低,使得自身竞争力不足,最终折戟沙场[6]。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是关键,其中的工作千头万绪,对经营者、决策者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对于他们学习力、创新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换言之,想要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需要中小企业领导人向现代企业家转变,思维、见识、行为模式都需要有所突破。

第三,新需求定位。目前消费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在传统消费领域存在竞争加剧情况,加上大中型企业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如何保证自身冲出困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决策者都在考虑的问题。很显然只能另辟蹊径,需要寻找甚至于制造新的需求,实现蓝海经营,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资源整合,舍弃利用价值低的资源,将有效资源重组,而这对于中小企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7]。

第四,研发体系构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加科研投资、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才能引领消费,利用创新产品不断地开辟蓝海,构建企业自身独特的竞争力。然而研发体系构建,除了依赖政策之外,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而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另外,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都对研发体系构建形成了掣肘[8]。

四、多元主体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小企业质量直接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紧密关联,更关乎到了我国经济外循环质量。故此中小企业发展绝不是小事,需要政府、社会、行业协会、企业组织一同努力为其提供发展助力,最终真正地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的。

第一,政府。首先,是积极地进行基础建设,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科技、政治、法律等领域都需要逐渐完善,这样才能打造一个优秀的营商环境,而且在这些领域建设当中积极地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其中,使得中小企业进一步获得规范和成长,提升我国中小企的总体质量。其次,要积极地帮助中小企业突破经营瓶颈,优化其分配制度,使得企业员工的收入提升。每个中小企业的员工收入提升,对于扩大内需都有着积极作用[9]。

第二,社会。指的是金融等行业的介入,在双循环大背景下,银行需要积极地出台创新金融服务,能够面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者在国家政策激励下,使得中小金融机构增多,实现社会资本的分配和优化,让中小企业获得利益。尤其是需要针对基层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吸纳社会资本来为中小企融资提供助力。

第三,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的作用下,使产业链得到建构,并能够为产业链构建标准、方法等提供具体规范,能够使得产业链真正地集中人才、物流、资金、信息等优势,使得其抓住我国“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地和沿途各国行业建立合作,从而有效地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目的。

第四,企业组织。指的是中小企业本身,其必须要认清自身情况,能够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地寻求自身改变,可以积极地整合自身资源,然后融入到相应的产业链之内,以寻求长期稳定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原材料以及边缘加工等,以此来实现协同发展[10]。

五、结语

经济双循环是我国发展所必需,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平衡互进,需要我们抓住中小企业这一重要群体,利用它们具有的灵活性来保证行业产业链的形成,使得他们具有的社会就业、人才培养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小企业在经济双循化大背景下也需要自己积极自救,要科学分析经济双循环下自身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够科学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积极地寻找和大企业捆绑发展的机会,突破瓶颈,再进一步。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产业链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