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视角下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

2021-01-02 20:51:15王利红袁生娜印秘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信息系统信息化

王利红,袁生娜,印秘密

(1.陕西科技大学 科技处,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高校科研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科研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其整体科研实力[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共享理念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逐渐深入到社会各层,也为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的发展为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而融入共享理念则有助于高校整合校内校外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并推动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但我国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状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任务量的增加以及科研成果的逐步积累,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愈发受到重视。目前各大高校在构建科研信息化平台时,成立了网管中心等部门,集中专业人才力量,为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保障。现阶段高校在搭建科研信息化平台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购买已经开发完善的商业科研软件;二是自主研发科研管理软件,依托小型局域网络来管理和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2]。目前,平台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校已经将其成功的运用于科研信息的共享、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管理、统计分析等方面。但各高校的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不一,因此在加强科研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探索。

1.2 科研信息化平台的使用现状

与传统的单机管理、人工管理等方式不同,网络化的高校科研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时的数据共享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一站式的线上服务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学科评估、师资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各主体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同时,数据完整、系统规划合理的科研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作为领导部署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平台,推动校际合作[3]。

因此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各主体对信息化平台需求的增加,一套多元共享、互联互通的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对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十分必要,但通过分析现状可知,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2 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问题分析

2.1 科研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化知识结构单一

一方面,科研人员对科研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意识淡薄。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但很多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和使用不当等原因,降低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积极性,甚至对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产生抵触心理。在这种抵触心理下,信息化平台难以发挥其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对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提高,科研人员既要具备超高的业务能力,又要掌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能力。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研信息化平台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更高,但事实上,当前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复合型人才[4]。信息化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难以高效率地使用信息化平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2.2 科研数据信息孤立,缺乏内部协调与融合

一方面,科研信息系统独立于教务、档案和图书等信息系统外,科研项目信息难以实现与其他信息的对接,缺少完整的信息库。同时,科研系统导出数据难以流通,缺少完整的数据库。信息库和数据库的缺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孤立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实施、评估、结题等过程需要强大的数据网络支撑,仅由科研管理部门是不能实现的,需要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但高校各部门建立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各内部系统彼此独立、分散,缺乏部门间的协调、融合,未能进行整体性规划,科研信息系统与校内其他系统关联度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进而造成资源浪费。

2.3 信息系统涵盖范围小,科研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对科研信息系统展开了初步建设,但信息系统的功能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阶段,缺乏辅助决策功能。信息化系统在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提高了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仍未被开发到最大,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基础性阶段。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科研信息化系统遭受到了冲击,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低水平科研信息系统不但会降低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甚至还会成为科学决策的障碍。

2.4 信息系统缺乏维护,更新换代缓慢

在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初期,高校及相关部门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但建设完成后,由于较高的维护成本及后期维护意识不足,各类资源难以补给。信息系统缺乏专业人员的维护,进而影响到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导致服务性降低。同时,一些高校的信息系统仍处于建设初期的数据开发,难以兼容新时期大数据的要求,新功能开发受阻,不能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人员的使用要求。此外,当前的科研信息系统缺乏风险防控和预警功能,各项功能依赖人工操作,缺乏智能化,造成科研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严重滞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研信息系统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3 共享视角下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科研人员信息化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每个科研项目的转化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因此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必须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人员信息化理念。科研管理信息化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主要地位,信息化系统是辅助工具,科研人员才是实现科研创新的主导因素。首先,高校要加强科研信息化的宣传,提高教师科研信息化的意识和观念。其次,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让科研人员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平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提高和科研绩效的增加。最后,科研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意识,主动提高科研信息化的理念,加强自我管理。

高校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和科研人员能力高低密切相关,科研人员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技能和对科研趋势、规律的掌握能力是科研信息化能否落实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准确捕捉有研究价值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选题,掌握科研规律,创新科研管理活动。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提高信息化平台使用能力,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掌握计算机技术。此外,高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培养符合科研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2 健全校内协调机制,建立校际联动机制

健全校内协调机制是科研信息化平台有效运行的保证。科研信息化建设具有整体性、统筹性的特点,在信息化平台运行中涉及校内各个部门,因此健全校内协调机制是必要的。从高校层面来说,高校应将财务、教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与科研信息系统联合共建,统筹资源,促进彼此的交叉融合,实现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从校内各部门层面来说,校内各部门应减少隔阂,消除信息共享的壁垒,配合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共同迎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强化校际交流,建立高校间科研信息化平台的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校际信息化平台的联动机制可有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共享率和使用率。校内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从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和科研办公等方面实现与校外科研信息系统的联动,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在统筹化管理下,高校可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系统间信息对接和信息导入等方式实现科研信息化平台的联动,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要依据现实情况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选择恰当的共享方式并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的标准和准则。

3.3 挖掘信息系统功能,建立信息网络共享数据库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应深入开发、挖掘科研系统的隐藏功能。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基本功能包含项目管理、专利管理等模块,高校在建设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各系统功能集成,建立一体化联动模块功能,实现科研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科研人员可通过一体化功能实现科研成果的实时查询,而科研管理人员也可实时监控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可开发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到科研管理中,为科研人员进行决策和规划提供数据来源和支撑。

建立科研信息网络共享数据库,提高科研信息化水平。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的科研资源,搭建具有资源整合性的信息网络数据库。建立科研信息网络数据库要保证在不同的科研单位、不同的科研部门能够查询到所需的科研信息,在保证科研信息共享性的基础上,加速信息传递过程,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建立共享数据库对科研数据的录入要求有所提高,必须保证数据库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减少资源浪费,更加合理的实现科研信息共享。

3.4 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增加后期资源投入

后期有效的维护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发力的关键环节。作为电子信息系统,科研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初期建设,更需持续性地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科研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优化,淘汰落后的基础电子设备和运行缓慢的老旧系统,结合现实需要和时代背景开发与时俱进的信息系统。此外,还可建立信息系统维护部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中来,提高后期管理的整体实力,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满足时代要求和科研人员的使用需求。

要实现科研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必须加强后期的资源投入。首先,要加大后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投入,保证科研信息化系统有足够的补给资源。其次,要完善后期资源投入的监督制度。从资源开发、投入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落实监督机制,完善问责机制,切实保证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最后,要改变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理念,树立信息系统定期维护的观念,提高系统维护的意识。

4 结束语

融合共享理念,建设科研信息化平台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关键力量。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任务和成果要求的增加,使得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愈发重要。在分析高校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共享视角,提出了改善科研人员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校内协调机制、建立校际联动机制,挖掘信息系统功能、建立信息网络共享数据库和加强信息系统维护等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信息系统信息化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哈尔滨轴承(2022年1期)2022-05-23 13:13:18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5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