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涉华能源话语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2021-01-02 20:16姜桂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中东舆论

姜桂桂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83)

1 分析当前世界能源的舆论现状

近几年,我国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于能源的实际需求与依赖程度在逐渐提升。而美国的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衰退,对于能源的需求在逐渐减少,其对于能源的需求逐渐转向自给自足,且对本土能源较为依赖,促进国家的能源安全得到更好的维护。而从国际媒体的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多数都与我国在能源进口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不对等的报道,或者是一些关于我国不愿意承担国际责任的一些报道。例如在德国的一些报道中会将中国列入到具有抵触情绪国家当中,鼓吹美国与其他国家为了能够稳定中东局势来在中东石油进口方面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而中国却悄悄的成为中东地区石油进口最大的国家,德国这个媒体认为中国要对中东的稳定承担责任。在法国与英国的相关报道中也阐述了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其国际贸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向北非问题以及中东地区转变。从种种事件中可以看出,从国际媒体方面考虑,很多媒体并没有对美国针对能源进出口问题进行针对性报道,而紧抓中国的能源进出口问题不放,这与能源领域的国家是否具有话语权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一些媒体要求中国需要以相同的方式或者姿态投身到中东能源出口地区的安全稳定中来。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在针对国际媒体报道方面,要么指责和批评西方,要么构建出一个自信或者傲娇的能源消费大国模样,这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国内的媒体确实还有很多反思与改进的地方。

在能源消费上,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的消耗能源的大国、强国,当然也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国家之一,两国同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对国际能源体系都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两国在能源议题上会对国际能源舆论走向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而国际舆论还会反作用于国际关系的构建。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提出目的在于遏制、排斥和妖魔化中国,同时中国的能源安全也逐渐从传统的领域向气候变化等非传统领域延伸与拓展,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带来地区反恐、气候变化等挑战。同时一些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严重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如果中国能源进口需求的增加间接提升了国际油价,中国对世界有限的资源进行了“锁定”,中国能源的竞争对美国的竞争力造成了损害,世界环境造成了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国际舆论对中美两国的分析与评价。

从现实或者舆论的实际内容上,美国能源信息局和国际能源署在发布能源相关报告时,经过仔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研究能源的议程上的态度有很大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很多中国媒体在数据研究方面多是奉行“拿来主义”,中国的新闻从源头上来看就是没有话语权的。而在国家话语体系中,能源话语权是其重要内容。在构建能源话语体系方面,谁能取得控制权与主动权显得尤为重要。如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媒体会受到美国的约束与指导,会借助国际上的一些事件或者问题来对中国发难,指责中国是不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能源浪费的大国,中国是污染环境的元凶,中国是能源需求最大国,中国会对国际能源的安全带来威胁等等,这些不实的报道会影响国际合作关系的维护。与此同时,在中东地区上,一些外媒认为美国对于区域稳定、恐怖分子的严厉打击与控制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推动中东民主化进程的过程中有着“老大哥”的风范,而认为中国关注的只是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以及能源是否能够顺利进口,忽视了中国在中东局势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些西方媒体或者舆论也会指责中国对中东的和平进行阻止或者阻碍,且对于中东地区的稳定不负责任等,这些西方媒体或者国际舆论会对中国的形象树立非常不利,会给中国贴上阻止中东民主化进程和不负责任的国家的标签。

在中国的媒体报道中,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对西方国家对中东的实际作为进行谈论,而忽视了中国对中东能源出口的贡献,从表面和形式上来看,中国貌似没有对中东地区有任何贡献和作为,中国如同一个旁观者一般。而另一种是指责性,对西方的无端指责进行批判。因此,在国际能源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时,中国媒体必须要转变思路与方式,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去回应各种西方涉华能源的言论或者舆论。

2 西方涉华能源话语的实际论述

在众多外媒舆论中,经过不断的梳理可知,在生产能源层面,美国舆论将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性的关系。美舆认为,在国际能源体系中,中国作为一种他者和后者,会威胁美国的能源安全,同时也会给美国能源的生产带来挑战与麻烦。而从美国的一些舆论中可知,中国在迅速崛起过程中对美日同盟发展产生而重大的威胁,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西舆认为,中国能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都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国家的支持,这会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会导致国际能源市场有不平等和不公平的问题存在或者产生,要求中国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一些国家性或者民族性的因素融合到国际能源的生产与利用上。除此之外,美舆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推动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外交方面的发展,中国通过产品交换、项目合作以及援助等方法,取了很多能源出口国项目的支持与帮助,但是这些对很多西方传统国际贸易以及援助模式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与威胁。在能源运输的层面,美舆认为,中美之间不仅存在着较强的竞争关系,而且在能源运输安全的维护上应该共担责任。在国际航道的安全方面,中美之间是一种竞争性的国际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空间也比较大,如在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安全上,中国的关注与付出较大,这与中东进口石油的顺利与否密切相关,且霍尔木兹海峡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伊朗对峙的核心与关键,鉴于安全诉求的相似性,中美两国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合作需求的。美舆也肯定这一共同点,但是又会对中国没有对伊朗施加必要的压力而进行谴责或者指责,如在索马里海盗的打击问题上,中美两国也有很多利益共同点。索马里海盗会威胁中美能源安全和国际航道的航行安全,针对索马里海盗问题,中美国家还曾一同组织与开展了反海盗军事联合演练的活动。而在能源消费领域与范畴来分析,美舆认为中国与美国有更多共同责任需要面对,如气候变暖、能源清洁化利用等,在这些方面上,中美两国有着很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当前,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球变暖的进程变缓、变慢,重视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废气排放展开专门化治理,最大化地减少或者遏制污染环境的废气排放,从而使得温室气体的效应逐渐降低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关注与应对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都不可逃避责任,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来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难题。美舆在对中国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指责时,片面的认为中国的能源消耗方式比较粗放和低效,引发了全球的生态问题,还有一些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节能作用,对大气环境起到了更好地保护作用,很多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研发新能源表示欣赏与赞美,同时美舆对这样的做法和行为表示认可与赞扬。中美两国的很多企业或者学者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方面有着很多的合作。

3 中国能源话语构建的特性分析

从中国媒体方面来看,中国在能源问题的报道与议题上主要奉行的分性质、分层次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报道原则与标准,重视中国自身主体性的凸显,在中国能源话语体系构建方面,要在全球领域与范畴中彰显中国能源话语的独特性。中国不会在西媒指责中国能源低效、大气污染以及美国推动页岩气革命时发出抱怨的声音,不会一味地否定与反思自己,也不会发布任何与国际能源机构不实数据相关的论证。中国媒体在发表中国话语时要有自己的自信在,要彰显自己的话语主体性。针对美国涉华能源舆论问题,中国要坚持以话语主体为基础和前提,不仅要对美国涉华能源舆论进行正面、及时地回应,而且也要重视新舆论议程的构建,中国不能示弱,处于被动舆论的状态,而是要主动推动舆论外交,寻找中美两国舆论对话的恰当身份与空间,不断构建出中国负责人与积极合作的大国品牌与形象,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升国际上的威望。与此同时,近几年,中国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大下功夫,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在持续开展,投入巨资来拓宽与发展新能源领域。

总而言之,在进行中国能源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话语平台与国际参与等条件。目前,中国的能源机构主要是国家能源局,中国有很多能源大企,如著名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这些都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能源大企。而中国影响力较强的通讯社或者媒体主要有《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等,但是这些条件都不能对我国能源话语权提升的需求进行全面满足,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舆论的官方背景实力较为雄厚,并不信任中国的舆论媒体,且当期中国尚不是国际能源署的会员国,还缺乏能够代表国家能源开展对话的机构或者平台。因此,面对构建国际能源对话体系的现状,中国在构建能源话语体系时,必须要对国际舆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逐步推动非政府能源或者组织机构在国际舆论对话方面的作用与地位,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的更好维护,为我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中东舆论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