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全球治理的观念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方面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另一方面又要对国际事务有一个共同的治理准则,所以提出了全球治理的观念。二战以后,在战争时期发明起来的电子、核子,战后转为民用,以电子、核子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转型升级,跨国公司发展,更是使得各国生产互依互补,加上世界物流的加速,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于是出现了如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来协调全球的经济活动,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全球抗击新冠病毒,全球治理已经不限于经济领域,全球治理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在教育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间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互联网的产生,使各国人员的交往更加频繁而便捷,留学生的急剧增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加速了科技和文化教育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时也出现了各国学制不同、文化差异、学位互认等交流中的问题。因此教育的全球治理也提到议事日程。这就是全球教育治理的历史时代背景。
其实,教育的全球治理,从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于恢复战后教育秩序,帮助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教育。随着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各国开始重视教育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也都开始关注各国教育的发展,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从而国际组织成为参加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如世界银行1963年发放第一笔教育贷款,于1970年成立了教育部门,并于1971年发表了第一份教育报告。经合组织早在60年代就开始收集教育数据,帮助各国为教育规划提供数据和开展各国教育政策评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众多报告更是影响到各国教育的发展。如1972年的《富尔报告》、1996年的《德洛尔报告》和2015年的《反思教育》的报告,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要求,影响到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促进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满足每个人的基本学习需求。虽然全民教育进展比较缓慢,但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欧盟成立以后,开展了博洛尼亚进程,企图实现欧洲教育一体化。这些都是各国参加全球教育治理的计划和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以后,中国就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活动。1972年我国派出以驻法大使黄镇为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1974年又以胡沙为团长、张维为副团长的庞大代表团出席了第十八届大会。张维院士在会上当选为执行局委员。我有幸作为代表团的顾问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参加了《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表决,接触到终身教育的理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圆桌会议,讨论迎接新世纪的教育,提出国际理解,“学会关心”的理念。我国学者也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周南照参加了《德洛尔报告》委员会、唐虔先生担任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助理总干事,王一兵、周南照、汪利兵担任了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的高级官员,他们为教育的全球治理作出了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很重视中国教育的经验,在中国设立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中心、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等二类研究中心。我希望把这些中心办好,为教育的全球治理作出中国的贡献。但总体上来讲,中国人担任国际组织职员的人数太少,中国的声音还很小。据统计,联合国秘书处有职员4万余人,中国籍职员只有5百余人。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在联合国任职的却只有百分之一,任高级职务的更少,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由于文化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参加全球教育治理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中国教育取得的伟大成绩已为世界瞩目,PISA测试的成绩,也使世界刮目相看。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文化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我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两年新冠病毒肆虐,西方国家中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这给世界和平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但我们认为,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产业链不可能中断,各国无法摆脱相互依存关系。此外,科学发展没有国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互相借鉴,共创共享。
中国要参加全球教育治理,就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大局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方面我国教育要深化改革,把我们自己的教育搞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要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介绍中国的教育理论概念、范畴、模式、方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教育的理念,争取教育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加国际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促进理解,促进民心相通,真正助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的了解,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互相理解,民心相通。
中国要参加全球教育治理,有必要加强国际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争取到国际组织中任职,争取中国教育在世界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