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书写中华民族复兴新篇章

2021-01-02 21:21撰文谢敏振美术编辑丁国明赵霞
求贤 2021年6期
关键词:伟大胜利敌后抗日

撰文/谢敏振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全面抗战——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础

1937年7月,经长期准备,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夜,日本关东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为促进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着重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重申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7月17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表达了抗战决心。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协议。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各进步党派、抗日团体和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战怎样才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广大人民中,只有动员和组织人民,才能抵御强敌,取得最后胜利。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坚持长期抗战、全面抗战的政治主张,为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的具体道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在这条路线指引下,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人士以更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最坚实基础。

敌后战场——抗战胜利的关键要素

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既贯彻执行全面抗战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是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

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忻口、徐州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大捷,再加上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日军叫嚣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战局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许多重要城市和富饶地区失陷,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和党领导的山西新军按中共中央的部署,在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南方的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10月,深入敌后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 余次,毙伤俘敌5.4 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南、山东、皖中等抗日根据地。

随着敌后抗战的发展,中国抗战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以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大量牵制、消灭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也构成了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坚持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此后,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中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面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复杂政局,中国共产党从抗战全局出发强调,民族矛盾在整个抗战时期始终是第一位的,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全民族的利益。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利用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揭露和谴责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异己、破坏抗战的图谋,并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驾驭了整个局势的发展。

在1941年至1942年中国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多次强调,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日益接近胜利的暂时困难,要发扬革命精神,战胜困难,争取胜利。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主攻对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弘扬抗战精神,继续拿出当年那种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气神,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伟大胜利敌后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如何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
抗日英烈马威龙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抗战展1500余件展品首次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