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悠扬 王迪 陈莉 朱雨岚
医学研究生作为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在医学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现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力措施。目前,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是当前许多研究生思政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次研究针对医学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新时代“课程思政”实施与开展情况,提出了适合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即“1+1+X”模式,为进一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1.1 思政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虽然中宣部、教育部对目前的医学类思政课程发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但思政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与现实脱节等问题。长期以来,医学专业课程保持着十分严谨的专业内容设置,然而思政元素的融入明显不足。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渗透了“医者仁心”等思想,但还远远不够。在新发展阶段的国际大环境下,无论是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把多元化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到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去。在教学模式方面,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往往采取“填鸭式”教育。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忽略了医学研究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沟通交流,教学流于形式。研究生满意度较差[1]。
1.2 缺少规范化的思政实践性课程 目前,高校思政课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课堂讨论、课后自学等形式。由于时间限制,仅是少数研究生能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及发言,师生间互动性不够。而课后自学的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常出现研究生不参加活动,通过网上搜索、抄袭写出一篇学习心得的情况,教学实践环节徒有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意义。
1.3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规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单一,多采用思政笔试成绩来衡量思政教学效果,无法综合立体的对学生思政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2]。
思政课程建设需要依托科学的教学体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能够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并且注重强化分类指导,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为了能够将多元化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到医学研究生课程中,增加思政课程的可实践性,本次研究将思政内容与医学专业以及科室自身学科特长进行了巧妙结合。教师以理论结合实践为目的,尝试在不同的章节、课时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且增加思政实践环节,以医学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巧妙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充分地体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调研和借鉴以往经验和其他高校优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1+1+X”的思政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2.1 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1+1+X”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研究生为本、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目标是加深医学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的认识、理解与把握,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提高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反响、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理论水平,培养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2 “1+1+X”教学模式的构建“1+1+X”教学模式,即“专业课理论+思政理论+(实践环节与思政论文)”相结合。从形式上来看,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交流的弊端。在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引下,哈尔滨医科大学修订医学研究生思政课程大纲,对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做出明确规定。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载体途径和成效评价,并且明确体现出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
“1+1”指的是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除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外,课程思政内容3/4以理论课的方式进行。思政理论课采取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大讲坛形式开展,要求所有思政课教老师每人至少轮流一次专题大讲座,课识内容紧密联系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新形势。另一方面,利用学习通平台,将思政知识导入思政课程平台,方便同学们进行课后的思政知识温习。同时邀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相关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将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加深研究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X”指的是实践环节与思政论文,即课程思政内容1/4 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亦可放在课堂之外。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研究生实际,选择性地采取社会实践、观看纪录片、师生讨论、参观调查实践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研究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贯穿了师生大讨论、观看例如《大国的崛起》等系列纪录片、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课堂之外还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结合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到周边社区完成相关社会服务,开展送医下乡、送医进社区等活动,明显增加了研究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思政论文写作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所学的思政内容及实践收获等形成文稿。增加优秀论文评选,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促使研究生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思政课成果展示。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来反映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这既是验证思政课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与监督的重要方式,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融入点、载体途径和成效评价。
3.1 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从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多个维度融合思政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例如,将神经科结合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过程细分为专业课理论部分(70%)、思政理论课程部分(10%)、思政实践表现(10%)、思政感悟(10%),每个过程均融入思政课程元素。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政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政课程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合一,通过全过程考核评价,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2 思政、实践有机统一的考核评价量化指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4]。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考核的基础上,把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考核评价标准中,并按照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形成量化指标。在课程的全过程中,全方位、全时段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3.3 以多元化考核评价为主体 在传统的考核评价过程中,任课教师是考核评价的唯一主体。这容易导致结果不够全面的问题。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做到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的点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考核评价量化指标中思政实践和思政感悟的评价主体设计为任课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学习小组组长和随机抽选的班级同学,其中任课教师的所给分数占比80%,辅导员所给分数占比10%,学习小组组长所给分数占比5%,同学所给分数占比5%。除任课教师外,其他评价主体主要从专业学习、日常生活两个维度,重点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
多元化考核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核心素养考核评价总分为20 分,共包含两大部分,即思政实践部分以及思政感悟部分。思政实践部分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班主任或辅导员打分,分值2 分);②尊重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主动参与劳动生产,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实现(班主任或辅导员打分,分值2 分);③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班主任或辅导员打分,分值2 分);④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班主任或辅导员打分,分值2 分);⑤具有临床思维、转化优化的能力(学习小组组长打分,分值1 分);⑥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学习小组组长打分,分值2 分)。
思政感悟部分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班主任或辅导员打分,分值2 分);②理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小组组长打分,分值1 分);③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小组组长打分,分值1 分);④尊重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同学打分,分值2 分);⑤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同学打分,分值2 分);⑥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同学打分,分值1 分)。
构建融入课程思政的医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够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4.1 教、学积极性高,利于教学相长 理论教学一改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授课模式,引入校内外名师大家的高水平讲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时代发展相结合,开拓了研究生视野,使研究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接受正确理论的教育,又能扩展知识面,有助于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性较前增强,改变了老师强制灌输、研究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突出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教师能投入更多精力从事教学。
4.2 实践形式新颖,理论内容深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学生能更好地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发挥自主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思维灵活性,提高综合素质。
4.3 实践操作性强,模式易于移植“1+1+X”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引导与研究生自主研究相结合,给予了研究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实践渠道。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难度不大,所需花费的经费也不多,可操作性强,易于在各高校间移植和推广。另外,本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维度,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具备良好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成为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医学生力军。
学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所作出的创新改革,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医学研究生既要承担学习临床医学技能,掌握治病救人本领的专业任务,也要不断加强医德修养,传承大医精诚的时代精神。针对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基于“1+1+X”模式的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其思政教育中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导师/指导教师的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使之与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时代特点和学业特点相适应。